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汽車企業到高科技企業 揭秘寶馬“轉型”之謎

當不少擁有“黑科技”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汽車領域,甚至開始造車之時,已經擁有百年歷史的豪華汽車製造服務商寶馬也已經開啟“轉型”之旅。

近日,寶馬(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Tsingauto:“在通往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道路上,

我們正在由一家高檔汽車的生產和服務商,轉型為一家高科技公司。”在全球豪華車領域像寶馬這樣計畫徹頭徹尾跨界“轉型”的企業似乎沒有“第二個”。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度,以及寶馬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在寶馬的“轉型”道路上,不僅不會缺席,而且在爭當主角。

在互聯駕駛方面,早在4年前“寶馬互聯駕駛中國研究院”就在上海成立,

在此基礎上發展的自動駕駛,寶馬在中國也創造了多個第一。

中國不僅支持著跨國汽車巨頭的“轉型”,也支援著本土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發展,目前“BAT”已經開始了與汽車產業程度不同的融合。此前完全不同領域的另類企業通過跨界“轉型”,運行軌跡的趨同度已經越來越高。

也許有人認為兩虎相鬥必有一傷,不過上述寶馬相關負責人認為:“更多行業參與者的加入,

也一定會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附加值。”

▎寶馬的“轉型”之旅

寶馬的“轉型之旅已經開啟多時,但是正式對外公佈還是一年之前。

去年在寶馬“百歲誕辰”慶典上,剛剛履新不久的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就曾作出承諾,寶馬集團正從汽車製造商向個人出行服務提供者轉型。“我們對未來個人交通出行的願景是確保輕鬆、按需提供,並針對每位元客戶的個人需求量身定制(出行方案)。

而這是寶馬集團保持高端個人交通出行領域的領導者地位的關鍵。”

在外界看來,寶馬這次業務方向的調整與其說是“轉型”,不如說是“跨界”,寶馬還是希望以汽車產業作為根基,跨界融合更多互聯網基因,更好服務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需求,而這和其競爭對手賓士、奧迪的跨界之路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一年之後,當寶馬101歲時,這種“轉型”變的更加徹底。“在通往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正在由一家高檔汽車的生產和服務商,轉型為一家高科技公司。”日前,寶馬(中國)的一位負責人表示。

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無人駕駛技術無疑是檢驗“轉型”的最有力成果。對此,科魯格表示:“寶馬正在與英特爾及Mobileye合作開發自動駕駛相關技術,

計畫在2021年推出BMW iNEXT,真正實現高度自動化駕駛車型的量產。”

在寶馬的“轉型”和通向高度自動駕駛的道路上,中國這個年銷量超過2000萬輛,人口最多的國度,無疑正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上述寶馬(中國)負責人介紹,“根據我們的調研,37%的客戶願意為數位化產品和服務轉換汽車品牌;近60%的客戶認為數位化科技是購買汽車時重要的考慮因素。”

在此基礎上,寶馬在中國的自動駕駛也創造了多項行業第一。截至2016年,寶馬已經累計完成14,000公里的高度自動駕駛實路測試,是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進行的最深入的自動駕駛研發。2016年6月,BMW成為首家在中國實路測試和實現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的汽車品牌,自動變換車道技術是區別目前已經量產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未來高度自動駕駛的重要技術分水嶺。

▎新對手 新挑戰

就在寶馬依託中國市場由汽車生產服務商向高科技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的一些不斷實現科技創新的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實施“轉型”,親密擁抱汽車產業。

BAT作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三大巨頭,他們與汽車產業的融合正在加速展開。阿裡與上汽集團合作生產的首款貼有“互聯網汽車”標籤的車型榮威RX5已經上市,月銷量已經達到2萬以上,甚至超過不少合資企業同級車型;百度在與寶馬分手後,開始與蔚來的投資與合作,在去年成立無人駕駛事業部,並於近日申請在北京開展無人車路試;騰訊在退出和諧富騰之後,與特斯拉的合作近日曝光,有分析認為,雙方的合作很可能將落地在中國市場。

除了BAT之外,樂視不得不提,雖然今年以來樂視造車沉寂了不少,但是以賈躍亭執著的個性,孤注一擲開售量產車似乎並沒有什麼懸念。

中國的互聯網巨頭紛紛跨界“轉型”其實並不意外。截止目前,汽車市場依然是塊利潤肥肉,但是對於這個相對封閉的圈子,互聯網企業無縫插足。

“但是隨著電動化的發展,汽車的零部件數量會大大減少,這就為外行造車進入創造了可能,”一位元汽車製造領域的專家認為,“更重要的是,汽車產業正在呈現數位化、智慧化趨勢,而這則是這些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所在。”

如此看來,汽車、互聯網這兩個原本沒有什麼交集的兩類企業,發展軌跡正在趨同,甚至已經行駛在相同的軌道上。

狹路相逢必有一戰。不過上述寶馬(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Tsingauto:“我們認為,更多行業參與者的加入,也一定會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附加值。”

然而,現實是否會像寶馬想像的那麼美好,新的競爭者是否將成為寶馬的對手?請繼續關注《智慧互聯》專題報導,Tsingauto將為您帶來的權威專家解讀。

來源於《TsingAuto》

在此基礎上,寶馬在中國的自動駕駛也創造了多項行業第一。截至2016年,寶馬已經累計完成14,000公里的高度自動駕駛實路測試,是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進行的最深入的自動駕駛研發。2016年6月,BMW成為首家在中國實路測試和實現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的汽車品牌,自動變換車道技術是區別目前已經量產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未來高度自動駕駛的重要技術分水嶺。

▎新對手 新挑戰

就在寶馬依託中國市場由汽車生產服務商向高科技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的一些不斷實現科技創新的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實施“轉型”,親密擁抱汽車產業。

BAT作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三大巨頭,他們與汽車產業的融合正在加速展開。阿裡與上汽集團合作生產的首款貼有“互聯網汽車”標籤的車型榮威RX5已經上市,月銷量已經達到2萬以上,甚至超過不少合資企業同級車型;百度在與寶馬分手後,開始與蔚來的投資與合作,在去年成立無人駕駛事業部,並於近日申請在北京開展無人車路試;騰訊在退出和諧富騰之後,與特斯拉的合作近日曝光,有分析認為,雙方的合作很可能將落地在中國市場。

除了BAT之外,樂視不得不提,雖然今年以來樂視造車沉寂了不少,但是以賈躍亭執著的個性,孤注一擲開售量產車似乎並沒有什麼懸念。

中國的互聯網巨頭紛紛跨界“轉型”其實並不意外。截止目前,汽車市場依然是塊利潤肥肉,但是對於這個相對封閉的圈子,互聯網企業無縫插足。

“但是隨著電動化的發展,汽車的零部件數量會大大減少,這就為外行造車進入創造了可能,”一位元汽車製造領域的專家認為,“更重要的是,汽車產業正在呈現數位化、智慧化趨勢,而這則是這些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所在。”

如此看來,汽車、互聯網這兩個原本沒有什麼交集的兩類企業,發展軌跡正在趨同,甚至已經行駛在相同的軌道上。

狹路相逢必有一戰。不過上述寶馬(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Tsingauto:“我們認為,更多行業參與者的加入,也一定會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附加值。”

然而,現實是否會像寶馬想像的那麼美好,新的競爭者是否將成為寶馬的對手?請繼續關注《智慧互聯》專題報導,Tsingauto將為您帶來的權威專家解讀。

來源於《Tsing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