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通威集團開啟“光伏+工業4.0”新時代

2017年9月20日,正值通威35周年之際,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與嘉賓共同啟動了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亮燈儀式。這條以“智慧製造新引擎,綠色發展中國夢”為主題的生產線的投產標誌著通威集團由此開啟了屬於通威的“光伏+工業4.0”新時代。

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亮燈儀式(圖)

逆勢增長:“雙十計畫”開啟新時代

2016年以來,處於光伏產業中游的電池廠商可謂“壓力山大”。比如今年三季度,一方面上游的矽料等原材料價格在上漲,

另一方面下游的元件價格卻在下降,夾在中間的電池片廠商苦不堪言。電池片廠商艱難的處境也表現在他們的業績上,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7年上半年,大部分電池片廠商都處於虧損的狀態,但通威集團卻是其中一個另類。據資料顯示,通威集團的電池片業務在2014年9月份滿產至今,竟實現了連續35個月的盈利。通威集團是如何做到的?剛剛投產的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又有何優勢?

9月19日,OFweek太陽能光伏網受邀參加通威集團“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儀式”媒體見面會。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通威集團董事長管亞梅,通威集團總裁禚玉嬌,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通威股份總裁郭異忠,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等高管團隊悉數出席。

針對通威集團在電池片領域強勢的表現,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對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表示,

2017年上半年通威集團電池片出貨量超過了1.8GW,實現了2.8億元的淨利潤。從A股及臺灣上市公司等公開信息來看,通威上半年在電池片環節所獲得的利潤超過了其他企業在電池片環節所獲得利潤的總和。謝毅表示,在電池片這一細分市場,2017年通威的出貨量及盈利能力都有望達到全球第一。不僅如此,通威集團還以遠高於行業水準的市場毛利率及產能利用率表現出了的強大的競爭力。

謝毅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通威集團將開啟“2020年雙十計畫”,即在2020年達到10GW以上的產能規模,並在2020年啟動第二個10GW的電池片產能建設。以目前通威的建設速度及市場發展情況,謝毅預計這一“雙十”目標有望在2019年前提前實現。

在整個電池片環節處境不理想的情況下,是什麼原因讓通威集團保持盈利,並以十足的底氣啟動擴產計畫?

謝毅認為,在電池片領域通威有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是在成本上的優勢,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資料顯示,目前行業平均非矽成本在0.5元/瓦左右,而通威的非矽成本已經做到了0.3元/瓦以下,只有行業平均水準的60%。而且隨著自動化管控等生產技術的提升,通威有望在短時間內將非矽成本降到0.25元/瓦,所以在成本方面通威具備了行業領先的優勢。

第二是在品質上的優勢,因為電池片超高的品質,通威連續兩年成為了協鑫、晶科、阿特斯、天合以及隆基這全球前五大組件廠商的最佳電池片供應商。去年通威的電池片獲得了全國品質獎的鼓勵獎及安徽省的品質獎。所以通威電池片的品質得到了全行業的認可,在這方面也領先于全行業。

第三個方面就是9月20日投產的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這代表著通威電池片製造環節已經進入了智慧製造時代,實現了整個電池片環節的智慧化生產。該生產線可以對每一張電池片的生產進行全程監控,並做到無人化管理。為通威下一步更大規模、更低成本、更高品質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通威太陽能無人化車間、智慧化生產線(圖)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通威有信心也有實力啟動進一步的擴產計畫,並有望提前實現“雙十計畫”。通威有望在2018年將實現10.5GW的產能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之一。

砥礪前行:雙主業齊頭並進

10年之前,通威集團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為什麼通威後來看中了光伏產業,並開始大力佈局光伏呢?通威在光伏行業的長遠規劃又是怎樣的?

對此,通威集團總裁禚玉嬌向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表示,通威集團的企業願景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在通威35年的發展歷程當中,初期一直專注在農業水產這個主業發展。2006年,大氣污染的嚴重以及人們對環境惡化的擔憂引發了全球對新能源發展的高度關注。美國、日本、德國等歐美國家率先將光伏發電市場發展了起來。在這種背景之下,劉漢元主席及通威集團很早就關注到了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通過研究分析,無論是從環保性、應用價值和經濟性的角度來看,光伏產業的發展都極具潛力,在這樣的瞭解之下,通威開始在戰略上介入新能源領域。

