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英學者新研究揭開地球形成之謎:微行星熔岩蒸發

地球特有的化學成分可能是由行星前身熔岩蒸發造就的

由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牛津大學研究人員新進行的兩項獨立研究,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在第一項研究中,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不斷增長的行星——被稱作微行星——上蒸發的熔岩,能夠解釋地球和太空隕石之間鎂同位素水準的差異。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雷姆科·星(Remco Hin)博士表示,“通過高精度地檢測鎂同位素的成分,我們的證據表明,地球和火星形成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這類事件。鎂同位素比值的變化是矽酸鹽蒸汽(包含有更輕的同位素)損失的結果,我們估計,在形成的過程中,地球損失了逾40%的品質。這種現象也造就了地球特有的成分。”

由牛津大學進行的第二項研究,證實了第一項研究的成果。

通過在一個熔爐中熔化岩石,研究人員再現了地球形成期間出現的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元素從熔岩散發的蒸汽中逃逸了,它們的成分與地球相似。

兩個研究團隊表示,與微行星的碰撞可能促進了岩石的熔化和蒸發。

雷姆科·星表示,“我們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行星物理和化學性質形成的看法。雖然我們以前就知道,行星的形成是一個很暴力的過程,地球等行星的成分各有不同,

但並不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繫。我們現在的研究顯示,在行星形成期間能量碰撞中蒸氣的損失,對行星的成分有顯著影響。”

他說,“這一過程普遍存在于行星形成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地球和火星,還包括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甚至可能其他恒星的行星。行星碰撞歷史的差別,造就了它們成分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