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州人:吃面,我們是認真的

清晨

伴著蘇州城中的鳥鳴聲

伸伸懶腰,咂摸咂摸嘴

樓下的湯麵小館已架起熱騰騰的鍋灶

白色的熱氣瞬間將蘇州

帶回到煙雨濛濛的時空

都說北方以麵食為主,所以花樣百出,但和蘇式面比起來就顯得有些單調了。

“入夏要吃黃魚面,入秋要吃鱸魚湯麵,蝦鱔肥時吃蝦面”蘇州人對於面有種格外的認真。

“紅湯”、“白湯”、“硬面”、“爛面”、“重青”(多放蔥)、“免青”(不要蔥)、“重油”、“過橋”(澆頭單放在另外一個盤子裡)……

這些已經成為老蘇州吃面的習語,

不是本地人恐怕很難搞懂這當中的諸多門道了。

蘇式面講究“鹵、湯、型、澆”,其中湯頭是一碗面的基礎,澆頭就是這碗面成敗的關鍵, 而一碗好的蘇式麵湯,大致由湯、汁、油、青組成。

在蘇州,吃面最講究的就是那碗湯水。面好不好,一口湯就見功夫,對於麵館的老闆來說,

一鍋湯,它就是麵館的招牌,一鍋老湯,也往往成了麵館最大的資本。

湯一定要清而不油,整體視覺是透亮,正宗蘇式湯麵湯色透明如琥珀。

普通的做法是大骨、蹄髈、雞架加以做爆蟮餘下的蟮骨,以及各種自製秘方的調料,有些甚至會加火腿一起,以文火慢熬而成。成湯不見任何雜質,噴香撲鼻,咸淡適中。

各家店不盡相同,主要是爆魚的“鹵”,或者燜肉的原汁。

爆魚鹵偏甜,非常具有蘇幫特色,顏色深,被炸香的爆魚浸潤後,這種複合的香甜味道,深受傳統蘇州人的喜愛。

燜肉汁鹹鮮味濃厚,脂肪含量高,配以滾燙的湯水,激發出油脂的香味,十分迷人。

油是湯頭的點睛。主要是熟豬油,薄薄的一層,漂浮在湯上,增香保溫。

麵條落入湯中,每根麵條會被湯頭包裹,而這層油將湯和麵緊密的包裹起來。

快速吸入口中,充分的混合,起到鎖定鮮、香、燙的功效。

冬天的本地青蒜,夏天的香蔥。本地的大蒜葉,切碎成三分之一小指甲蓋大小,撒在湯上,“重青”是吃面老饕的最愛,從而使整個麵湯立體起來。

燜肉面

這塊肉可以說是極講究的了。先將肉放入清水中泡去血水佐以調料稍作醃制,入大火燒熟,剔出肋骨,只留軟骨,用刀刮清肉皮,修出刀面。

然後再上爐文火慢焐三四個小時,直至肉爛而形不散,冷卻後,再用利刃切成塊塊大小大小厚薄。

這樣出來的燜肉,是肥則腴而不膩,瘦則酥爛醇香,滿口鮮汁,食之不忘。

爆魚面

經典的蘇式面,魚皮脆,肉質嫩,甜鹹可口,經濃鹵汁浸制後口味異常鮮美。作為面的澆頭,它更是蘇州人口中的一碗絕佳的美食。

三蝦面

三蝦是老蘇州記憶裡的味道,過去文人墨客“會吃”,有道菜叫“炒三蝦”,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手工剝的河蝦仁,搭配蝦子還有蝦胗,再配上若干開胃小菜,成就了一碗完美的三蝦面。

烹飪好的三蝦色澤鮮豔,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太湖十八澆

最正宗的太湖十八澆在太湖邊上的一個小漁村。

點菜直接去廚房,一眼看過去,糖醋排骨、蝦仁炒蛋、銀魚炒蛋、青椒肉絲、雪菜肉絲、榨菜肉絲,香菇毛豆、爆炒豬肝、扁尖肉絲、花菜木耳、荷包蛋,雞腿、大排、燜肉、爆魚、素雞、雞丁、肉圓……

一口氣都說不完呢!

