華文網

對不起,在沒搞清未來趨勢前,不要和我談創新「商評新思」

商評編者按

這是一個發明創造的黃金時代,新技術的融合意味著預測人類5年之後的需求既困難又重要。

發明者若想為人們提供未來所需,就要把握好5個原則。

歷史不再引領未來。回顧歷史,偶然一次偉大的發現,抑或變革性的創造,會使得人類的生存品質出現一次巨大的飛躍。

想一想火的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冬天可以禦寒,告別了茹毛飲血,很多病毒也因此消失,夜間活動變得頻繁,人類壽命很快得以延長。

農業幫助我們養活了迅速增長並日益成熟的人口,

人類總體營養水準直線上升,健康和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帆船的發明使得周遊世界成為可能,而動力飛行顯著加快了旅行速度。人類的生活半徑變得更大,生活內容也更豐富。

過去,我們一生只要能看到一次這樣里程碑式的發明創造,就屬於見證歷史的幸運兒。然而,數字時代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幾乎每年都能目睹一次里程碑式的發明創造。

這是一個發明創造的黃金時代,新技術的融合意味著預測人類5年之後的需求既困難又重要。

我之前曾經寫道,今天的很多孩子以後都不需要開車了,因為等他們到了開車年齡,大部分汽車已經實現了無人駕駛,且駕駛技術比大多數人嫺熟得多。

因此,學駕駛的需求將會成為汽車迷的專利,而不是上下班通勤者的必然之選。稍安勿躁。獲得駕照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傳統里程碑,

如果這也成為多餘,那其他的呢?

答案是:其他很多東西也是如此。發明者若想要為人類提供未來10年或20年所需,他們必須明白,人類的需求比以前少了很多。在構建新的藍圖時,他們應該知道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1. 效率原則

發明創造應該促進共用並降低費用。

擁有一輛汽車不再是所有人的地位象徵。對於年輕人而言,它意味著你生活在偏遠地區。

很多富有的倫敦人和紐約客已不再青睞汽車這一價格不菲但又貶值迅速的資產。需要的時候,他們租一輛即可,不但全新,而且是頂級配置。如果懶得開,或者想喝酒,他們會使用Uber叫車,不但所需費用比普通計程車低,便捷程度還比普通計程車高。

其結果是:城市居民的駕乘體驗一下子變得更舒適,花費也更少。想想看,很多人不再需要擁有汽車,甚至連開都不用開。

老舊、空間小且油耗大的汽車正變得一文不值。

汽車只是一例,但足以說明價格低廉的優質服務使得我們不再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去擁有某些產品。

隨著我們越來越擅長挖掘生活所需,並且找到新的方法滿足這一需求,生活成本將會大大降低,且益處良多。現在聽起來或許有些誇張,但很快就能看到地球上幾乎人人都可以享受這種愜意的生活。

啟示

未來,成功的產品和服務將會大大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2. 工具原則

能幫助人們自助的發明創造會成功。

創新使得很多行業的門檻消失。想要創業並拓展市場?只需花費幾美元,現成的“自己動手”(DIY)網站將助你一臂之力。

我們很多人已經開始用智慧手錶和手機App檢查自己的心率和健康狀況。醫療保健方面的自我診斷將會越來越細緻。

那做東西呢?3D印表機過去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後來,超級富有的“電腦控”們把它們當作奢侈的玩具。幾年之後,它們將進入千家萬戶。公路自行車上的車載智慧手機支架壞了怎麼辦?要是能從網上下載圖紙並用3D印表機列印出來,你還會去買一個新的嗎?

現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就是那些能夠幫助人們實現自助的發明,比如模組軟體、自我醫療保健和3D列印,等等。

啟示

在並不遙遠的將來,成功的發明創造會説明人們為自己服務。

能夠促使人們快速輕鬆地掌握專業知識的學習工具將大受歡迎。從事低端勞動、以前需要花大價錢才能雇用的機器人也會普及。

那些為你創業鋪平道路的軟體工具,如稅法指南、供應鏈連接、自動化客戶搜索,也會給它們的發明者帶來財富。

創新者應該集中精力生產並提供能夠幫助他人改善生活品質的產品與服務。

3. 適度原則

能幫助人們遏制過度消費的發明創造有發展前景。

我們即將面臨一切過剩的狀態。由於創新的步伐加快以及成本的急劇下降,產品與服務的價格也隨之降低,由此產生的問題不是消費不足,而是消費過度。

雖然貧窮與營養不良仍是關注的焦點,但是包括肥胖症、糖尿病以及心臟驟停在內的富貴病已經成為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健康殺手。

