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案例分享」“‘雲閃付’立減”三次幫銀行“減”錢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作者供職于鄭州銀行信用卡部

責任編輯 | 王孔平

實習編輯 | 邢夢揚

相對于傳統的支付方式,持卡人更願意使用“雲閃付”進行支付嗎?實際操作中,持卡人、商家的體驗又是如何?

2017年三季度,在籌備“‘雲閃付’超市立減”活動時,鄭州銀行信用卡部反復探討上述問題。

由於選取貼近持卡人生活的小額高頻支付場景,優惠補貼具有一定力度,傳播觸達得當,“‘雲閃付’立減”,三次幫助銀行減掉了“行銷即花錢”的慣性思維。

一減:花錢顧慮

活動減掉了銀行“花錢”的諸多顧慮,真正將錢花在刀刃上。

活動策劃。鄭州銀行信用卡部制定的活動規則是,“雲閃付”支付滿100元隨機立減50-100元,滿50元隨機立減10-50元,單卡單日限定參與一次,

活動期間單卡最多享受3次優惠,並有名額限定。

門店數量。鄭州銀行信用卡部曾經有過顧慮,一方面,超市門店數量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否則會影響持卡人到店體驗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數量過多則不便於活動前期的店員培訓、機具調試等工作。最終選取了60家半徑2公里內有大型居民區、辦公聚集地、商圈的超市為活動門店。

補貼力度。補貼力度過小,缺乏宣傳點,持卡人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信用卡讓利活動後,

一些“蠅頭小利”不足以攤銷其進店結算的綜合成本,不能吸引其關注,也不能產生促進商戶交易的作用;補貼力度過大,必然會令銀行產生花錢顧慮,也會加劇“套取”優惠補貼的風險。綜合上述因素考慮,最終兼顧持卡人讓利和銀行成本,採取隨機立減50-100元、10-50元兩種補貼形式。

傳播觸達。突出“雲閃付”“最高立減100元”“新科技、新體驗”等關鍵字眼,

並將信用卡網申流程,“雲閃付”綁卡使用方式,支援“雲閃付”的手機型號,以及智慧穿戴設備,進行了清晰描述,吸引持卡人關注,引導其網申信用卡,從而提高了參與度。

二減:“錢打水漂”

從持卡人、商戶及銀行多方面的積極回饋來看,花錢並沒有打水漂。

持卡人參與活動回饋。結算過程流暢、快捷;手機無需解鎖、下載註冊App,不需要連結網路,手機貼近POS終端機具,即可進行支付操作。

加之超市購物與生活息息相關,最高立減50元、100元的優惠力度,使得持卡人對活動產生一定的心理預期,活動整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商戶執行活動回饋。省去傳統刷卡、插卡環節,也省去傳統的引導持卡人輸入密碼環節,商戶收銀員工作量相對減少,結帳高峰時段效率提升尤為明顯。銀行進行活動貼補,調動了持卡人消費積極性,從商戶回饋來看,增加了超市日均客流量及交易量。

銀行組織活動回饋。相較傳統支付方式,使用“雲閃付”使得交易風險大大降低。首先,持卡人無需出示實體卡片,實體卡號、卡片有效期、持卡人姓名全拼等資訊得到保護。其次,持卡人無需輸入密碼,降低了密碼側錄的風險。優惠的活動內容,便捷的支付體驗,能夠發揮行銷獲客的效果。抽樣調查持卡人,得出以下五方面的資訊。

三減:停滯不“錢”

優化提高,螺旋上升,活動並不停滯不前。

加強門店培訓力度。雖然活動籌備階段已根據超市規模、工作人員數量進行篩選,“優中選優”出60家門店,但是,由於其中摻雜直營店和加盟店,導致培訓內容“上傳下達”存在不通暢的節點。有些加盟店對活動內容並不完全知情、機具操作不熟練等問題,致使持卡人體驗大打折扣,引發了部分不必要的投訴。因此,在活動進行中,臨時開展了“二次培訓”,彌補了“一次培訓”的不足。這也對今後組織類似活動帶來啟示,勢必要加強門店培訓力度,或在簽署協議時進行必要約束,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

增加相應傳播管道。活動在制定傳播方案時,主要採用信用卡微信服務號推送軟文的形式,但是,受限於每月只有四次推送機會,因此,在活動期間存在傳播空擋,連續性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樣,這也對今後組織類似活動帶來啟示,可相應增加網路、電臺、店內海報等宣傳方式,立體傳播。

與此同時,商家的自主傳播,以及持卡人的口碑相傳也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傳播管道。因此,引導持卡人圍繞行銷主題“自熱”和“散熱”,也是今後需要重視的一個關鍵點。

其實,同行已經有許多很好的辦法和點子,譬如設立專欄讓持卡人講述自己的“購物妙徑”,商戶和收銀員自發引導都是很好的做法。

在繽紛多彩的信用卡行銷大戰中,新興支付方式的推出和應用,為持卡人提供新的支付方式選擇,也為信用卡行銷活動帶來了許多的改變。但是,無論如何改變,支付連接持卡人、商戶、銀行的本質不會改變。支付方式的創新只有緊密圍繞持卡人的需求,依據市場環境的轉變,才能最終實現信用卡業務長期、持續、健康地發展。

銀行組織活動回饋。相較傳統支付方式,使用“雲閃付”使得交易風險大大降低。首先,持卡人無需出示實體卡片,實體卡號、卡片有效期、持卡人姓名全拼等資訊得到保護。其次,持卡人無需輸入密碼,降低了密碼側錄的風險。優惠的活動內容,便捷的支付體驗,能夠發揮行銷獲客的效果。抽樣調查持卡人,得出以下五方面的資訊。

三減:停滯不“錢”

優化提高,螺旋上升,活動並不停滯不前。

加強門店培訓力度。雖然活動籌備階段已根據超市規模、工作人員數量進行篩選,“優中選優”出60家門店,但是,由於其中摻雜直營店和加盟店,導致培訓內容“上傳下達”存在不通暢的節點。有些加盟店對活動內容並不完全知情、機具操作不熟練等問題,致使持卡人體驗大打折扣,引發了部分不必要的投訴。因此,在活動進行中,臨時開展了“二次培訓”,彌補了“一次培訓”的不足。這也對今後組織類似活動帶來啟示,勢必要加強門店培訓力度,或在簽署協議時進行必要約束,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

增加相應傳播管道。活動在制定傳播方案時,主要採用信用卡微信服務號推送軟文的形式,但是,受限於每月只有四次推送機會,因此,在活動期間存在傳播空擋,連續性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樣,這也對今後組織類似活動帶來啟示,可相應增加網路、電臺、店內海報等宣傳方式,立體傳播。

與此同時,商家的自主傳播,以及持卡人的口碑相傳也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傳播管道。因此,引導持卡人圍繞行銷主題“自熱”和“散熱”,也是今後需要重視的一個關鍵點。

其實,同行已經有許多很好的辦法和點子,譬如設立專欄讓持卡人講述自己的“購物妙徑”,商戶和收銀員自發引導都是很好的做法。

在繽紛多彩的信用卡行銷大戰中,新興支付方式的推出和應用,為持卡人提供新的支付方式選擇,也為信用卡行銷活動帶來了許多的改變。但是,無論如何改變,支付連接持卡人、商戶、銀行的本質不會改變。支付方式的創新只有緊密圍繞持卡人的需求,依據市場環境的轉變,才能最終實現信用卡業務長期、持續、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