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一群浪漫的公獅子

讓我們走入傳說中的騎士時代,騎士是歐洲中世紀一個不從事生產勞動的貴族群體,

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因為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決鬥與打仗。這一點與獅群中的公獅子很相似,它唯一的工作也是打架。以現在的目光來看,這叫專業化。此外,公獅子頂著它那浴盆般的大腦袋,打架自然在行,但捕獵就不是它所擅長的了,因為太笨拙。同樣,騎士們身穿沉重的盔甲,腰挎寶劍,左手操盾禦馬,右手持握長矛,連馬都被武裝到了牙齒,
如此行頭除了打仗之外自然也幹不了其他活。長期以來,人們最感興趣還是騎士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他們就像一群充滿浪漫與豪情的公獅子,用勇氣和鮮血打造出一個傳奇而輝煌的騎士時代。

大約從西元5世紀到15世紀,這1000年被稱為歐洲中世紀。中世紀跨越了從西馬羅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前的整個封建社會,當時歐洲大陸封建割據,群魔亂舞,

領地之間經常發生爭奪戰,於是誕生了騎士這個專門從事作戰的職業。中世紀本來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時代,但是因為眾多騎士的活躍,平添了很多浪漫主義與英雄色彩,為西方文學家以及好萊塢導演提供了無數可以混飯吃的素材。

騎士頭銜類似現在的學位,

只有受完初、中、高各級教育並且成績合格者,才能冊封騎士。但騎士的數量並不多,遠遠沒有現在的博士那麼多。不是因為學費比博士還貴,而是因為騎士的裝備很貴,普通平民買不起。騎士們必須從小在大貴族家裡經過嚴格的學習與訓練,經歷侍童和扈從兩個階段,侍童階段相當小學,主要幹點雜活,跟著貴夫人及其女兒學習騎士禮儀與文化知識,
以及唱歌、樂器等藝術科目。到了扈從階段,就與中國古代教育的“六藝”很相似,騎士必須學習“騎士七技”,即騎術、游泳、投槍、劍術、狩獵、吟詩、弈棋等,總之是要文明其頭腦,野蠻其體格。到21歲之後,就可以被冊封為騎士了。冊封儀式非常隆重而複雜,需要齋戒、沐浴、懺悔、祈禱、穿戴鎧甲頭盔、授劍等等,並且花費也比較大,後來由單個冊封變成多人集體冊封,類似現在的集體婚禮,這樣更熱鬧也更經濟一些。
到14世紀,也就是騎士時代的末期,這個程式就被簡化了。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王為鼓舞士氣往往在戰役前冊封大量騎士,總之是讓你去光榮犧牲。1338年英法兩軍在威倫佛斯對陣,一隻受驚野兔使法軍前部騷動,法軍海諾特伯爵以為英軍進攻了,便利用這短暫時間就匆匆冊封了14名新騎士,以致他們後來被戲稱為“兔子騎士”。

騎士精神與榮譽是騎士為之終身奮鬥的目標,它超越生死、權力、地位與其他一切世俗。無論貴族、還是國王,都以成為一名騎士為榮。例如英國獅心王理查,他是一個勇猛好鬥而又非常自戀的人,他在十字軍中以國王的身份率領騎士隊伍衝鋒陷陣,為上帝所贊同的人類光榮事業而奮鬥,因此他洋洋得意,自我陶醉。由於對騎士精神與榮譽共同推崇,所有騎士都有共同語言,他們彼此平等。一般的騎士並不完全依附于大貴族或國王,他們有相對獨立的人格與權利。一年中騎士必須有40天時間為封主提供軍事服務,其他時間都是自由支配,經常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譽與權利而戰,或者是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解決各種矛盾與糾紛。傳說中的亞瑟王就創立了圓桌騎士團,國王與他的騎士平起平坐。1449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建立襪帶騎士團,自己作為成員之一與騎士們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主持比武等等。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時代,還可以尊重個體的榮譽與權利,從這裡可以看到西方近代民主精神的影子。