奧灶面

紅油爆魚,白湯麵。傳統的蘇州麵館會將紅湯和白湯、寬面和細面“分而售賣”,口味更佳。

嘗過奧灶面的人,多半難以忘懷那湯清面爽、澆頭醇美的獨特風味。

楓鎮大肉面

《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美食,其口感自是不需多誇的。

這道面,其湯,要清而不膩,用豬骨、鱔骨熬成,再用酒釀吊香,白白的酒糟一粒一粒,飄著香香的油花和小蒜葉;

面,要恰到好處,一個完整漂亮的觀音頭落到湯裡;

澆頭,必須錦上添花,那塊白花花的燜肉得燉三四個小時才能酥爛,入口即化。

禿黃油面

一份正宗的禿黃油面,包含一隻4兩半以上的公蟹和一隻3兩半以上的母蟹。兩隻大閘蟹剔下來的蟹黃和蟹粉約為70克,用豬油細細的炒了以後,便是一份禿黃油澆頭。

做好上桌,每一根麵條上都沾著蟹黃和蟹膏,吃到嘴裡那一刻真的會幸福感爆棚。

兩面黃

“兩面黃”是蘇州特色的傳統麵食,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才在一些老字型大小中再次興起。

分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兩種,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幹再炸。

將兩面都炸成金黃色,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麵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鮮香可口。

早上一碗蘇式面

這才是在蘇州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天你吃面了嗎

本文由蘇州熱門美食編輯發佈

參加活動,勾搭小編

請加小編微信:szbg01

剔出肋骨,只留軟骨,用刀刮清肉皮,修出刀面。

然後再上爐文火慢焐三四個小時,直至肉爛而形不散,冷卻後,再用利刃切成塊塊大小大小厚薄。

這樣出來的燜肉,是肥則腴而不膩,瘦則酥爛醇香,滿口鮮汁,食之不忘。

爆魚面

經典的蘇式面,魚皮脆,肉質嫩,甜鹹可口,經濃鹵汁浸制後口味異常鮮美。作為面的澆頭,它更是蘇州人口中的一碗絕佳的美食。

三蝦面

三蝦是老蘇州記憶裡的味道,過去文人墨客“會吃”,有道菜叫“炒三蝦”,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手工剝的河蝦仁,搭配蝦子還有蝦胗,再配上若干開胃小菜,成就了一碗完美的三蝦面。

烹飪好的三蝦色澤鮮豔,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太湖十八澆

最正宗的太湖十八澆在太湖邊上的一個小漁村。

點菜直接去廚房,一眼看過去,糖醋排骨、蝦仁炒蛋、銀魚炒蛋、青椒肉絲、雪菜肉絲、榨菜肉絲,香菇毛豆、爆炒豬肝、扁尖肉絲、花菜木耳、荷包蛋,雞腿、大排、燜肉、爆魚、素雞、雞丁、肉圓……

一口氣都說不完呢!

奧灶面

紅油爆魚,白湯麵。傳統的蘇州麵館會將紅湯和白湯、寬面和細面“分而售賣”,口味更佳。

嘗過奧灶面的人,多半難以忘懷那湯清面爽、澆頭醇美的獨特風味。

楓鎮大肉面

《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美食,其口感自是不需多誇的。

這道面,其湯,要清而不膩,用豬骨、鱔骨熬成,再用酒釀吊香,白白的酒糟一粒一粒,飄著香香的油花和小蒜葉;

面,要恰到好處,一個完整漂亮的觀音頭落到湯裡;

澆頭,必須錦上添花,那塊白花花的燜肉得燉三四個小時才能酥爛,入口即化。

禿黃油面

一份正宗的禿黃油面,包含一隻4兩半以上的公蟹和一隻3兩半以上的母蟹。兩隻大閘蟹剔下來的蟹黃和蟹粉約為70克,用豬油細細的炒了以後,便是一份禿黃油澆頭。

做好上桌,每一根麵條上都沾著蟹黃和蟹膏,吃到嘴裡那一刻真的會幸福感爆棚。

兩面黃

“兩面黃”是蘇州特色的傳統麵食,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才在一些老字型大小中再次興起。

分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兩種,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幹再炸。

將兩面都炸成金黃色,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麵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鮮香可口。

早上一碗蘇式面

這才是在蘇州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天你吃面了嗎

本文由蘇州熱門美食編輯發佈

參加活動,勾搭小編

請加小編微信:szbg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