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世紀的西餐完全可以稱為黑暗料理,比我大中華差得遠呢!

也許現在西餐被很多人吹到天上去,認為西方分餐制乾淨衛生。但其實西方人學會文明比我們的老祖先要晚得多,在中世紀歐洲充斥著野蠻和破壞,而且當時歐洲的餐桌禮儀也是讓人接受不了。

當時中世紀的歐洲人已經發明了餐具,總算不用像古埃及人一樣直接用手指吃飯了。

但是鑲嵌寶石的華麗酒杯要一桌人輪流共用,你必須在飲酒的時候跟別人分享口水。湯勺也是兩個人或幾個人共用的,餐叉是拜占庭帝國的發明,

要到十字軍東征之後才被帶回西歐,在此之前的歐洲人,還是只能像古埃及人和現代印度人一樣用手指直接撕肉條。當然你也可以用餐刀割牛排和麵包,然後代替叉子直接塞入嘴裡,但問題是一把餐刀要數人共用,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能獨享一把餐刀。

就現代東方人的觀點來看,中世紀歐洲人吃水果的方法實在是很奇怪:把蘋果和梨放到火上烤,把李子放進鍋裡燉,還要加鹽撒胡椒。而直接生吃水果,卻被看成是下等人的做法。這是因為中世紀的歐洲醫學界普遍認為,一切水果都是涼性食物,若要吃的話,就應該以熱的方法烹調,或者加入熱性的香料。(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中世紀的歐洲應該算是半農半牧,而且土地空曠,野生動物很多,所以魚類和肉類的價格較低,有時候魚的價格比等重的黑麵包還要便宜。但中世紀的歐洲人沒有冷藏條件,肉類容易腐壞,即使是貴族領主也沒法頓頓吃鮮魚鮮肉。中國古代的城市人口很多,消費力強,

每天在市集裡總有現宰的生豬出售。但中世紀的歐洲卻是人煙稀少,一座中等城堡裡頂多也就四五十個人,每天宰一頭豬或者一隻羊可就太浪費了。

為了長久保存肉類,中世紀的歐洲人平常大多吃風乾肉,這東西就是把肉放在寒風裡吹幹成木乃伊。

風乾肉的儲存年限很長,保存幾十年的也能吃。在食用這種風乾肉之前,要先用刀子刮去表面的油垢和氧化層。然後在河水中浸泡一兩天,最後才能煮熟食用。至於味道麼,只能說是吃不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