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健身房現“關門潮” 年卡製成為行業最大痛點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學習之外、工作之餘,將生活壓力“發洩”於健身器材上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健身房成為了廣大群眾鍛煉身體乃至休閒娛樂的最佳去處。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會同尼爾森共同發佈的資料顯示,

到2016年,全國範圍有 10000 家健身俱樂部,整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 300 億元。而另一方面,近月以來全國各地多家健身房倒閉現象比比皆是,且據相關媒體報導,國內60%的健身俱樂部存在負盈利的問題。全民健身熱情高漲之時,健身房卻又因何陷入窘境?

隨著健身房“關門潮”的湧現,不僅使得消費者維權無門,也給監管部門的管理帶來著困難。綜合來看,健身房通常以預付卡形式進行銷售,更多的小型健身機構看准了“圈錢”之道,且欠缺抗風險能力,從而在低價競爭中越陷越深,資金斷鏈的產生迫使其“逃離”市場,同時也給多方帶來了困擾。由此來看,現金流便成為了制約傳統健身房發展的原因之一。

“目前傳統健身行業仍以‘年卡+私教’的模式為主,會員的年費、私教和團操費構成了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近期召開的華中健身大會中,光豬圈健身創始人王鋒在論壇上公開表示。年卡制的模式看似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彌補健身房的裝修、租金等成本,但如果無法有效精准地保證會員留存率,就會造成會員的大量流失,健身房就會由於沉重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設備維護費用等壓力而出現經營困難。

王鋒認為,年卡制是傳統健身俱樂部最根本的痛點,由此導致的健身俱樂部價格門檻偏高、會員拉新困難、人力團隊龐大臃腫、管理難度大等問題,也制約著傳統健身行業發展。

而伴隨著“全民健身時代”的開啟,傳統健身房商業模式的僵化亟需改變,如果建立一個良好的利益激勵體系成為了業內探索的方向。由此,線下健身多種“打法”也應運而生。

首先,未脫離健身房框架,而向互聯網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智慧健身房獲得了不錯的市場發展空間。以光豬圈健身、樂刻健身等為代表的品牌紛紛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具體而言,以光豬圈健身為例,會員從進店、更衣,到使用健身器械,再到淋浴,僅一隻智慧手環就可以輕鬆解決,手環還可以將會員的運動資料上傳到健身APP,形成個人專屬資料庫。且光豬圈將手環作為媒介,

直接從顧客處獲得第一手資料資料。其採用99元月付費形式,利用互聯網工具,向固定的圈層人群,精准推送私教或團操課程,輸出高品質的內容。與傳統健身房模式不同的是,可以說光豬圈正在通過智慧化的手段搶佔市場。

如上述所言,針對年卡制的弊端,智慧健身房多推崇月卡形式。王鋒認為,99元月付費模式對消費者來說決策輕,符合現在互聯網化的消費習慣,可以很快地撬開被年卡擋在“門外”、有健身剛需的消費者市場空間。

此外,與“辦卡”模式徹底說再見的共用健身倉也在迅速入局,覓跑、抖吧、純淨跑等品牌陸續“登陸”,瞄準碎片化時間健身市場,掃碼付費的健身“小房子”現身街頭。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瞭解到,這種借共用概念建設的健身倉,收費模式大多以每分鐘0.2元為標準,且日後大多以廣告投放盈利為主要營收模式,也就是說,免費健身或許成為可能。而面對空間局限、產品單一等問題,各家也都在空氣淨化、娛樂化、專業化打造等方面暗下“苦功”。尚處於發展初期的共用健身倉能否獲得廣泛大眾的接受還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可避免陷入商家預付費後跑路的“坑”。

不論是哪種形式,年卡制痛點已被行業重視,傳統健身房的模式也在不斷被顛覆。面對日益高漲的全民健身熱情,日後總會有一種形式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健身需求。

可以很快地撬開被年卡擋在“門外”、有健身剛需的消費者市場空間。

此外,與“辦卡”模式徹底說再見的共用健身倉也在迅速入局,覓跑、抖吧、純淨跑等品牌陸續“登陸”,瞄準碎片化時間健身市場,掃碼付費的健身“小房子”現身街頭。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瞭解到,這種借共用概念建設的健身倉,收費模式大多以每分鐘0.2元為標準,且日後大多以廣告投放盈利為主要營收模式,也就是說,免費健身或許成為可能。而面對空間局限、產品單一等問題,各家也都在空氣淨化、娛樂化、專業化打造等方面暗下“苦功”。尚處於發展初期的共用健身倉能否獲得廣泛大眾的接受還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可避免陷入商家預付費後跑路的“坑”。

不論是哪種形式,年卡制痛點已被行業重視,傳統健身房的模式也在不斷被顛覆。面對日益高漲的全民健身熱情,日後總會有一種形式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