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坐火車,也能年入數十萬,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不管是高校學生還是外出打工者,都應該有過站火車的經歷──在一些熱門線路,

在節假日,隨著客流量的劇增,很多打工者往往只能買到沒有座位的站票。面對站票,人們要麼自認倒楣,要麼怨天尤人,要麼咒駡鐵道部門。然而,廣東東莞一位叫鄭芝蘭的打工嫂,在嘗過一次挨站之苦後,卻從站客濟濟的現狀中發現了商機,靠出售小凳子闖出了一條謀生之路,既使站客免受挨站之苦,自己又著實賺了一把。

鄭芝蘭是四川省萬源市郊的農民,

2002年5月鄭芝蘭和丈夫一起到廣東東莞市打工。有一次,鄭芝蘭坐火車回老家時,急於返家的鄭芝蘭買了一張站票就上了車。車廂過道、兩車廂連接處和盥洗室都站滿了人,擠得水泄不通,連車上出售貨物的小車也難以通過。當時正值8月,天氣炎熱,車廂裡的空氣極其渾濁,鄭芝蘭站得腰酸腿痛,差點昏倒在地。看到旁邊座位席上的乘客正有滋有味地吃著瓜子,
打著牌,她羡慕得眼睛都紅了。

車到南昌,鄭芝蘭忽然看到一位中途上車的站客,隨身帶了一把能夠折疊的活動小凳子,一到車廂就打開凳子坐了下來。這位旅客的舉動引來很多站客的羡慕,大家紛紛說:如果有人賣板凳,我寧願出10元錢買一個,也不願站著活受罪!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鄭芝蘭聽了,大受啟發,心想:如果我去批發一些小凳子,來賣給沒座位的站客,生意肯定好!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掙錢門道啊!

鄭芝蘭處理好家裡的事情後,又登上了去廣東東莞的火車。上車前,她特地花了100多元錢買了100個塑膠小凳。這些凳子疊在一起總共才一米高,用兩個蛇皮袋裝得妥妥貼貼。鄭芝蘭把兩袋凳子放在兩個車廂的連接處,每次拿20個塑膠凳到車廂去賣。由於每個凳子只賣4元錢,而車上的站客大都要站到廣州或東莞,鄭芝蘭的凳子剛一亮相就成了搶手貨,

不到兩個鐘頭,就賣出去了99個凳子。

按照這個模式,從2002年9月底開始,鄭芝蘭夫婦經營了3個多月,到年底一結算,共賺了4萬多元,其中十一黃金周期間,兩人在兩個中轉站不斷補充貨源,7天就賺了近1萬元。隨後,鄭芝蘭還發動親戚朋友,又開闢了2條線路,做起了家族生意。

就在鄭芝蘭的小凳子生意紅紅火火的時候,一些人受他們啟發,在同一條線路也賣起了凳子。這無疑影響了鄭芝蘭他們的收入,

一時間,大家士氣大跌。在這種情況下,鄭芝蘭趕緊制定了靠服務取勝的對策:打出伴你同行便民服務小組的牌子,除了出售小凳子,還出售暈車藥、列車時刻表和報紙等小商品,並備有針線包,為旅客排憂解難。此外,賣完凳子後,他們還儘量幫列車員打掃衛生,為旅客創造了一個衛生、舒適的乘車環境,獲得列車員的支持。

這一招還真有效,K522次的列車長見鄭芝蘭如此為車隊著想,就給了她們免票乘車的優待。競爭對手一看,自知賣不過她們,都轉到其它其它線路經營去了。

如今,鄭芝蘭的3條線路經營良好,每月可淨賺4萬元左右。

就給了她們免票乘車的優待。競爭對手一看,自知賣不過她們,都轉到其它其它線路經營去了。

如今,鄭芝蘭的3條線路經營良好,每月可淨賺4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