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新重大發現,《尚書》的作者可能是一位苗族人!

有苗族學者認為《尚書》的作者是苗人,《尚書》描寫的歷史也是苗人的歷史,周人不過是剽竊了苗人的歷史而已。筆者對此暫不討論,只略為談談“尚書”一詞和“上古”的關係。

漢語中的“尚書”和“上古”是什麼關係呢?是“尚書”衍生出“上古”的嗎?尚書一詞是漢代才出現的,

上古一詞在春秋戰國就已經出現,所以,這種推論是不正確的。那麼,會不會是“上古”衍生出“尚書”呢?又或則兩者什麼關係都沒有呢?。

“上古”,“上”表示 “久遠”。“古”,可以表示古代,但古又通故,

表示故事,粵語的“講故”就是講故事的意思。所以,“上古”可以解釋為“遠古的故事”

書,是物品,是故事或觀點的載體。“上古”寫成“上書”,可以解釋為“遠古的書”。由於書記載是所有的故事或觀點, “書”本身也可以理解為“故事”,北方話中的“評書”也是“講故事”的意思。 “遠古的書”同樣可以理解為“遠古的故事”。

“上”還可以表示“上方”和“向上”,“上方”表示目標高高在上,而自己地位低微,包含尊敬的意思,

所以,“上書”就是“高高在上的書”,“尊貴的書”,“尊敬的書”。這就好像就好象屈原在天問中說的“逐古之初”一樣,“逐”表示追逐,之所以追逐,是因為離目標遠了,所以,“逐古”也就被解釋為“遠古”。“向上”表示方向向上,有上進的趨勢,對目標有仰視、崇拜的意思,“上書”就是“崇拜的書”。無論是“上方”或“向上”,“上書”都可以表達出“此書被人崇尚重視”之意。

尚,甲骨文中為女形,意思為“躺”。一個女人躺在那裡,男人在一旁,其形態可以理解為“欣賞”,所以,“尚”字衍生出“賞”字,“賞”有重視推崇的意思。

另外,尚出現在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商代雖然進入了父系社會,但在宗教信仰上,依然有著濃重的女神崇拜(女神崇拜來源於古老的女性生殖崇拜),

一個女人躺在那裡,更應該是某個祭祀生殖女神的場面,表示對女性身體的崇拜,這裡“尚”也包含了“崇尚”、“尊崇”的意思。無論“尚”是“欣賞”或是“崇尚”,意思都和“上”相同。所以,古人在書寫的時候,“尚”和“上”不但可以通假,連讀音都相同。

既然“尚”通“上”,“上書”可以寫成“尚書”。

至於苗族學者提出的“書”來自苗語shut“話”, 因為這些shut“話”或出於“聖王”“名士”之口,許多人都認為很具權威、很有說服力,所以經常被引用,為便於記憶,有人就把這些shut“話”以文字符號記錄於載體,即成載體上的shut“話”也即“書”。

苗族學者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書”的讀音很可能來自“shut話(說話)”,但認為“shut話(說話)”一詞來自苗語,這過於莽斷。事實上,漢語中也能找到“shut話(說話)”的來源,即“述”。

“述”字在《左傳》、《孟子》就已經出現,有陳述、述說的意思。“書”和“述”的讀音相近。書的出現,目的就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觀點,“書”字背後包含著“述說”、“陳述”、“表達”的意思,比如:“著書立說”、“大書特書”等。所以,古漢語“述(述說)”和苗語“shut話(說話)”的詞義相同,讀音也相近。

由於當時的苗人根本就沒有文字和書籍,也就不存在把“shut話(說話)”變成“書籍”的可能。相反,先秦古漢人就已經使用竹簡製造書籍了,“述(述說)”轉變為“書”的客觀條件是存在的。再考慮到當時“華夏文明”對周邊的擴散和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苗語的“shut話(說話)”來自漢語的“述(述說)”。

所以,“書”的讀音來自古漢語的“述(述說)”,“尚書”來自“上古”。

有陳述、述說的意思。“書”和“述”的讀音相近。書的出現,目的就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觀點,“書”字背後包含著“述說”、“陳述”、“表達”的意思,比如:“著書立說”、“大書特書”等。所以,古漢語“述(述說)”和苗語“shut話(說話)”的詞義相同,讀音也相近。

由於當時的苗人根本就沒有文字和書籍,也就不存在把“shut話(說話)”變成“書籍”的可能。相反,先秦古漢人就已經使用竹簡製造書籍了,“述(述說)”轉變為“書”的客觀條件是存在的。再考慮到當時“華夏文明”對周邊的擴散和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苗語的“shut話(說話)”來自漢語的“述(述說)”。

所以,“書”的讀音來自古漢語的“述(述說)”,“尚書”來自“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