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濰坊高新區:奮力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

過硬作風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去年以來,高新區按照市委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主動作為、主動擔當、依法作為”主題,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突出弘揚“四種精神”、踐行“四個擔當”、強化“五個導向”、健全“七項機制”工作重點,

在作風建設方面率先發力、持續用力,攻堅克難、突破擔當,奮力爭當“四個城市”建設的排頭兵,綜合實力在147個國家高新區中躍升至第22位。今年1—8月份,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22.4億元、增長28.9%,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71.6億元、增長36.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5億元、增長18.2%。

“實現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戰略重點,加快打造‘四個城市’,高新區要想繼續走在前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作風建設必須走在前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新區党工委書記初寶傑說,工作推進中,“時刻保持‘攻堅克難、突破擔當’的責任意識,樹牢‘不幹則已、幹就一流’的進取精神,以作風建設的縱深推進,凝聚起實現更高層次新發展的強大正能量,全力營造人心思進、大幹快上、熱火朝天的生動局面。”

新鋼街道後車留莊社區“自改委”

堅持領導幹部帶頭,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鍛造過硬作風。党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推動作風建設,帶頭尋標對標提標,先後16次召開會議,作出專門安排部署。區“兩委”班子成員帶頭轉變作風,分工包靠329個重點專案和22個重點信訪案件,工作情況列為每週黨政聯席會議“1號議題”,

雷打不動、持續攻堅,做到“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直至投產達效”,有力帶動了全區活動的迅速扎實推進。面對發展過程中的急難險重任務,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氣,抽調骨幹力量、壓實包靠責任,在項目一線設立指揮部、打造尖刀連,對困難問題敲開核桃、各個擊破。同時,堅持在一線火線考察考核幹部,強化督查問責,激勵引導幹部攻堅克難、突破擔當。
今年以來,共拆遷21536戶、涉及土地15101畝,困擾高新區發展12年之久的河北張莊等一大批拆遷“老大難”,全部整體拆除,新鋼街道成為全市第一個消滅城中村的街道,明年高新區將在全市率先全面消滅“城中村”,實現向全域城市化的歷史性跨越。探索實施“自改委”模式,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很多原先的“釘子戶”,在完成自身拆遷後,又主動加入“自改委”,在拆遷清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造了清池街道兩周拆遷2760戶、新昌街道一周拆遷499戶的“高新速度”,“自改委”模式成為山東鄉村治理十大典型案例。先後湧現出了新城街道河北張莊社區、新鋼街道“七村同拆”、電力監督管理辦公室、新城街道黨委書記孫波、清池街道二甲李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林奎等一批先進典型。

歌爾智慧生活館

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在推動企業發展中塑造過硬作風。發揚“與企業家賽跑”精神,堅持在破解企業發展難題中錘煉過硬作風,全力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奮力建設產業強市。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15天內必須全部解決,探索推行“只跑一次”和“零跑腿”改革舉措,站在企業、專案角度,優化審批流程,效率一次性提速50%。通過“與企業家賽跑”,賽出了扎實作風、高遠境界和充足幹勁,讓企業家有尊嚴、有地位,廣大企業家信心滿滿、豪情滿懷,紛紛表示要立足濰坊、紮根高新、做大做強,濰柴、歌爾、盛瑞、福田、特鋼等重點骨幹企業,以及天瑞重工、華滋自動化等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均實現大幅增長。今年以來,全區已開工重點專案100個,11個市級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均完成年度投資計畫的80%以上。

知微園

全面提升標準境界,在優化發展環境中錘煉過硬作風。牢固樹立“環境既是競爭力,又是生產力”的觀念,按照“二線城市”標準,全面提高檔次、提升境界,加快推進全域國際化,全力打造“活力城市”“品質城市”。深化濰坊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方案競賽成果運用,提升高新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各類專項規劃,堅持“鼓勵高端、限制中端、禁止低端”,推動房地產業邁向高端。實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建設321個重點基礎設施專案,積極推進雨汙混排整治、渣土車治理、城市防洪、海綿城市建設、建築外立面改造、城市美化亮化、智慧收費停車,城市環境全面優化。加快人行道改造、打通斷頭路,規劃建設城市支路,構建城市交通微循環。實施青銀高速15號口景觀提升工程,規劃建設50個城市公園、300個口袋公園,佈局一批風姿各異的城市雕塑,讓高新區成為口袋公園的“博物館”和城市雕塑的“博物館”。

