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動向|全球500強30餘位大佬齊聚重慶,只為一個自貿區差異化發展的議題

重慶自貿試驗區正努力對標最高標準。

9月23-24日,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第十二屆年會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開放和創新”。

攝影 王琳

據瞭解,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作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智囊,從2006年開始,每年確定一個主題,為重慶發展貢獻了大量國際經驗和頂尖智慧。

此次年會,來自全球500強企業的30余位顧問代表建言,以重慶擁有的開放要素為基礎,通過多式聯運等方式,將重慶打造成為陸路貿易中心。

與此同時,重慶市商務委主任熊雪透露,通過對標最高標準的制度創新等,今年1-8月,重慶自貿試驗區範圍內新增企業8608戶,占全市比重10.2%,落戶項目451個,涉及金額2240億元,招商引資方面取得不錯效果。對此,顧問代表們從借鑒國外自貿區經驗、政府管理領域創新和城市軟環境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建議。

探路1

陸路貿易

根據國家把重慶自貿區建設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定位,重慶進行了充分探索。

目前,重慶已初步形成“1+2+5+6”的開放平臺體系,即1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兩個國家級特色開放創新區,

5個國家級開發區,6個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

在此次顧問團會議上,來自全球500強高層的顧問團成員分享了荷蘭、英國、阿聯酋、日本、韓國等國外自貿園區(港區)發展的做法和經驗,比較了我國沿海自貿試驗區的發展路徑和特點,並從各自熟悉的領域,對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出建議。

對此,顧問們建言,可拓展中歐班列(重慶)主通道功能,大力發展和新加坡、日本等地的“4小時+”多式聯運,

探索世界陸路貿易規則,把重慶建設為面向歐洲的陸路貿易中心;促進區域聯動發展,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與長江經濟帶、成渝城市群和貴州雲南等地聯動發展。

“重慶可進一步擴大陸路貿易規模,夯實貿易規則制定的物質基礎。”惠普公司全球副總裁金松華表示。

探路2

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面對全球技術革新帶來的產業革命,重慶自貿區的開放創新發展還必須看到如今正發生的產業優化升級浪潮。

在與會的顧問們看來,重慶應把握工業4.0、“智慧智造”大趨勢,利用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物流一體化等前沿技術,推動重慶汽車、筆電、化工等工業設施改造升級,打造世界一流的製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並通過推動人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支柱產業;此外,應結合重慶產業和區位特點,構建整合的價值鏈,推動上下游無縫結合,促進生產銷售一體化;以及將汽車等“重慶造”優勢產品出口打造成重慶新的貿易優勢。

此外,顧問們認為,推動對外開放、金融創新、人才聚集、科技轉化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任務。

探路3

監管創新

為促進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深化“放管服”的監管創新,加快複製推廣前兩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之外,重慶自貿區還在努力“對標最高標準”,並進行了一些個性化探索,據悉,重慶自貿區不久前向國務院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了8個典型案例。

“為確保招商引資的政策和專案落地,重慶推行了’兩張清單’工作方法,即‘政策清單’和‘專案清單’,‘兩張清單’相互匹配,按月更新。”熊雪表示,“今年1-8月,重慶自貿試驗區範圍內新增企業8608戶,占全市比重10.2%;落戶項目451個,涉及金額224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同處西部的陝西和四川兩大自貿試驗區,今年前八月新增的註冊企業數分別為5000餘戶和11000余戶,重慶自貿試驗區還有待趕超。

探路4

外資合作

而在外貿方面,海關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四川、重慶和陝西分別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098.7億元、2044億元和1202.3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59.5%、4.7%和26.97%。

熊雪介紹,目前,重慶市備案外貿企業接近15000家,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過6000家;預計今年全年外貿進出口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實際利用外資繼續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

對此,顧問團成員以國際經驗從三方面進行了討論和建議,一是借鑒國外自貿區經驗,從稅收、透明度、工商註冊、通關流程、物流運輸、政務資訊化等對重慶自貿區作了詳細“對表”分析和建議;二是分享借鑒英國、日本的“監管沙箱”、“區域聯動”等政府管理領域創新;三是引入“世界城市評價體系”,對重慶在包括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城市軟環境方面提出了意見。

此外,在此次年會上,有超過20家的顧問公司表達了在重慶加大投資合作的意願,涵蓋能源、汽車、資訊、化工、金融、物流等領域,計畫未來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年會期間重慶市與顧問公司簽署的合作協定數量、明確的投資合作金額、達成的戰略合作意向也均創下歷史新高。

圖片出自 重慶兩江新區官網

每經實習記者 王琳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楊歡

推動上下游無縫結合,促進生產銷售一體化;以及將汽車等“重慶造”優勢產品出口打造成重慶新的貿易優勢。

此外,顧問們認為,推動對外開放、金融創新、人才聚集、科技轉化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任務。

探路3

監管創新

為促進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深化“放管服”的監管創新,加快複製推廣前兩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之外,重慶自貿區還在努力“對標最高標準”,並進行了一些個性化探索,據悉,重慶自貿區不久前向國務院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了8個典型案例。

“為確保招商引資的政策和專案落地,重慶推行了’兩張清單’工作方法,即‘政策清單’和‘專案清單’,‘兩張清單’相互匹配,按月更新。”熊雪表示,“今年1-8月,重慶自貿試驗區範圍內新增企業8608戶,占全市比重10.2%;落戶項目451個,涉及金額224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同處西部的陝西和四川兩大自貿試驗區,今年前八月新增的註冊企業數分別為5000餘戶和11000余戶,重慶自貿試驗區還有待趕超。

探路4

外資合作

而在外貿方面,海關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四川、重慶和陝西分別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098.7億元、2044億元和1202.3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59.5%、4.7%和26.97%。

熊雪介紹,目前,重慶市備案外貿企業接近15000家,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過6000家;預計今年全年外貿進出口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實際利用外資繼續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

對此,顧問團成員以國際經驗從三方面進行了討論和建議,一是借鑒國外自貿區經驗,從稅收、透明度、工商註冊、通關流程、物流運輸、政務資訊化等對重慶自貿區作了詳細“對表”分析和建議;二是分享借鑒英國、日本的“監管沙箱”、“區域聯動”等政府管理領域創新;三是引入“世界城市評價體系”,對重慶在包括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城市軟環境方面提出了意見。

此外,在此次年會上,有超過20家的顧問公司表達了在重慶加大投資合作的意願,涵蓋能源、汽車、資訊、化工、金融、物流等領域,計畫未來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年會期間重慶市與顧問公司簽署的合作協定數量、明確的投資合作金額、達成的戰略合作意向也均創下歷史新高。

圖片出自 重慶兩江新區官網

每經實習記者 王琳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