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一個廣東人,都是這樣過著中秋長大的

城市 • 生活 • 民生 • 娛樂

中秋節是什麼味道?

是陶陶居的蓮蓉月餅裡

蛋黃與蓮蓉的滿口香甜

是媽媽剝開柚子後飄散在空氣中的清香

是小夥伴在門前追逐打鬧的嬉笑聲

是皎潔的月光灑在地上的影子

是回不去的美好和眷戀...

記憶中

小時候的中秋就像過年一樣

可以吃到好吃的月餅

因為一年只能吃一次

所以顯得格外珍貴...

可以吃到滿滿一桌的美食美酒

大人在席間談笑海聊

孩子們滿屋子亂跑...

這些都是曾經中秋節的滿滿記憶

很多人說現在的中秋沒有了以前的氛圍

其實,在廣州依然有濃濃的中秋味

只要你有心去感受

這些中秋習俗仍然流傳

在以廣州為中心的廣府地區

中秋節俗稱“月光誕”

街坊們對“月光誕”的重視不亞于大年三十

相聞,以前的廣州人過中秋節

還有著九大習俗

吃團圓飯、樹中秋、耍祿仔、拜月光、

炒田螺、吃芋頭、吃柚子、吃菱角、舞葉龍

中秋掛燈籠

老廣州至今仍保留著的傳統

在舊時的廣州中秋節

各式各樣的燈籠掛在屋外

滿城燈火通明

手紮燈籠也成為各家各戶的手藝比拼

大人帶著小孩一起動手

削竹篾、量尺寸、紮骨架、蒙紗紙、畫圖案

一個兔仔燈或楊桃燈做好後

就能帶出去炫耀

那些賣燈籠的攤檔也生意紅火

農曆八月初一開賣

一百多個燈籠在中秋前就能賣光

如果想要特別款式

還得提前幾個月預訂

如今,到廣州的同福西路、一德路

依然可以買到手藝人製作的手紮燈籠

臨近中秋前買一盞掛在家門口

會讓節日的喜慶更加濃烈

耍祿仔、炒田螺、吃芋頭

把柚子殼刻通花,中間放一盞燈

然後提出去和小夥伴玩樂

這是廣州小孩子們中秋玩的“耍祿仔”

很多廣州家庭在中秋會“炒田螺”

拿著田螺,對著月光一舉

再送到嘴邊一啜

因為老人家常說

“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在中秋吃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

粵語“芋頭”與“護頭”諧音

一家人一起吃,表示闔家團圓平安

拜月光

在小時候

那些存了大半個月捨不得吃的月餅

會被我們虔誠地端著請月亮姑姑先吃

這就是廣東小孩拜月光的儀式

中秋節當晚,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後

必須擺上各式果品進行“拜月光”

有陽臺的人家在陽臺,沒陽臺的在家門前

擺開一張桌,把各種月餅水果往上面放

除了月餅、柚子、哈密瓜、香蕉等

還有炒田螺和芋頭,滿滿的一桌

等拜過月亮後

一家人圍坐在桌旁,泡上幾杯茶

開始切月餅,再說說家常

很多廣州人把中秋當成團圓的日子

不管有多忙碌

都會回家吃頓團圓飯

然後一邊賞月,一邊品月餅

這就是中秋“家”的味道

追 月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即八月十六的月亮才是最圓的

所以八月十六的夜晚還要再賞一次月

清朝人陳子厚的《嶺南雜事鈔》序中寫到

“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

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可見廣東人的“追月”習俗在清代就有

所以在八月十六那晚

大家會邀約好友

在風景優美的地方看月光“追月”