所以在2006年,通威在原來水產主業的基礎之上拓展了新能源主業。目前為止通威的兩個核心產業齊頭並進,協同發展。其中新能源主業已經有了10年的發展歷程。

通威在光伏領域主要佈局了三個環節。分別為上游的晶矽環節、中游電池片環節以及光伏終端應用中以“漁光一體”為主的終端應用開發。

在這三個環節中前兩個環節是製造端,在晶矽環節,目前通威的產能是兩萬噸,而目前通威在樂山規劃的5萬噸晶矽專案已開工建設,在包頭規劃的5萬噸晶矽項目今年內也會儘快啟動建設。這些項目建設完成之後,2018年通威的多晶矽產能將達到7-8萬噸。預計到2020年,通威在樂山、包頭的兩個基地多晶矽的產能有望達到各10萬噸,這是晶矽環節通威的近期及中遠期的規劃。

在電池片環節,9月20日2GW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之後,2017年通威的電池片產能將達到6GW,2020年前通威將實現“雙十計畫”。

在終端應用環節,通威聚焦的是“漁光一體”,在這方面通威已經開發了500-600MW的光伏電站。在未來的2-3年當中,通威在“漁光一體”方面將更多的專注于現代智慧養殖與漁光一體相結合的大型基地建設,這些專案的規模都將是上百兆瓦的大型基地。目前為止通威已經在廣西、海南、黑龍江、江蘇、山東等地規劃了基地的前期資源。

此外,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表示,通威長期的戰略目標是打造世界級的安全食品供應商以及打造世界級的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未來通威將成為晶矽、電池片、水產飼料等三個方面的世界級龍頭。而且就晶矽以及電池片的擴產來說,通威並不僅僅單純是規模的擴大,而是在技術和成本等優勢之下作出的產能擴張。

藍天白雲:劉漢元的清潔能源願景

作為通威集團的掌門人,通威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劉漢元的帶領。對於中國光伏行業今後的發展,對於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趨勢,劉漢元有什麼樣的分析和看法?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圖)

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劉漢元向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表示,在近十年的發展之中,中國光伏行業已經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實現了彎道超車,變成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第一梯隊。目前中國光伏企業已經佔據產業鏈70%以上的市場份額。比如多晶矽,去年超過50%的多晶矽為中國製造,而今年中國製造的多晶矽大約占全球的55%甚至更多,此外在矽片、電池片、元件等環節,中國將佔據80%的市場占比,如果加上臺灣地區的產能,占比將更高。

劉漢元認為,光伏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中國協同程度最高、發展後勁最足、規模化程度最好的領先全球的產業。十年前德國、美國、日本的光伏企業佔領了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場,2006年之後,中國光伏企業開始一路追趕並在近年實現了超越,而原來領先的歐美企業已經處於落後的淘汰邊緣。目前,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的光伏企業在中國製造面前已經處於十分窘迫的狀態,難以在下一輪的角逐當中保持競爭力。

劉漢元表示,以光伏為主的清潔能源發電產業剛剛處於規模化應用的開始,中國目前的能源供應依然主要是來自于大量的煤炭燃燒、石油燃燒以及天然氣燃燒。一方面使得環境持續惡化,霧霾問題在冬季、春季使得人們難以呼吸;另一方面大量的消耗化石資源並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清潔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在全球上來說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個轉型過程甚至比工業革命還要更偉大。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中國和全球將形成一個怎樣的產業呢?經測算,中國將在未來20年形成超過100萬億人民幣的新興市場,全球將會形成一個超過100萬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而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中國光伏無論是在製造、研發應用方面都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劉漢元最後表示,環境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基礎支撐著我國的經濟轉型。因為化石能源是消耗品,如果未來沒有足夠規模的清潔能源,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時都將面臨危機。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以後無論是池塘、西部的閒置土地、屋頂都能產生清潔能源。以光伏為主的清潔能源將可以解決未來的能源需求問題。未來,石油可以完全不用開採,煤炭可以完全不用燃燒,全國乃至全球將返回到一條綠水青山、白雲藍天的清潔發展之路。這對中國乃至全人類的文明進程來說都將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通威連續兩年成為了協鑫、晶科、阿特斯、天合以及隆基這全球前五大組件廠商的最佳電池片供應商。去年通威的電池片獲得了全國品質獎的鼓勵獎及安徽省的品質獎。所以通威電池片的品質得到了全行業的認可,在這方面也領先于全行業。

第三個方面就是9月20日投產的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這代表著通威電池片製造環節已經進入了智慧製造時代,實現了整個電池片環節的智慧化生產。該生產線可以對每一張電池片的生產進行全程監控,並做到無人化管理。為通威下一步更大規模、更低成本、更高品質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通威太陽能無人化車間、智慧化生產線(圖)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通威有信心也有實力啟動進一步的擴產計畫,並有望提前實現“雙十計畫”。通威有望在2018年將實現10.5GW的產能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之一。

砥礪前行:雙主業齊頭並進

10年之前,通威集團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為什麼通威後來看中了光伏產業,並開始大力佈局光伏呢?通威在光伏行業的長遠規劃又是怎樣的?

