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貨|10分鐘教你搞定志願填報三大難題,一學就會!速轉朋友圈~

填報志願這個環節的重要性,可以說一點也不亞於高考。但是究竟填報志願時,該選好的專業還是選好的學校,對於家長而言,難度直逼升職加薪,反正是渺茫著。

面對這個天問,

一味地羅列各方意見的優缺點或者聽信別人的經驗都容易演變成口水仗。必須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明白到底需要什麼。這裡就為您提供一個清新明確的思考方向,一學就會。

一、專業、學校、地域,優先選擇誰?

同樣的高考分數,你可以選擇學不同的專業,

上不同的大學,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就業前景。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地域應該如何排列組合?特別是當三者不可兼得時,應該如何取捨?哪個優先?這既是報志願的重點,也是報志願的難點。這又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需要考生和家長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專業優先原則,適合哪些考生?

——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歡數學、或物理、或外語、或經濟、電腦……等等。

那麼報志願時就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出發,在分數有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進行排列組合。

如:專業——學校——地域——職業,再根據孩子其他方面的個人喜好,進行優選,最後,按照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專業的順序即可。

——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

如果你的分數只是能考取一般應用型大學,特別是民辦學院或者高職(專科),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

第一,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

第二,選擇技能性強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你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靠的就是這專業的一技之長了。

——按專業平行投檔的考生

新一輪考試改革實行按專業平行投檔的省份的考生。

(2)學校優先原則,適合哪些考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專業特長不明顯,什麼專業都好,或什麼專業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實,

這樣的學生是大多數。

——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總分能上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報志願時就要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因為,社會上用人單位對畢業學校的評價,實際是有等級標準的,在招聘時,經常會有單位對畢業學校有硬性要求,越是人人都嚮往的單位,越是如此。

——成績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這樣的考生,什麼學科成績都不突出,沒有最強的,

也沒有最差的。往往什麼專業都可以,那就把學校放在首位吧。

總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輩子也無法改變,因此需要倍加重視。當學校與專業不可兼得時,如果能上名校,專業可不必太糾結。因為,學什麼不一定就做什麼,即專業與職業並非一一對應。另外,你打算本科畢業就工作嗎?這一切,上大學和工作後都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3)地域優先原則,適合哪些考生?

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難怪莘莘學子對自己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都有驚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等非省會的如廈門、青島等國內中心城市,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所以,越是熱點的地方,同類的專業和學校錄取的分數就越高。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顧、都能滿意的考生實在是幸運的,但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時滿足的,究竟該怎樣取捨呢?還請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參考“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排序組合。

二、如何選擇專業?

在選擇專業志願時,考生和家長常犯望“名”生義的錯誤,單從專業名稱去理解專業內涵和就業方向。部分考生報考了不適合自己的“熱門”專業,進入大學後對所選專業不感興趣,最終產生了厭學心理。此外,還有部分考生未充分研讀專業要求,出現因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導致未被院校錄取、高分落榜等情況。這些情況的發生往往是因為考生和家長沒有充分瞭解專業內涵,把握專業本質所造成的。所謂專業內涵,主要指專業名稱、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主幹課程、師資力量、就業及研究領域等。考生在瞭解專業內涵時,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專業名稱:切莫望“名”生義

由於有些專業所涵蓋的知識面相對較寬,或處於交叉學科領域,僅從專業名稱的字面意思很難準確定位專業的內涵和研究內容,一些專業看起來名稱相似,但實際所學的內容卻千差萬別。建議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要透過專業名稱去瞭解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和就業方向等內容。

(2)培養目標:同一專業不同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有區別的

由於各所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等各有側重,看起來名稱相同的專業在不同的院校,其培養目標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瞭解專業時,還需把握專業具體的培養目標,如同是新聞學專業,以財經為特色的院校側重財經新聞方向,以外語為特色的院校側重國際新聞方向,而以體育為特色的院校則側重體育新聞方向。

(3)課程設置:專業具體學什麼 :