騎士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質與藝術修養比較高,他們與中國先秦時期的文人俠客非常相似,都是琴心劍膽,英勇豪爽。騎士最讓當代女孩子尖叫的地方是他們對愛情的崇拜,勇敢的騎士可以為了一個女人去決鬥,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而這個女人不一定是他的妻子或者女友,即便只是一個他心儀的貴夫人。騎士的愛情是聖潔的、非塵世的愛,一種非肉☆禁☆欲的純粹愛情。他們對理想愛情的追求,也成為當時歐洲社會精神生活的典範。19世紀俄羅斯著名詩人普希金為了愛情而決鬥身亡,這是騎士精神的復古,也讓人們扼腕歎息。普希金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騎士,如果早生500年,可能會成為西歐十字軍中一名英勇騎士而流芳百世,亦或他的祖先本來就是隨著十字軍東征的一名騎士,佔領了俄羅斯的一塊土地而在那裡安居樂業。

雖然騎士經常面臨決鬥與打仗的生死考驗,但總體上看騎士是一個風險並不太大的職業,光榮犧牲的比率不算高。據統計,1119年Bremule之戰,900個武士中,只有3個被殺死。在1106年廷切佈雷之役,英王亨利一世打敗所有的諾曼第人,400個武士被捕,但是亨利的騎士卻沒有一個陣亡。這種奇跡的誕生,除了因為騎士的裝備精良之外,還由於騎士有著共同的精神信念和長期形成的默契,與對手彼此有點惺惺相惜,並且打仗的目的是論輸贏,而不是殺戮,因此騎士都不會將對方殺死。得勝的騎士將善待俘虜,索取合理的酬金就可以放人,而放回去的騎士都會在規定時間將酬金交給對手。英法戰爭時期,被俘的法國騎士與作為勝利者的英國騎士自由而舒適的生活在一起,並與他們的主人分享餐宴及運動,直到被贖回為止。這種戰爭非常人性化,有點像度假,借著被俘的機會可以出國旅遊,難怪現在的人們還那麼嚮往騎士時代。當時以金錢贖回被俘騎士與貴族的方式被普遍接受,甚至連國王“享受”如此待遇。英國獅心王理查在十字軍戰爭時被內訌的奧地利人俘獲,英國就用重金將他贖回,他照樣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騎士國王。

這種騎士精神與遊戲規則也對西方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記得我在大學聽老師講授航空史時,對一段內容印象非常深刻:早期的戰鬥機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鬥機的駕駛員不是軍人,而是一群具有騎士精神的冒險家,當時飛機速度慢,飛得低,主要用於偵察敵情。作戰雙方的飛行員還在空中相互問候行禮,然後彼此去對方陣地轉悠幾圈。如果飛行員因為飛機失事跳傘落到了敵人陣地上,他會受到貴賓一般的待遇,有酒有肉款待,同樣被視為英雄,然後隆重地送他回去。後來雙方也在空中進行格鬥,但由於飛機性能比較簡單,只是朝對方扔石頭或者用手槍對射而已,那樣的空戰場景非常搞笑:陸軍兄弟們停下手頭的對射工作,興致勃勃地望著頭頂幾架飛機混戰,發動機轟鳴咆哮,震耳欲聾,煞是熱鬧。但是打了半天之後,誰也沒有傷著誰,看看油消耗得差不多了,就各自打道回府了。這畢竟讓陸軍兄弟很失望,戲稱這幫空中騎士的格鬥為“狗戰”。

騎士的軍事生涯總是圍繞城堡而展開,城堡對於騎士之重要,就像螺螄殼對於蝸牛之重要,就像領地對於公獅子之重要。騎士的城堡並不大,最小的只有我們現在的別墅那麼大。即便是小城堡,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城牆、護城河、塔樓等等,裡面的糧食足夠吃一年。由於當時大部分戰爭都是為了爭奪城堡的私戰,所以大規模的戰爭很少。一名騎士及其侍從就是一個基本的作戰單位,戰爭可以在兩名騎士之間爆發,或者在幾十個人與一座城堡之間爆發,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小的戰鬥。由於城堡裡面糧食多,城牆堅固,笑到最後的往往是守城的騎士,因為圍攻的騎士沒有糧食了,撐不下去了。

