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通威成都投產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無人工廠”來了

當大家都在談論工業4.0、人工智慧的時候,川企在成都已經創造了快速投產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的紀錄。天虎科技實地走訪發現,位於雙流的通威太陽能公司,通過智慧化生產升級,

工廠正在向“無人生產”邁進。

9月20日,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與嘉賓一道,共同啟動了通威太陽能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亮燈儀式,同時也為中國企業500強通威集團的35年華誕獻上了大禮。

探秘世界一流的成都智慧工廠

這座智慧化的“超級工廠”車間總面積超過28000平方米,預計每天能生產高效電池135萬片。

專案採用了智慧線上式自動化生產設備,建設了國內首條全智慧無人生產線,不僅實現了生產全自動化,同時實現了資訊化與智慧化,在生產過程中同步收集各道工序的工藝參數,

實現對整個生產過程的跟蹤,並利用線上檢測設備及時糾偏,保證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戳視頻觀看智慧生產車間

天虎科技獲准進入了通威太陽能公司的生產車間,對比感受很明顯:在1年前投產的S1車間內,還可以看到生產線上有不少工人,而現在投產的S2車間內,沒有了人來人往的普通操作工,只有三三兩兩的工程師,

通過觸摸面板進行著設備調試,像櫃子一樣的送貨機器人在車間來回穿梭,向生產線運送材料,自動機器臂在快速抓取著電池片……

車間內行進的機器人

通威太陽能(合肥、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毅用了一組資料來說明智慧化生產水準的提升:2011年,合肥工廠的水準是生產1GW電池需要3000人;在通威2013年收購該工廠後,經過3年改造,2016年生產1GW電池需要1200人;2017年投產的成都工廠新生產線,

生產1GW電池只需要不到500人;預計2018年智慧化生產完成升級之後,生產1GW電池只需要300人左右;更值得期待的是在2020年到2025年期間,實現完全的無人生產,只需要100人就能生產1GW電池,這些人就是設備工程師、技術工程師等,主要是保證智慧化生產線的正常運行。

通威太陽能智能化生產線

虎哥聽到,到現場考察的很多行業嘉賓都紛紛對這條智慧化、無人化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讚歎不已,並表示通威太陽能智慧製造水準已成為業界標杆,為全行業樹立了“中國智慧製造”的典範。

值得關注的是速度。從2016年6月30日,通威太陽能成都生產基地一期1000MW電池項目僅用時7個月便建成投產。今年2月18日,通威太陽能雙流二期2000MW電池項目開工,至9月20日項目正式投產,其產能規模和工程量都翻了一番,所用時間也僅為7個月,刷新了全球這一行業的最快速度。

而在電池片行業處於低谷的同時,通威太陽能還創造了一項奇跡,2017年電池片有望出貨量全球第一,盈利能力第一。其通過技術優勢實現了成本優勢,以非矽成本為例,行業平均水準是每瓦0.5元,而通威已經做到每瓦0.3元以下,未來隨著技術管理的進一步提升,還會做到每瓦0.25元以下。這就導致了行業平均利潤率、產能利用率在10%和80%的時候,通威上述兩項指標已經達到了17.28%和110-120%的行業高水準。

通威佈局新能源形成閉環

回顧35年發展歷程,通威每10多年就有一次跨越式騰飛:1984-1986年創業騰飛;1994-1996年企業文化提煉、管理提升並開始全國佈局;2004-2007年氯鹼化工和晶矽產業鏈打通,水產飼料大發展,雙主業形成;2014年至現在,進入太陽能電池片並迅速成為行業最佳,水產

飼料、高純晶矽產業高速發展,利用互聯網+打造生態,365科學養殖模式和漁光一體創新商業模式全面形成。目前通威已實現農業+光伏新能源兩大產業的協同整合,並致力於兩大主業各自細分板塊的進一步發展與擴張。

