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中國磨料磨具行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近日,原機械部磨料磨具工藝裝備所所長、鄭州金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鄒甫駿就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談了自己看法和建議。

▲原機械部磨料磨具工藝裝備所所長、鄭州金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鄒甫駿

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延續疲弱復蘇態勢,國內經濟在進入新常態後增速放緩,我國磨料磨具行業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外部形勢。在低迷的市場背景下,環保督查、原材料瘋狂上漲等問題,

對磨料磨具企業的發展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行業似乎彌漫著一股悲傷。更多人在抱怨外部因素時,卻忽視了內部因素,忽略了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我在磨料行業連續工作的55年當中,一共做了五件事:

1、率先在行業開發品質檢測儀器研究,

親手生產出磁性物測定儀,音訊硬度計等。

2、貫徹和實施機械部的行業自我武裝戰略,使行業有了自己的工藝裝備研究製造基地,相繼開發了中國式的平跑幹磨砂布線,燒成窯爐,樹脂薄片成型機組,磨具加工機床定點製造,模具定點製造等。

3、突破三磨領域,開展磨料在工程陶瓷方面的研究,在國務院重大辦的重結晶SiC公開招標中奪標,在國內較早地從事燒結體、重結晶,

Si3N4結合SiC的研究和投產。

4、和行業同仁一起開發了磨料清潔生產設備:有清吹機,細分熱風迴圈清吹機,定向破碎制粒生產線。

5、開展環保除塵設計研究.最先在行業推廣採用高效濾筒除塵器,至今仍然為國內可以承接大型濾筒除塵器設計製造的單位。這5件事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55年來,初心不改,始終迷戀著這個讓我在風雨中度過的行業,回顧歷程不免感想萬千。

最近20多年來目睹了行業的產能巨增,內部結構的自我調整。原來的十大部屬重點骨幹企業逐漸淡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無序的競爭硝煙彌漫。

在這過程當中令人振奮的是:新的技術、新的管理理念不斷出現,依靠自身的能力,基本擋住了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設備和技術依靠進口的局面,部分中國創新的技術如:清吹機的出現取代了酸、堿、水洗工藝,

從此磨料行業的“中國製造”也走出了國門,特別是金燁公司推出以清吹機為核心的定向破碎理念以後,為企業的技術效益與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創造了條件,部分企業的磨料產品也能夠在國際市場參與品質競爭,樹脂砂輪成型機組在引進的基礎上已做了大量改進,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和自動化程度都屬於國際先進水準。

無煙煤取代了石油焦冶煉SiC並在中國普及。但是,相當一部分磨料磨具企業仍然處於起點低、工藝裝備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的狀況,到目前為止總體上還是產能嚴重過剩,生產水準低下,污染嚴重。

大量出口的磨料仍然是低價出,高價進,普通磨具始終徘徊在中、低檔產品範疇,很難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大量出口的中國數控磨床還需要外國砂輪配套,砂帶磨床在中國普及率還遠遠不夠。

總之,當今的磨料行業喜憂參半,喜的是磨料行業已成規模,有自我創新的需求和動力,憂的是在這次國民經濟結構大調整中,磨料行業能不能在烈火中重生?

應該引起重視的是:

1、磨料行業的環保問題:這些年來,儘管各企業以及鄭州金燁公司在環保除塵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但遠遠達不到國家的要求和形勢發展的需要,企業應該高度重視和增加環保投入。

2、磨料行業的生產方式現今自動化基礎非常薄弱,何時才能擺脫密集型勞動走向數位化、智慧化生產。中國的勞動力資源早已不是過去的充足而廉價了。

3、磨料的非磨削用途,量大而且附加值很高的產品如:碳化矽、碳化硼燒結體、α-Al2O3 納米材料等應該大力利用本身的資源優勢加以開發。

4、建議磨料行業的企業家們,改變比產值、比規模的理念,潛下心來如何把自己的產品品質和新產品開發做得更好?

這些年來,有幾個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1、為什麼剛玉冶煉的電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七砂就已經達到了1970度,而現在電價如此高的時代,行業平均水準竟然為2500度,難道全是因為礬土品質問題?

2、砂帶磨床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普及率高的設備,現在中國的砂帶生產已經有相當水準和規模了,為什麼砂帶磨床就發展不起來呢?

3、現在各行各業已經在大力發展自動化生產模式,國家也在大力扶植智慧型機器人產業,為什麼磨料行業連一個無人車間都沒有?金燁公司在貴陽三山設計建造的剛玉生產線雖然被行業評為技術先進,但還是沒實現自動化。試想:如果要在行業大面積推廣智慧化生產,沒有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怎麼能實現呢?

縱觀現狀,我覺得有幾點需要和同仁們共同討論的:

1、行業必須組織力量搞一次“磨料磨具產品國內外技術水準分析”,在此基礎上訂立“中國磨料磨具產品發展規劃”,找到差距,明確目標,這樣才能有力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2、強化磨料磨具的標準化研究和品質監督水準。標準是關鍵,標準應該參照國際市場的技術水準,結合中國實際,制定出可以激勵行業發展的基本門檻,而不是幾個大廠開個會,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評議結果。我感覺我們的標準水準嚴重滯後,比如:F砂的標準、清潔度的標準,砂輪的組織、硬度和強度......