從一個專業的主幹課程可以基本瞭解該專業的培養方向,即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學習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會應用到哪些行業,有什麼能力要求等。

除了瞭解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外,考生和家長還應瞭解各專業的學習年限,比如,醫學類專業一般需要學習5~8年。

(4)師資力量: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撐

師資力量是院校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支撐,一支高水準的師資隊伍,對一個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專業實力水準的重要體現。

因此,瞭解師資力量也是瞭解專業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5)培養模式:傳統模式還是特殊模式(大類招生、試點班等)

目前,國內院校普遍採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即按照專業既定的培養目標設置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合格後,向社會輸送相應領域的專業技術或管理人才。但也有部分院校在嘗試大類招生、試點班、實驗班等人才培養模式。這些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核心特點是對學生進行寬口徑、複合型的培養,讓學生涉獵更多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提升其綜合能力。

(6)就業方向:瞭解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

考生和家長需注意,專業學習內容往往與職業工作內容有一定的差別,喜歡所學的專業內容並不意味一定喜歡其職業工作內容,在選擇專業時應充分瞭解擬選專業的就業方向、具體工作情況等。比如,建築學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去向是設計院和房地產行業,工作內容主要是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等,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加班卻是常態。

(7)就業前景:與行業相關,也與院校實力相關

考生和家長普遍認為,專業的就業前景只與專業所屬行業的狀況相關。其實,專業的就業前景還與開設院校的綜合實力有一定的關係,同一專業,不同院校的就業情況也不盡相同。此外,就業前景還與國家經濟發展及戰略佈局有密切關係。因此,建議考生和家長應對專業的社會需求情況有前瞻性瞭解,同時還需瞭解擬報考院校專業的就業率及就業品質等情況。

2.避開專業選擇的“誤區”

誤區⒈緊盯“熱門”專業

一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只要選擇了“熱門”專業,找工作就不用愁了,就業前景一片光明。事實上,表面看起來“熱門”的專業,就業前景不一定被看好。所謂“熱門”與“冷門”的定位不一定絕對,今天的“熱門”專業或許在幾年後趨於飽和,變成“冷門”專業;而今天的“冷門”專業或許幾年後需求量變大,也可能變成“熱門”專業。所以,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應更理性地看待專業的“冷熱”問題。

誤區2:用錄取分數高低評估專業

有些考生和家長在志願填報時大多有“絕不能浪費分數”的心理,認為只要分數達到了,就不能填報錄取分數稍低的專業,否則就吃虧了。其實,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只能反映專業報考熱度的高低,不能作為判斷專業優劣的唯一參考標準,錄取分數高的專業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專業。因此,選擇專業需要兼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等綜合因素,而不單單以分數高低判斷。(在這裡,小編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學習群:537981697,只要是與高考有關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幫您哦!)

誤區3:選擇高薪職業對應的專業

雖然選擇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選擇以後工作的方向,但專業並不完全等同於職業,在大學讀了什麼樣的專業,以後不一定就能從事與該專業相關的工作。此外,就同一專業而言,不同院校的專業實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就業前景也會有很大的區別。再者,高薪職業在不同行業內、不同的企業類別中,即使是同樣的職位,待遇相差也較大。比如,同樣是軟體工程師,在500強企業和在小企業中工作,收入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不要盲目“推崇”高薪職業對應的專業。

此外,考生和家長還要正確看待就業率,認清就業率與就業前景、就業品質等的關係,科學利用就業率選擇專業。

三、如何選擇大學?

如何選擇一所適合自己、能夠為自己提供寬闊發展平臺的大學,是考生志願填報時須重點解決的難題。怎麼認識一所大學?有哪些認識大學的途徑?認識大學存在哪些誤區?