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全國前三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完整迴圈經濟產業鏈的高純晶矽生產企業,各項指標行業領先。隨著永祥在四川樂山及內蒙古包頭的兩個5萬噸高純晶矽及配套項目建成投產,其產能規模將突破12萬噸,成為全球第一,將徹底改寫世界晶矽行業競爭格局。

在產業鏈中游,通威太陽能深度切入太陽能發電核心設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和推廣。自2013年佈局電池片生產環節以來,通威太陽能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一躍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實現電池片產能規模、出貨量、盈利能力等多項指標行業第一。未來3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環節規劃建成總計10GW產能,並啟動下一個10GW產能規劃,屆時將成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在產業鏈終端,通威結合自身在新能源和現代漁業兩大領域的產業優勢,在全球獨創了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一體”創新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了“魚、電、環保”三豐收。 目前,通威已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商業或家庭式光伏發電及數十個“漁光一體”示範電站,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正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指出,近十年來中國光伏行業在降成本、規模化的過程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當前,中國已佔據全球70%以上的光伏產業份額,加上臺灣地區同行,中國佔據了全球整個行業85%以上的市場份額,其影響力不亞於甚至超過了中國高鐵在全球的影響力。

劉漢元還表示,通威未來將不斷為全社會提供健康安全的綠色食品與清潔優質的綠色能源,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變革大幕已然拉開,他相信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是解決當前我國能源安全與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

其產能規模和工程量都翻了一番,所用時間也僅為7個月,刷新了全球這一行業的最快速度。

而在電池片行業處於低谷的同時,通威太陽能還創造了一項奇跡,2017年電池片有望出貨量全球第一,盈利能力第一。其通過技術優勢實現了成本優勢,以非矽成本為例,行業平均水準是每瓦0.5元,而通威已經做到每瓦0.3元以下,未來隨著技術管理的進一步提升,還會做到每瓦0.25元以下。這就導致了行業平均利潤率、產能利用率在10%和80%的時候,通威上述兩項指標已經達到了17.28%和110-120%的行業高水準。

通威佈局新能源形成閉環

回顧35年發展歷程,通威每10多年就有一次跨越式騰飛:1984-1986年創業騰飛;1994-1996年企業文化提煉、管理提升並開始全國佈局;2004-2007年氯鹼化工和晶矽產業鏈打通,水產飼料大發展,雙主業形成;2014年至現在,進入太陽能電池片並迅速成為行業最佳,水產

飼料、高純晶矽產業高速發展,利用互聯網+打造生態,365科學養殖模式和漁光一體創新商業模式全面形成。目前通威已實現農業+光伏新能源兩大產業的協同整合,並致力於兩大主業各自細分板塊的進一步發展與擴張。

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全國前三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完整迴圈經濟產業鏈的高純晶矽生產企業,各項指標行業領先。隨著永祥在四川樂山及內蒙古包頭的兩個5萬噸高純晶矽及配套項目建成投產,其產能規模將突破12萬噸,成為全球第一,將徹底改寫世界晶矽行業競爭格局。

在產業鏈中游,通威太陽能深度切入太陽能發電核心設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和推廣。自2013年佈局電池片生產環節以來,通威太陽能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一躍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實現電池片產能規模、出貨量、盈利能力等多項指標行業第一。未來3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環節規劃建成總計10GW產能,並啟動下一個10GW產能規劃,屆時將成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在產業鏈終端,通威結合自身在新能源和現代漁業兩大領域的產業優勢,在全球獨創了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一體”創新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了“魚、電、環保”三豐收。 目前,通威已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商業或家庭式光伏發電及數十個“漁光一體”示範電站,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正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指出,近十年來中國光伏行業在降成本、規模化的過程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當前,中國已佔據全球70%以上的光伏產業份額,加上臺灣地區同行,中國佔據了全球整個行業85%以上的市場份額,其影響力不亞於甚至超過了中國高鐵在全球的影響力。

劉漢元還表示,通威未來將不斷為全社會提供健康安全的綠色食品與清潔優質的綠色能源,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變革大幕已然拉開,他相信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是解決當前我國能源安全與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