浞河

持續強化使命擔當,在堅守為民情懷中展現過硬作風。按照市委提出的“強化基層和群眾導向”要求,堅持便民惠民,再造基層基礎,以務實作風增強民生福祉。財政投入32億元,實施三批59件民生實事,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不斷增強。結合棚戶區改造,向群眾作出“五項莊嚴承諾”:一是拿出給自己爹娘蓋房子的勁頭,給老百姓蓋最好的房子;二是全面提升冬季供暖水準,堅決不讓一戶老百姓受凍;三是讓高新區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基礎教育;四是選取好地塊,給高新區老百姓的先祖建最好的公墓;五是在社區配套建設鄉賢館、村史館,為高新區的老百姓留住鄉愁、記下歷史、傳承根脈。同時,結合建設“文化名市”,規劃建設一批企業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旅遊設施,加快打造浞河、張面河、暴沙河等景觀帶、文化帶和經濟隆起帶。

編輯:樂樂

歌爾智慧生活館

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在推動企業發展中塑造過硬作風。發揚“與企業家賽跑”精神,堅持在破解企業發展難題中錘煉過硬作風,全力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奮力建設產業強市。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15天內必須全部解決,探索推行“只跑一次”和“零跑腿”改革舉措,站在企業、專案角度,優化審批流程,效率一次性提速50%。通過“與企業家賽跑”,賽出了扎實作風、高遠境界和充足幹勁,讓企業家有尊嚴、有地位,廣大企業家信心滿滿、豪情滿懷,紛紛表示要立足濰坊、紮根高新、做大做強,濰柴、歌爾、盛瑞、福田、特鋼等重點骨幹企業,以及天瑞重工、華滋自動化等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均實現大幅增長。今年以來,全區已開工重點專案100個,11個市級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均完成年度投資計畫的80%以上。

知微園

全面提升標準境界,在優化發展環境中錘煉過硬作風。牢固樹立“環境既是競爭力,又是生產力”的觀念,按照“二線城市”標準,全面提高檔次、提升境界,加快推進全域國際化,全力打造“活力城市”“品質城市”。深化濰坊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方案競賽成果運用,提升高新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各類專項規劃,堅持“鼓勵高端、限制中端、禁止低端”,推動房地產業邁向高端。實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建設321個重點基礎設施專案,積極推進雨汙混排整治、渣土車治理、城市防洪、海綿城市建設、建築外立面改造、城市美化亮化、智慧收費停車,城市環境全面優化。加快人行道改造、打通斷頭路,規劃建設城市支路,構建城市交通微循環。實施青銀高速15號口景觀提升工程,規劃建設50個城市公園、300個口袋公園,佈局一批風姿各異的城市雕塑,讓高新區成為口袋公園的“博物館”和城市雕塑的“博物館”。

浞河

持續強化使命擔當,在堅守為民情懷中展現過硬作風。按照市委提出的“強化基層和群眾導向”要求,堅持便民惠民,再造基層基礎,以務實作風增強民生福祉。財政投入32億元,實施三批59件民生實事,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不斷增強。結合棚戶區改造,向群眾作出“五項莊嚴承諾”:一是拿出給自己爹娘蓋房子的勁頭,給老百姓蓋最好的房子;二是全面提升冬季供暖水準,堅決不讓一戶老百姓受凍;三是讓高新區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基礎教育;四是選取好地塊,給高新區老百姓的先祖建最好的公墓;五是在社區配套建設鄉賢館、村史館,為高新區的老百姓留住鄉愁、記下歷史、傳承根脈。同時,結合建設“文化名市”,規劃建設一批企業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旅遊設施,加快打造浞河、張面河、暴沙河等景觀帶、文化帶和經濟隆起帶。

編輯: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