這些賞月勝地每年都要去

小時候

總覺得外面月亮會比家裡看到的更加圓

會纏著爸爸媽媽出門

去外面看月亮

荔枝灣

記憶中古色古香的老西關味道

可以坐遊船賞燈賞月

看著兩旁的紅燈籠,很有感覺

而且中秋節當晚的氣氛會十分濃郁

白雲山

廣州人登高賞月的第一選擇

一家大小會帶上各色月餅、水果

還有飛行棋、大富翁等遊戲道具上山賞月

即使人多,但覺得好熱鬧

廣州塔

廣州人賞月的新去處

要說離月亮最近的地方

廣州塔一定算一個

記得有一年在塔頂賞月,月亮仿佛觸手可及

這應該是非常特別的賞月體驗了

珠江夜遊

月圓之夜泛舟珠江或漫步沿江路

不僅能看到倒映在江中的明月

更能欣賞兩岸的華燈映照

槳聲、燈影、珠江水交織

很美很夢幻

這些美食美酒都要有

中秋節必然少不了美食大餐

秋天是適宜進補的季節

因此廣東人的中秋節餐桌上

少不了海鮮和老火靚湯

更重要的還是美酒

如果缺少了酒

家裡就少了許多和樂融洽的節日氣氛

就是不圓滿的

那些口感豐富、令人回味的美酒

在節日裡總是大受歡迎

家庭聚餐時,長輩會拿出幾瓶軒尼詩

圍坐一起小酌幾杯

風格獨特的軒尼詩

將清新和陳年完美結合

讓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選擇

軒尼詩新點

突破常規,闖出新點

深深打動年輕人

隨身攜帶的小綠瓶,配以各種軟飲

是轟趴、派對不可以缺少的助興神器

軒尼詩V.S.O.P

渾然天成的平衡之美

回味無窮的悠長享受

是兩個多世紀匠心精神、卓越品質的見證

是成熟、有品位人士的不二之選

當粵菜遇上軒尼詩

會更加突顯食材的鮮嫩和醇厚

碰撞出不一樣的美妙風味

中秋節當晚,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後

必須擺上各式果品進行“拜月光”

有陽臺的人家在陽臺,沒陽臺的在家門前

擺開一張桌,把各種月餅水果往上面放

除了月餅、柚子、哈密瓜、香蕉等

還有炒田螺和芋頭,滿滿的一桌

等拜過月亮後

一家人圍坐在桌旁,泡上幾杯茶

開始切月餅,再說說家常

很多廣州人把中秋當成團圓的日子

不管有多忙碌

都會回家吃頓團圓飯

然後一邊賞月,一邊品月餅

這就是中秋“家”的味道

追 月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即八月十六的月亮才是最圓的

所以八月十六的夜晚還要再賞一次月

清朝人陳子厚的《嶺南雜事鈔》序中寫到

“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

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可見廣東人的“追月”習俗在清代就有

所以在八月十六那晚

大家會邀約好友

在風景優美的地方看月光“追月”

這些賞月勝地每年都要去

小時候

總覺得外面月亮會比家裡看到的更加圓

會纏著爸爸媽媽出門

去外面看月亮

荔枝灣

記憶中古色古香的老西關味道

可以坐遊船賞燈賞月

看著兩旁的紅燈籠,很有感覺

而且中秋節當晚的氣氛會十分濃郁

白雲山

廣州人登高賞月的第一選擇

一家大小會帶上各色月餅、水果

還有飛行棋、大富翁等遊戲道具上山賞月

即使人多,但覺得好熱鬧

廣州塔

廣州人賞月的新去處

要說離月亮最近的地方

廣州塔一定算一個

記得有一年在塔頂賞月,月亮仿佛觸手可及

這應該是非常特別的賞月體驗了

珠江夜遊

月圓之夜泛舟珠江或漫步沿江路

不僅能看到倒映在江中的明月

更能欣賞兩岸的華燈映照

槳聲、燈影、珠江水交織

很美很夢幻

這些美食美酒都要有

中秋節必然少不了美食大餐

秋天是適宜進補的季節

因此廣東人的中秋節餐桌上

少不了海鮮和老火靚湯

更重要的還是美酒

如果缺少了酒

家裡就少了許多和樂融洽的節日氣氛

就是不圓滿的

那些口感豐富、令人回味的美酒

在節日裡總是大受歡迎

家庭聚餐時,長輩會拿出幾瓶軒尼詩

圍坐一起小酌幾杯

風格獨特的軒尼詩

將清新和陳年完美結合

讓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選擇

軒尼詩新點

突破常規,闖出新點

深深打動年輕人

隨身攜帶的小綠瓶,配以各種軟飲

是轟趴、派對不可以缺少的助興神器

軒尼詩V.S.O.P

渾然天成的平衡之美

回味無窮的悠長享受

是兩個多世紀匠心精神、卓越品質的見證

是成熟、有品位人士的不二之選

當粵菜遇上軒尼詩

會更加突顯食材的鮮嫩和醇厚

碰撞出不一樣的美妙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