四個維度,看透大學的“前世今生”

(1)考量大學的文化底蘊

什麼樣的大學才是好大學?不同的人因為評判標準不同,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已達成共識的是:一流大學僅有過硬的硬體還不夠,還得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等“軟實力”,這也是決定大學高度的因素之一。一所大學其獨特的文化底蘊的形成,往往需要經歷長久時間的積澱。同時,從大學的辦學歷史中,還能瞭解大學發展脈絡、專業學科建設等方面,能為考生瞭解大學的學科實力提供參考。

(2)考量大學的專業實力

大學的實力不僅通過文化底蘊體現,更通過學科、專業實力來體現。要判斷一所大學某些專業實力,可通過幾方面的因素來進行。

一是看學校所擁有的國家重點學科數。各學科的重點學科可參考2007年批准國家重點學科開設學校名單。

二是看教育部學科排名。目前官方沒有對大學進行排名,但對擁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一些學科進行了排名,一般五年舉行一次,最新公佈學科排名時間為2012年。三是看國家特色專業數。

目前已經公佈了七批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考生可登陸教育部陽光高考資訊平臺進行查詢。

(3)考量大學的科研實力

大學的首要職能就是育人,而育人就需要有強勁的學科實力、科學的培養計畫和良好的辦學環境,還有科研項目與成果。因此,要想瞭解一所大學,不妨搜集一些其學科發展、科研建設等方面的資料來作為參考。

(4)考量大學的師資力量

良師,不僅能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使他們成為專業領域的人才與專家,其與眾不同的修養與氣質,也將對正處於人格形成關鍵期的大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在選擇大學時,學校是否有一批高水準的專家學者、師資力量處於哪個水準等,都是考生和家長參考的因素。

避開院校選擇的“誤區”

誤區1:僅以排名論英雄

各類大學排行榜已成為一些考生和家長填報高考志願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雖然大學排行榜對於高考志願填報可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目前我國的大學排行榜存在一些主體資質良莠不齊、評選目標不盡相同和評選標準自成體系等問題,大學排行榜提供的資訊並不是絕對客觀公正的。

因此,僅僅依靠統計數字來斷定院校的實力強弱是不科學的,還應對院校的情況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誤區2:僅因位置選大學

很多考生家長在認識和選擇大學的時候都會考慮大學的地理位置。一般來說,大家偏愛兩種選擇:

一是青睞大城市,

二是喜歡就近擇校。

很多考生偏重于選擇像北京、上海、廣州等這樣的大城市,認為這裡不僅有優質的教學資源,就業平臺也更高;對於報考上地區相對欠缺優勢的考生,家長則希望考生能夠就近選擇大學,這樣離家近可以節省費用。其實,很多中西部地區的大學地理位置可能沒有東部地區有優勢,但在綜合實力上卻毫不遜色。

誤區3:僅以分數定優劣

一些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大學時,往往會陷入“錄取分數高的大學更好”的慣性思維中。然而,錄取分數高形成的原因既可能是大學的實力強,

也有可能是大學所在地理位置更優越,抑或是招生大小年造成的等。所以,僅以錄取分數高低判斷大學的“好”“壞”是不科學的。因此,建議考生在認知院校時,不要單純用錄取分數去判斷院校的實力,而要從院校的辦學歷史、師資力量、學科特色、招生數量等多方面去瞭解。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於網路,百年英才小編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

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難怪莘莘學子對自己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都有驚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等非省會的如廈門、青島等國內中心城市,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所以,越是熱點的地方,同類的專業和學校錄取的分數就越高。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顧、都能滿意的考生實在是幸運的,但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時滿足的,究竟該怎樣取捨呢?還請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參考“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排序組合。

二、如何選擇專業?

