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商鞅變法,需要多大的決心和魄力?

別人家的街道

引言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那些經常出國遊玩的朋友回來之後感歎:人家外國不只是空氣好,

你看人家街道多安靜清爽!民眾多有素質!秩序多麼井然有序!再回頭看看國內,唉……

一聲歎息,飽含憂國憂民之心。

殊不知,民眾的本質是散漫隨意的,當然是怎麼方便怎麼來了。要扭轉這種特性,把他們引導上正確的道路上來,人家也是曾經耗費過很大力氣的。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

這種事,我們可以從商鞅變法的過程中看到一點端倪。

變法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民眾長期以來固有的生活習慣,改變他們一直以來熟悉的生活方式,所以你以為別人會欣然接受嗎?當然不會。

商鞅從一開始就已經知道他的變法會早點所有人的反對,他說:“夫民不可與慮始,

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什麼意思呢?他的意思就是說,普通大眾只會樂享其成,開始的時候卻總是各種抗拒,那就乾脆不要跟他們商量,直接強制他們執行就行了,等他們習慣了新的生活方式就好了。

把這段話對照上面說的“國外街道乾淨,國外人民素質好”的話,大家應該若有所思了。

徙木立信

好習慣

治民如治水,只可導不可堵。

如果覺得民眾的舊習慣不好,你不能只說“你絕對不能這樣做”,而必須跟他們定義一個新的好習慣,把他們引導到這個好習慣上來。

比如說,那些占道經營的小攤小販,你不能趕走了事,或者直接砸了他的傢伙事,畢竟人家要生活,只能跟你打遊擊戰。所以你只有規範了市場,

讓他們可以在規範的市場裡謀生,久而久之,占道經營的自然就少了。

比如說,如果街道上到處是亂扔的垃圾,是不是因為別人走了大半天還是沒有找到垃圾桶的原因呢?

比如說,治理交通,你只能通過疏導,給他們一條可以走的路,不能說這裡不准走,那裡也不准走,結果人家直接上不了班了。

所以這些都是要花大力氣的。

五馬分屍

大魄力

商鞅預計到了變法的難度,還是要堅持,不惜以身殉道。

這是以莫大的魄力和決心,堅決的告訴所有人:我是認真的,就算是殺了我,新的辦法也一定要執行!

用強力去強迫所有人執行新的辦法,自然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你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直到所有人都習慣下來才行。

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和魄力?

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