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藥店運營一定要摸透這些資料,不然會吃大虧!

藥品零售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加之高成本、低增速時代的到來,

藥店要想持續盈利不被市場競爭所吞噬,管理者需要具備資料分析的能力,通過高效、準確、精細的資料分析來科學決策,使藥店走上精細化管理之路。

銷售資料

2、客單價:能反映員工推薦技巧及水準,培訓效果是否落實,商品價格是否合理,商品結構是否合理。

3、銷售額:客流量乘以客單價得出的結果。

4、毛利率:能反映庫存主推品種與品牌品種結構是否合理,庫存毛利率是否合理,

及員工銷售過程推薦是否合理。

5、毛利額:銷售額乘以毛利率得出的結果。

7、品單價:商品銷售平均單價,能反映庫存品單價合理性及銷售品種價格帶。

8、坪效:每一平方米所產生的銷售額,能反映門店面積是否合理。

9、人效:每個員工所產生的銷售額,能反映員工人數是否合理。

10、負毛利銷售品種數:能反映市場競爭是否激烈,及吸引客流的品種數量。

11、動銷品種數:能反映引進品種適應市場情況、庫存品種結構及員工推薦技巧,

占總庫存品種數90%以上。

採購數據

1、月購進總額:應與銷售成本相對應。

2、月購進品種數:應與銷售品種數相對應。

3、月購進批次數:能說明採購數量的合理性,相對於採購品種數越採購批次應越小越好。

4、月購進代銷、月結、現款商品比:能反映供應商結構及購進毛利率合理性。

5、月進價上漲品種數:能反映市場商品漲幅及採購議價能力、對市場應變能力。

6、月進價下降品種數:能反映採購議價能力及採購管道合理性。

庫存資料

1、存銷比

庫存數量/銷售數量:存銷比主要用來看單品的庫存狀況。理論上講,存銷比是越小越好,說明以較少投入獲得較多的銷售,資金周轉快!但實際上太小了以後會發生無貨可銷的情況,反而影響銷售。因此要適度控制,一般以月度存銷比為0.5為好,即一個月周轉兩次。

2、庫存周轉率

銷售金額/庫存金額:通常情況下銷售金額取值為一個月的銷售金額,庫存金額=(月初庫存金額+月末庫存金額)÷2,庫存周轉率理論上將是越大越好,說明周轉快,資金效益好。但一味地追求提高庫存周轉率,就會使得一些商品斷貨,影響銷售,因此要適度控制這個指標。

如何控制好庫存周轉率:

①店長要密切管好要貨關,不能要錯貨,要多貨,仔細審查每一次的要貨計畫;

②把握要貨的時間:月初放量,月底控量;

③及時調整不動銷商品的庫存,而且儘量以店間調撥來實現。

3、庫存周轉天數

能反映庫存總額是否合理,應在90天左右。

會員數據

1、會員銷售額占比:反映公司整體會員行銷的執行力,應在40%以上。

2、客流占比:能反映門店對會員行銷的執行力,占總客流的35%以上。

3、活躍率:反映門店對會員給顧客的解讀及會員政策的吸引力,在35%以上。

4、客流:反映會員忠誠度。

5、客單價:反映員工維護會員的能力及員工推薦聯合用藥能力,高於平均客單價1.5-2倍。

6、客品次:反映員工維護會員的能力及員工推薦聯合用藥能力,保持在3左右。

7、品單價:反映員工維護會員的能力及員工推薦能力,保持在25-30左右。

人員管理

1、員工總數:掌握員工人數。

2、職員工數:反映員工流動性為工資、獎勵及福利方案提供資料依據,控制在5%左右。

3、聘員工數:能反映企業在社會的影響力及認知度,控制在5%。

4、轉正員工數:能反映員工入職後對企業的認知度及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接受度,占新招牌員工數80%。

5、崗位異動員工數:能反映企業發展速度及員工穩定度,少於全體員工數10%。

6、在崗人均實發工資額:能反映員工幸福感及工資合理性,略高於同行業平均工資。

連鎖藥店的資料就是一個金礦,縱觀藥品零售市場,從資料中淘金的卻為數不多。但可喜的是“用說據說話,按流程辦事”已經逐漸被藥店接受。 決策不是拍腦袋,藥店管理者在做決策時,只有以資料分析為前提,才能使決策更科學,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5、客單價:反映員工維護會員的能力及員工推薦聯合用藥能力,高於平均客單價1.5-2倍。

6、客品次:反映員工維護會員的能力及員工推薦聯合用藥能力,保持在3左右。

7、品單價:反映員工維護會員的能力及員工推薦能力,保持在25-30左右。

人員管理

1、員工總數:掌握員工人數。

2、職員工數:反映員工流動性為工資、獎勵及福利方案提供資料依據,控制在5%左右。

3、聘員工數:能反映企業在社會的影響力及認知度,控制在5%。

4、轉正員工數:能反映員工入職後對企業的認知度及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接受度,占新招牌員工數80%。

5、崗位異動員工數:能反映企業發展速度及員工穩定度,少於全體員工數10%。

6、在崗人均實發工資額:能反映員工幸福感及工資合理性,略高於同行業平均工資。

連鎖藥店的資料就是一個金礦,縱觀藥品零售市場,從資料中淘金的卻為數不多。但可喜的是“用說據說話,按流程辦事”已經逐漸被藥店接受。 決策不是拍腦袋,藥店管理者在做決策時,只有以資料分析為前提,才能使決策更科學,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