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人和嬰幼兒感染乙肝病毒後有什麼區別?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免疫系統逐漸發育完善。這時,乙肝病毒侵入機體後免疫系統會立即發現並識別入侵的“敵人”,同時會根據“敵方”的抗原性自動生成專門對抗敵人的抗體。

如果感染的乙肝病毒較多,免疫系統就會在與敵人作戰的同時引起了較多的肝細胞的破壞,並出現明顯的肝炎症狀,這就是我們說的急性乙型肝炎。如果感染的乙肝病毒數量較少,人體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清除了敵人,進行乙肝五項血清學檢查時,只能檢測出體內乙肝病毒的抗體。

已有許多流行病學資料證明,我國的乙肝病毒感染率高達60%-70%。這麼高的感染率,但乙肝病毒真正能在機體潛伏下來的概率僅為5%-10%,

90%-95%的感染者可以憑藉自己正常的免疫功能自發清除乙肝病毒,20%的感染者發生急性乙型肝炎後痊癒,70%的感染者感染後未發病,不留任何後患。

因此,成年人的感染過程與嬰幼兒感染不同,往往沒有免疫耐受期,

感染後即表現為免疫清除期,但少數感染者由於免疫功能差不能將乙肝病毒完全清除而使戰爭拖延,發展為慢性肝炎。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能自然陰轉嗎?

自發性e抗原血清學轉換後,一些感染者甚至可以發生乙肝表面抗原“自然陰轉”,或出現表面抗體,達到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乙肝完全康復。這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自然陰轉”的發生率每年大概有0.5%-1%,多發生於乙肝病毒感染的第三期,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

一般來說,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一生中,HBsAg自然陰轉有2個高峰:第一個高峰發生在10-20歲,每年的自然陰轉率約為2.7%;第二個高峰發生在50歲以後,每年的自然陰轉率可以高達6.6%。

儘管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自然陰轉”,但少數感染者肝細胞內乙肝病毒的“根”尚未除盡,肝細胞內仍留有少量乙肝病毒的cccDNA。

在應用一些抗腫瘤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時,乙肝病毒的“餘根”可能再次出現活動,導致肝病復發。一些感染時間較長,年齡超過50歲,或者已經發展為肝硬化,或合併其他肝病患者,仍有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因此,仍然需要定期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