在選擇專業志願時,考生和家長常犯望“名”生義的錯誤,單從專業名稱去理解專業內涵和就業方向。部分考生報考了不適合自己的“熱門”專業,進入大學後對所選專業不感興趣,最終產生了厭學心理。此外,還有部分考生未充分研讀專業要求,出現因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導致未被院校錄取、高分落榜等情況。這些情況的發生往往是因為考生和家長沒有充分瞭解專業內涵,把握專業本質所造成的。所謂專業內涵,主要指專業名稱、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主幹課程、師資力量、就業及研究領域等。考生在瞭解專業內涵時,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專業名稱:切莫望“名”生義

由於有些專業所涵蓋的知識面相對較寬,或處於交叉學科領域,僅從專業名稱的字面意思很難準確定位專業的內涵和研究內容,一些專業看起來名稱相似,但實際所學的內容卻千差萬別。建議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要透過專業名稱去瞭解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和就業方向等內容。

(2)培養目標:同一專業不同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有區別的

由於各所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等各有側重,看起來名稱相同的專業在不同的院校,其培養目標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瞭解專業時,還需把握專業具體的培養目標,如同是新聞學專業,以財經為特色的院校側重財經新聞方向,以外語為特色的院校側重國際新聞方向,而以體育為特色的院校則側重體育新聞方向。

(3)課程設置:專業具體學什麼 :

從一個專業的主幹課程可以基本瞭解該專業的培養方向,即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學習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會應用到哪些行業,有什麼能力要求等。

除了瞭解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外,考生和家長還應瞭解各專業的學習年限,比如,醫學類專業一般需要學習5~8年。

(4)師資力量: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撐

師資力量是院校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支撐,一支高水準的師資隊伍,對一個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專業實力水準的重要體現。

因此,瞭解師資力量也是瞭解專業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5)培養模式:傳統模式還是特殊模式(大類招生、試點班等)

目前,國內院校普遍採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即按照專業既定的培養目標設置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合格後,向社會輸送相應領域的專業技術或管理人才。但也有部分院校在嘗試大類招生、試點班、實驗班等人才培養模式。這些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核心特點是對學生進行寬口徑、複合型的培養,讓學生涉獵更多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提升其綜合能力。

(6)就業方向:瞭解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

考生和家長需注意,專業學習內容往往與職業工作內容有一定的差別,喜歡所學的專業內容並不意味一定喜歡其職業工作內容,在選擇專業時應充分瞭解擬選專業的就業方向、具體工作情況等。比如,建築學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去向是設計院和房地產行業,工作內容主要是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等,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加班卻是常態。

(7)就業前景:與行業相關,也與院校實力相關

考生和家長普遍認為,專業的就業前景只與專業所屬行業的狀況相關。其實,專業的就業前景還與開設院校的綜合實力有一定的關係,同一專業,不同院校的就業情況也不盡相同。此外,就業前景還與國家經濟發展及戰略佈局有密切關係。因此,建議考生和家長應對專業的社會需求情況有前瞻性瞭解,同時還需瞭解擬報考院校專業的就業率及就業品質等情況。

2.避開專業選擇的“誤區”

誤區⒈緊盯“熱門”專業

一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只要選擇了“熱門”專業,找工作就不用愁了,就業前景一片光明。事實上,表面看起來“熱門”的專業,就業前景不一定被看好。所謂“熱門”與“冷門”的定位不一定絕對,今天的“熱門”專業或許在幾年後趨於飽和,變成“冷門”專業;而今天的“冷門”專業或許幾年後需求量變大,也可能變成“熱門”專業。所以,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應更理性地看待專業的“冷熱”問題。

誤區2:用錄取分數高低評估專業

有些考生和家長在志願填報時大多有“絕不能浪費分數”的心理,認為只要分數達到了,就不能填報錄取分數稍低的專業,否則就吃虧了。其實,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只能反映專業報考熱度的高低,不能作為判斷專業優劣的唯一參考標準,錄取分數高的專業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專業。因此,選擇專業需要兼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等綜合因素,而不單單以分數高低判斷。(在這裡,小編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學習群:537981697,只要是與高考有關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幫您哦!)