發展中國家由於接受了西方的飲食習慣,也開始步其後塵。對未來的預測則更加不容樂觀,那就是垃圾食品價格下降有可能拉動幾乎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消費。

除了腸胃的過度負載,我們的耳朵和大腦也有過度負載現象。社交媒體的發展以及24小時無間斷交流使得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各種各樣的事情接連不斷地侵佔我們的時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大的挑戰將來自物資充沛而不是物資匱乏。

啟示

創新者所專注創造的產品應該能夠説明使用者擺脫過量資訊,並減少他們對次優和無關內容的消費。

有助於甄選(重質不重量)的產品會受到青睞;能夠對資訊流用心打磨並精挑細選的數位資訊處理工具也會受歡迎;讓消費者遠離低劣和不健康飲食並輕鬆迅速獲得最佳飲食的數位化導餐服務才會有發展空間。

4. 數位化原則

搶在他人之前將一切數位化和自動化。

人的情感將不起作用。所有一切能數位化的都將數位化。數位化是一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過程。

先是詞語和數字,然後是遊戲,直到諸如電影、影像和音樂這樣的富媒體成為標準格式,而我們已經忘了這個變化最近是如何發生的。

機器的發展帶來了更多變化。複雜的業務智慧、醫療器械、工業流程以及運輸系統都在實現數位化。價格低廉的感測器越來越普及,而且幾乎可以監控一切。機器人雖然還不具備人的情感,但它們已經能夠承擔基本日常護理的功能。

凡是能簡化為二進位碼的都將被簡化。

啟示

老式的類比產品也許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例如黑膠唱片這20年已經進入了黃金期。然而,這種懷舊產品的市場終歸有限。

發明者們應該研究哪些產品還沒有完全數位化,以及如何將它們數位化,防止競爭者捷足先登。

5. 人機合一原則

人們將不僅穿戴你的發明創造,你的發明創造已經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分。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機合一”的時代。視網膜植入已經可以用矽晶片代替神經元。借助電腦軟體,假肢成為人體中個人定制的一部分。

未來幾年,軍隊將會配備電腦輔助下的外骨骼。在非軍事領域,外骨骼有望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行走。

同時,紋身感測器可以進入身體,跟蹤主要的健康指標,從而對健康狀況進行即時回饋。紋身感測器搜集到的資訊將通過無線方式即時傳送到我們的手機上。

曾經飽受爭議的“穀歌眼鏡”最終也將成為小兒科,因為不久我們就可以期待《終結者2》(Terminator II)風格的源於視網膜植入物的平視顯示器的誕生。

當機器與人合二為一時,你還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嗎?這一哲學命題讓思想家們夜不能寐。同時,創新者也將變得忙碌起來。

啟示

可穿戴技術僅僅是科技革命的開始。未來的發明者將把人體視為機遇沃土。

嵌入式科技產品説明人們在體力和腦力上都表現優異,同時也會給它們的發明者帶來豐厚利潤。

舒適度極佳的鼻腔植入物、聲波魚風格的耳內翻譯機、可望遠的視網膜適配器,這些以前只有在漫畫中才會出現的東西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稀鬆平常。

作者簡介:維韋克·瓦德華(Vivek Wadhwa),卡耐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傑出研究員。

本文原載於Dialogue,經LID出版公司授權刊登。如需閱讀更多相關文章,請登錄www.dialoguereview.com

原文《什麼樣的創新有未來》

刊登在《商業評論》2017年9月號

相關精彩文章(請點擊標題閱讀):

● ● ●

關注“商業評論精選”,掃盡管理強文

如果喜歡我們,請選擇“置頂公眾號”

優惠訂閱《商業評論》雜誌,請戳下圖

2. 工具原則

能幫助人們自助的發明創造會成功。

創新使得很多行業的門檻消失。想要創業並拓展市場?只需花費幾美元,現成的“自己動手”(DIY)網站將助你一臂之力。

我們很多人已經開始用智慧手錶和手機App檢查自己的心率和健康狀況。醫療保健方面的自我診斷將會越來越細緻。

那做東西呢?3D印表機過去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後來,超級富有的“電腦控”們把它們當作奢侈的玩具。幾年之後,它們將進入千家萬戶。公路自行車上的車載智慧手機支架壞了怎麼辦?要是能從網上下載圖紙並用3D印表機列印出來,你還會去買一個新的嗎?