對此,通威集團總裁禚玉嬌向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表示,通威集團的企業願景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在通威35年的發展歷程當中,初期一直專注在農業水產這個主業發展。2006年,大氣污染的嚴重以及人們對環境惡化的擔憂引發了全球對新能源發展的高度關注。美國、日本、德國等歐美國家率先將光伏發電市場發展了起來。在這種背景之下,劉漢元主席及通威集團很早就關注到了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通過研究分析,無論是從環保性、應用價值和經濟性的角度來看,光伏產業的發展都極具潛力,在這樣的瞭解之下,通威開始在戰略上介入新能源領域。

所以在2006年,通威在原來水產主業的基礎之上拓展了新能源主業。目前為止通威的兩個核心產業齊頭並進,協同發展。其中新能源主業已經有了10年的發展歷程。

通威在光伏領域主要佈局了三個環節。分別為上游的晶矽環節、中游電池片環節以及光伏終端應用中以“漁光一體”為主的終端應用開發。

在這三個環節中前兩個環節是製造端,在晶矽環節,目前通威的產能是兩萬噸,而目前通威在樂山規劃的5萬噸晶矽專案已開工建設,在包頭規劃的5萬噸晶矽項目今年內也會儘快啟動建設。這些項目建設完成之後,2018年通威的多晶矽產能將達到7-8萬噸。預計到2020年,通威在樂山、包頭的兩個基地多晶矽的產能有望達到各10萬噸,這是晶矽環節通威的近期及中遠期的規劃。

在電池片環節,9月20日2GW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之後,2017年通威的電池片產能將達到6GW,2020年前通威將實現“雙十計畫”。

在終端應用環節,通威聚焦的是“漁光一體”,在這方面通威已經開發了500-600MW的光伏電站。在未來的2-3年當中,通威在“漁光一體”方面將更多的專注于現代智慧養殖與漁光一體相結合的大型基地建設,這些專案的規模都將是上百兆瓦的大型基地。目前為止通威已經在廣西、海南、黑龍江、江蘇、山東等地規劃了基地的前期資源。

此外,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表示,通威長期的戰略目標是打造世界級的安全食品供應商以及打造世界級的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未來通威將成為晶矽、電池片、水產飼料等三個方面的世界級龍頭。而且就晶矽以及電池片的擴產來說,通威並不僅僅單純是規模的擴大,而是在技術和成本等優勢之下作出的產能擴張。

藍天白雲:劉漢元的清潔能源願景

作為通威集團的掌門人,通威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劉漢元的帶領。對於中國光伏行業今後的發展,對於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趨勢,劉漢元有什麼樣的分析和看法?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圖)

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劉漢元向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表示,在近十年的發展之中,中國光伏行業已經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實現了彎道超車,變成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第一梯隊。目前中國光伏企業已經佔據產業鏈70%以上的市場份額。比如多晶矽,去年超過50%的多晶矽為中國製造,而今年中國製造的多晶矽大約占全球的55%甚至更多,此外在矽片、電池片、元件等環節,中國將佔據80%的市場占比,如果加上臺灣地區的產能,占比將更高。

劉漢元認為,光伏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中國協同程度最高、發展後勁最足、規模化程度最好的領先全球的產業。十年前德國、美國、日本的光伏企業佔領了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場,2006年之後,中國光伏企業開始一路追趕並在近年實現了超越,而原來領先的歐美企業已經處於落後的淘汰邊緣。目前,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的光伏企業在中國製造面前已經處於十分窘迫的狀態,難以在下一輪的角逐當中保持競爭力。

劉漢元表示,以光伏為主的清潔能源發電產業剛剛處於規模化應用的開始,中國目前的能源供應依然主要是來自于大量的煤炭燃燒、石油燃燒以及天然氣燃燒。一方面使得環境持續惡化,霧霾問題在冬季、春季使得人們難以呼吸;另一方面大量的消耗化石資源並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清潔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在全球上來說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個轉型過程甚至比工業革命還要更偉大。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中國和全球將形成一個怎樣的產業呢?經測算,中國將在未來20年形成超過100萬億人民幣的新興市場,全球將會形成一個超過100萬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而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中國光伏無論是在製造、研發應用方面都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劉漢元最後表示,環境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基礎支撐著我國的經濟轉型。因為化石能源是消耗品,如果未來沒有足夠規模的清潔能源,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時都將面臨危機。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以後無論是池塘、西部的閒置土地、屋頂都能產生清潔能源。以光伏為主的清潔能源將可以解決未來的能源需求問題。未來,石油可以完全不用開採,煤炭可以完全不用燃燒,全國乃至全球將返回到一條綠水青山、白雲藍天的清潔發展之路。這對中國乃至全人類的文明進程來說都將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