1096年,狡猾的教皇烏爾班二世利用了騎士們彼此打個不亦樂乎的天性,號召大家不要再搞窩裡鬥了,而要矛頭對外,以上帝的名義,對不信教的東歐國家進行“神聖的戰爭”,於是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拉開序幕。這是騎士時代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幕,為騎士們提供了施展才華與抱負的廣闊的舞臺。很快,他們就在戰爭中獲得巨大的回報,佔領了很多領土,他們認識到以前搞窩裡鬥實在太不應該了,現在佔領的土地都大得測量不出來。十字軍東征將騎士文化與基督文化傳播給了東歐,對東歐社會發展同樣產生了深遠影響。

騎士們勇敢、謙遜、正義、溫和、尊重女性、追求理想聖潔愛情等種種美德,改變了歐洲三大野蠻民族的形象,直接影響到西方近代男人紳士風度的誕生。在騎士盛行的封建時代,歐洲貴族統治階層並不是我們曾經認為的那麼腐朽,他們勇敢而陽剛,至少也是腐而不朽。騎士精神是歐洲用1000年時間奉獻給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騎士時代雖然遠去了,但其影響將留存到永遠。

騎士精神與榮譽是騎士為之終身奮鬥的目標,它超越生死、權力、地位與其他一切世俗。無論貴族、還是國王,都以成為一名騎士為榮。例如英國獅心王理查,他是一個勇猛好鬥而又非常自戀的人,他在十字軍中以國王的身份率領騎士隊伍衝鋒陷陣,為上帝所贊同的人類光榮事業而奮鬥,因此他洋洋得意,自我陶醉。由於對騎士精神與榮譽共同推崇,所有騎士都有共同語言,他們彼此平等。一般的騎士並不完全依附于大貴族或國王,他們有相對獨立的人格與權利。一年中騎士必須有40天時間為封主提供軍事服務,其他時間都是自由支配,經常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譽與權利而戰,或者是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解決各種矛盾與糾紛。傳說中的亞瑟王就創立了圓桌騎士團,國王與他的騎士平起平坐。1449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建立襪帶騎士團,自己作為成員之一與騎士們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主持比武等等。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時代,還可以尊重個體的榮譽與權利,從這裡可以看到西方近代民主精神的影子。

騎士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質與藝術修養比較高,他們與中國先秦時期的文人俠客非常相似,都是琴心劍膽,英勇豪爽。騎士最讓當代女孩子尖叫的地方是他們對愛情的崇拜,勇敢的騎士可以為了一個女人去決鬥,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而這個女人不一定是他的妻子或者女友,即便只是一個他心儀的貴夫人。騎士的愛情是聖潔的、非塵世的愛,一種非肉☆禁☆欲的純粹愛情。他們對理想愛情的追求,也成為當時歐洲社會精神生活的典範。19世紀俄羅斯著名詩人普希金為了愛情而決鬥身亡,這是騎士精神的復古,也讓人們扼腕歎息。普希金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騎士,如果早生500年,可能會成為西歐十字軍中一名英勇騎士而流芳百世,亦或他的祖先本來就是隨著十字軍東征的一名騎士,佔領了俄羅斯的一塊土地而在那裡安居樂業。