誤區3:選擇高薪職業對應的專業

雖然選擇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選擇以後工作的方向,但專業並不完全等同於職業,在大學讀了什麼樣的專業,以後不一定就能從事與該專業相關的工作。此外,就同一專業而言,不同院校的專業實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就業前景也會有很大的區別。再者,高薪職業在不同行業內、不同的企業類別中,即使是同樣的職位,待遇相差也較大。比如,同樣是軟體工程師,在500強企業和在小企業中工作,收入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不要盲目“推崇”高薪職業對應的專業。

此外,考生和家長還要正確看待就業率,認清就業率與就業前景、就業品質等的關係,科學利用就業率選擇專業。

三、如何選擇大學?

如何選擇一所適合自己、能夠為自己提供寬闊發展平臺的大學,是考生志願填報時須重點解決的難題。怎麼認識一所大學?有哪些認識大學的途徑?認識大學存在哪些誤區?

四個維度,看透大學的“前世今生”

(1)考量大學的文化底蘊

什麼樣的大學才是好大學?不同的人因為評判標準不同,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已達成共識的是:一流大學僅有過硬的硬體還不夠,還得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等“軟實力”,這也是決定大學高度的因素之一。一所大學其獨特的文化底蘊的形成,往往需要經歷長久時間的積澱。同時,從大學的辦學歷史中,還能瞭解大學發展脈絡、專業學科建設等方面,能為考生瞭解大學的學科實力提供參考。

(2)考量大學的專業實力

大學的實力不僅通過文化底蘊體現,更通過學科、專業實力來體現。要判斷一所大學某些專業實力,可通過幾方面的因素來進行。

一是看學校所擁有的國家重點學科數。各學科的重點學科可參考2007年批准國家重點學科開設學校名單。

二是看教育部學科排名。目前官方沒有對大學進行排名,但對擁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一些學科進行了排名,一般五年舉行一次,最新公佈學科排名時間為2012年。三是看國家特色專業數。

目前已經公佈了七批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考生可登陸教育部陽光高考資訊平臺進行查詢。

(3)考量大學的科研實力

大學的首要職能就是育人,而育人就需要有強勁的學科實力、科學的培養計畫和良好的辦學環境,還有科研項目與成果。因此,要想瞭解一所大學,不妨搜集一些其學科發展、科研建設等方面的資料來作為參考。

(4)考量大學的師資力量

良師,不僅能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使他們成為專業領域的人才與專家,其與眾不同的修養與氣質,也將對正處於人格形成關鍵期的大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在選擇大學時,學校是否有一批高水準的專家學者、師資力量處於哪個水準等,都是考生和家長參考的因素。

避開院校選擇的“誤區”

誤區1:僅以排名論英雄

各類大學排行榜已成為一些考生和家長填報高考志願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雖然大學排行榜對於高考志願填報可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目前我國的大學排行榜存在一些主體資質良莠不齊、評選目標不盡相同和評選標準自成體系等問題,大學排行榜提供的資訊並不是絕對客觀公正的。

因此,僅僅依靠統計數字來斷定院校的實力強弱是不科學的,還應對院校的情況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誤區2:僅因位置選大學

很多考生家長在認識和選擇大學的時候都會考慮大學的地理位置。一般來說,大家偏愛兩種選擇:

一是青睞大城市,

二是喜歡就近擇校。

很多考生偏重于選擇像北京、上海、廣州等這樣的大城市,認為這裡不僅有優質的教學資源,就業平臺也更高;對於報考上地區相對欠缺優勢的考生,家長則希望考生能夠就近選擇大學,這樣離家近可以節省費用。其實,很多中西部地區的大學地理位置可能沒有東部地區有優勢,但在綜合實力上卻毫不遜色。

誤區3:僅以分數定優劣

一些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大學時,往往會陷入“錄取分數高的大學更好”的慣性思維中。然而,錄取分數高形成的原因既可能是大學的實力強,

也有可能是大學所在地理位置更優越,抑或是招生大小年造成的等。所以,僅以錄取分數高低判斷大學的“好”“壞”是不科學的。因此,建議考生在認知院校時,不要單純用錄取分數去判斷院校的實力,而要從院校的辦學歷史、師資力量、學科特色、招生數量等多方面去瞭解。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於網路,百年英才小編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