3、如何進一步啟動行業協會的功能?現在的磨料磨具協會工作很努力,為各企業辦了不少好事,組織行業共同發展也是用了心、盡了力。但是在機械部撤銷以後,行業協會如何取代政府的部分職能,如何改變在計劃經濟模式下遺留下來的:磨料行業以三家部屬企業為中心,團結全行業的格局,改造成真正的、更有作為的,懂行業、懂技術、更富有凝聚力的行業協會呢?

4、行業需要一個研究開發機構。1984年機械部鄭州三磨所改變主攻方向,撤銷了普通磨料、磨具、磨削研究室,三磨的內容已經大部分改寫,只是保留了超硬材料和所名,從1958年到1984年行業26年的普通磨料磨料磨削技術積累化解為零,從此,行業失去了技術依託,國家質檢中心缺乏技術引導能力,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迷失方向。從84年到現在的33年間,行業的規模成倍增長,但技術水準的整體提高並不理想。時至今日,目睹國外的磨料磨具產品對中國產品的擠壓,束手無策,行業的技術龍頭不知何時才能形成?

我之所以憂鬱,是我談到的這四點,不知應該歸誰來管,歸誰來做?總之,我期盼我們的行業能夠前仆後繼,一天天興旺發達,有朝一日我們也能為磨料磨具產品的“中國製造”而驕傲。

但是,相當一部分磨料磨具企業仍然處於起點低、工藝裝備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的狀況,到目前為止總體上還是產能嚴重過剩,生產水準低下,污染嚴重。

大量出口的磨料仍然是低價出,高價進,普通磨具始終徘徊在中、低檔產品範疇,很難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大量出口的中國數控磨床還需要外國砂輪配套,砂帶磨床在中國普及率還遠遠不夠。

總之,當今的磨料行業喜憂參半,喜的是磨料行業已成規模,有自我創新的需求和動力,憂的是在這次國民經濟結構大調整中,磨料行業能不能在烈火中重生?

應該引起重視的是:

1、磨料行業的環保問題:這些年來,儘管各企業以及鄭州金燁公司在環保除塵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但遠遠達不到國家的要求和形勢發展的需要,企業應該高度重視和增加環保投入。

2、磨料行業的生產方式現今自動化基礎非常薄弱,何時才能擺脫密集型勞動走向數位化、智慧化生產。中國的勞動力資源早已不是過去的充足而廉價了。

3、磨料的非磨削用途,量大而且附加值很高的產品如:碳化矽、碳化硼燒結體、α-Al2O3 納米材料等應該大力利用本身的資源優勢加以開發。

4、建議磨料行業的企業家們,改變比產值、比規模的理念,潛下心來如何把自己的產品品質和新產品開發做得更好?

這些年來,有幾個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1、為什麼剛玉冶煉的電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七砂就已經達到了1970度,而現在電價如此高的時代,行業平均水準竟然為2500度,難道全是因為礬土品質問題?

2、砂帶磨床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普及率高的設備,現在中國的砂帶生產已經有相當水準和規模了,為什麼砂帶磨床就發展不起來呢?

3、現在各行各業已經在大力發展自動化生產模式,國家也在大力扶植智慧型機器人產業,為什麼磨料行業連一個無人車間都沒有?金燁公司在貴陽三山設計建造的剛玉生產線雖然被行業評為技術先進,但還是沒實現自動化。試想:如果要在行業大面積推廣智慧化生產,沒有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怎麼能實現呢?

縱觀現狀,我覺得有幾點需要和同仁們共同討論的:

1、行業必須組織力量搞一次“磨料磨具產品國內外技術水準分析”,在此基礎上訂立“中國磨料磨具產品發展規劃”,找到差距,明確目標,這樣才能有力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2、強化磨料磨具的標準化研究和品質監督水準。標準是關鍵,標準應該參照國際市場的技術水準,結合中國實際,制定出可以激勵行業發展的基本門檻,而不是幾個大廠開個會,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評議結果。我感覺我們的標準水準嚴重滯後,比如:F砂的標準、清潔度的標準,砂輪的組織、硬度和強度......

3、如何進一步啟動行業協會的功能?現在的磨料磨具協會工作很努力,為各企業辦了不少好事,組織行業共同發展也是用了心、盡了力。但是在機械部撤銷以後,行業協會如何取代政府的部分職能,如何改變在計劃經濟模式下遺留下來的:磨料行業以三家部屬企業為中心,團結全行業的格局,改造成真正的、更有作為的,懂行業、懂技術、更富有凝聚力的行業協會呢?

4、行業需要一個研究開發機構。1984年機械部鄭州三磨所改變主攻方向,撤銷了普通磨料、磨具、磨削研究室,三磨的內容已經大部分改寫,只是保留了超硬材料和所名,從1958年到1984年行業26年的普通磨料磨料磨削技術積累化解為零,從此,行業失去了技術依託,國家質檢中心缺乏技術引導能力,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迷失方向。從84年到現在的33年間,行業的規模成倍增長,但技術水準的整體提高並不理想。時至今日,目睹國外的磨料磨具產品對中國產品的擠壓,束手無策,行業的技術龍頭不知何時才能形成?

我之所以憂鬱,是我談到的這四點,不知應該歸誰來管,歸誰來做?總之,我期盼我們的行業能夠前仆後繼,一天天興旺發達,有朝一日我們也能為磨料磨具產品的“中國製造”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