雖然騎士經常面臨決鬥與打仗的生死考驗,但總體上看騎士是一個風險並不太大的職業,光榮犧牲的比率不算高。據統計,1119年Bremule之戰,900個武士中,只有3個被殺死。在1106年廷切佈雷之役,英王亨利一世打敗所有的諾曼第人,400個武士被捕,但是亨利的騎士卻沒有一個陣亡。這種奇跡的誕生,除了因為騎士的裝備精良之外,還由於騎士有著共同的精神信念和長期形成的默契,與對手彼此有點惺惺相惜,並且打仗的目的是論輸贏,而不是殺戮,因此騎士都不會將對方殺死。得勝的騎士將善待俘虜,索取合理的酬金就可以放人,而放回去的騎士都會在規定時間將酬金交給對手。英法戰爭時期,被俘的法國騎士與作為勝利者的英國騎士自由而舒適的生活在一起,並與他們的主人分享餐宴及運動,直到被贖回為止。這種戰爭非常人性化,有點像度假,借著被俘的機會可以出國旅遊,難怪現在的人們還那麼嚮往騎士時代。當時以金錢贖回被俘騎士與貴族的方式被普遍接受,甚至連國王“享受”如此待遇。英國獅心王理查在十字軍戰爭時被內訌的奧地利人俘獲,英國就用重金將他贖回,他照樣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騎士國王。

這種騎士精神與遊戲規則也對西方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記得我在大學聽老師講授航空史時,對一段內容印象非常深刻:早期的戰鬥機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鬥機的駕駛員不是軍人,而是一群具有騎士精神的冒險家,當時飛機速度慢,飛得低,主要用於偵察敵情。作戰雙方的飛行員還在空中相互問候行禮,然後彼此去對方陣地轉悠幾圈。如果飛行員因為飛機失事跳傘落到了敵人陣地上,他會受到貴賓一般的待遇,有酒有肉款待,同樣被視為英雄,然後隆重地送他回去。後來雙方也在空中進行格鬥,但由於飛機性能比較簡單,只是朝對方扔石頭或者用手槍對射而已,那樣的空戰場景非常搞笑:陸軍兄弟們停下手頭的對射工作,興致勃勃地望著頭頂幾架飛機混戰,發動機轟鳴咆哮,震耳欲聾,煞是熱鬧。但是打了半天之後,誰也沒有傷著誰,看看油消耗得差不多了,就各自打道回府了。這畢竟讓陸軍兄弟很失望,戲稱這幫空中騎士的格鬥為“狗戰”。

騎士的軍事生涯總是圍繞城堡而展開,城堡對於騎士之重要,就像螺螄殼對於蝸牛之重要,就像領地對於公獅子之重要。騎士的城堡並不大,最小的只有我們現在的別墅那麼大。即便是小城堡,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城牆、護城河、塔樓等等,裡面的糧食足夠吃一年。由於當時大部分戰爭都是為了爭奪城堡的私戰,所以大規模的戰爭很少。一名騎士及其侍從就是一個基本的作戰單位,戰爭可以在兩名騎士之間爆發,或者在幾十個人與一座城堡之間爆發,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小的戰鬥。由於城堡裡面糧食多,城牆堅固,笑到最後的往往是守城的騎士,因為圍攻的騎士沒有糧食了,撐不下去了。

1096年,狡猾的教皇烏爾班二世利用了騎士們彼此打個不亦樂乎的天性,號召大家不要再搞窩裡鬥了,而要矛頭對外,以上帝的名義,對不信教的東歐國家進行“神聖的戰爭”,於是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拉開序幕。這是騎士時代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幕,為騎士們提供了施展才華與抱負的廣闊的舞臺。很快,他們就在戰爭中獲得巨大的回報,佔領了很多領土,他們認識到以前搞窩裡鬥實在太不應該了,現在佔領的土地都大得測量不出來。十字軍東征將騎士文化與基督文化傳播給了東歐,對東歐社會發展同樣產生了深遠影響。

騎士們勇敢、謙遜、正義、溫和、尊重女性、追求理想聖潔愛情等種種美德,改變了歐洲三大野蠻民族的形象,直接影響到西方近代男人紳士風度的誕生。在騎士盛行的封建時代,歐洲貴族統治階層並不是我們曾經認為的那麼腐朽,他們勇敢而陽剛,至少也是腐而不朽。騎士精神是歐洲用1000年時間奉獻給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騎士時代雖然遠去了,但其影響將留存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