現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就是那些能夠幫助人們實現自助的發明,比如模組軟體、自我醫療保健和3D列印,等等。

啟示

在並不遙遠的將來,成功的發明創造會説明人們為自己服務。

能夠促使人們快速輕鬆地掌握專業知識的學習工具將大受歡迎。從事低端勞動、以前需要花大價錢才能雇用的機器人也會普及。

那些為你創業鋪平道路的軟體工具,如稅法指南、供應鏈連接、自動化客戶搜索,也會給它們的發明者帶來財富。

創新者應該集中精力生產並提供能夠幫助他人改善生活品質的產品與服務。

3. 適度原則

能幫助人們遏制過度消費的發明創造有發展前景。

我們即將面臨一切過剩的狀態。由於創新的步伐加快以及成本的急劇下降,產品與服務的價格也隨之降低,由此產生的問題不是消費不足,而是消費過度。

雖然貧窮與營養不良仍是關注的焦點,但是包括肥胖症、糖尿病以及心臟驟停在內的富貴病已經成為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健康殺手。

發展中國家由於接受了西方的飲食習慣,也開始步其後塵。對未來的預測則更加不容樂觀,那就是垃圾食品價格下降有可能拉動幾乎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消費。

除了腸胃的過度負載,我們的耳朵和大腦也有過度負載現象。社交媒體的發展以及24小時無間斷交流使得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各種各樣的事情接連不斷地侵佔我們的時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大的挑戰將來自物資充沛而不是物資匱乏。

啟示

創新者所專注創造的產品應該能夠説明使用者擺脫過量資訊,並減少他們對次優和無關內容的消費。

有助於甄選(重質不重量)的產品會受到青睞;能夠對資訊流用心打磨並精挑細選的數位資訊處理工具也會受歡迎;讓消費者遠離低劣和不健康飲食並輕鬆迅速獲得最佳飲食的數位化導餐服務才會有發展空間。

4. 數位化原則

搶在他人之前將一切數位化和自動化。

人的情感將不起作用。所有一切能數位化的都將數位化。數位化是一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過程。

先是詞語和數字,然後是遊戲,直到諸如電影、影像和音樂這樣的富媒體成為標準格式,而我們已經忘了這個變化最近是如何發生的。

機器的發展帶來了更多變化。複雜的業務智慧、醫療器械、工業流程以及運輸系統都在實現數位化。價格低廉的感測器越來越普及,而且幾乎可以監控一切。機器人雖然還不具備人的情感,但它們已經能夠承擔基本日常護理的功能。

凡是能簡化為二進位碼的都將被簡化。

啟示

老式的類比產品也許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例如黑膠唱片這20年已經進入了黃金期。然而,這種懷舊產品的市場終歸有限。

發明者們應該研究哪些產品還沒有完全數位化,以及如何將它們數位化,防止競爭者捷足先登。

5. 人機合一原則

人們將不僅穿戴你的發明創造,你的發明創造已經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分。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機合一”的時代。視網膜植入已經可以用矽晶片代替神經元。借助電腦軟體,假肢成為人體中個人定制的一部分。

未來幾年,軍隊將會配備電腦輔助下的外骨骼。在非軍事領域,外骨骼有望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行走。

同時,紋身感測器可以進入身體,跟蹤主要的健康指標,從而對健康狀況進行即時回饋。紋身感測器搜集到的資訊將通過無線方式即時傳送到我們的手機上。

曾經飽受爭議的“穀歌眼鏡”最終也將成為小兒科,因為不久我們就可以期待《終結者2》(Terminator II)風格的源於視網膜植入物的平視顯示器的誕生。

當機器與人合二為一時,你還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嗎?這一哲學命題讓思想家們夜不能寐。同時,創新者也將變得忙碌起來。

啟示

可穿戴技術僅僅是科技革命的開始。未來的發明者將把人體視為機遇沃土。

嵌入式科技產品説明人們在體力和腦力上都表現優異,同時也會給它們的發明者帶來豐厚利潤。

舒適度極佳的鼻腔植入物、聲波魚風格的耳內翻譯機、可望遠的視網膜適配器,這些以前只有在漫畫中才會出現的東西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稀鬆平常。

作者簡介:維韋克·瓦德華(Vivek Wadhwa),卡耐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傑出研究員。

本文原載於Dialogue,經LID出版公司授權刊登。如需閱讀更多相關文章,請登錄www.dialoguereview.com

原文《什麼樣的創新有未來》

刊登在《商業評論》2017年9月號

相關精彩文章(請點擊標題閱讀):

● ● ●

關注“商業評論精選”,掃盡管理強文

如果喜歡我們,請選擇“置頂公眾號”

優惠訂閱《商業評論》雜誌,請戳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