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扔下原子彈 或炸飛全球30萬億傳統汽車產業

與此同時,動力電池產業會興起,電池的梯次利用、迴圈回收會湧現大量的創業機會,

充電運營服務行業會興起,光伏產業也將會受益。未來充電的體驗一定會比加油好,因為電網是一張更大的生態系統。

晶片行業會在汽車上實現繁榮,這個市場規模將遠遠地超過PC和手機。2017年,整體半導體市場營業額約為3800億美金,汽車半導體的占比約為10%,未來這個規模可望達到40%。

截止目前,對於一輛傳統的汽車,晶片的採購成本約為350美金;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單車晶片成本則為600美金;純電動汽車,則單車晶片成本要達到1000美金。對於智慧汽車,特斯拉的車載AI處理器Drive PX 2的價格為2500美金,還不包括用於通訊的基帶晶片,用於處理大量資料的memory晶片,以及數量龐大的功率半導體。

新興的汽車產業鏈條裡面,還將出現大量的互聯網軟體發展人員。不僅開發App,還包括AR、VR等激動人心的基於全新AI處理器的應用。會雲集更多的內容服務應用、娛樂服務應用、辦公效率提升的服務應用。

這會是一個完全和移動互聯網不一樣的生態。

每一次產業升級,必然會伴隨著舊有產能的淘汰和新興產能的興起。在這樣的過程中,有的人將會遭到淘汰,也有的人會完成轉型,更多的是新興勢力的進入。這一切都在亞當•斯密在的《國富論》成為預言: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全軍覆沒?

我們不得不承認,傳統汽車產業裡面充滿精英。

每一個車企,都曾經是基業長青的典範,他們走過了漫長的歲月,取得了令人肅然起敬的成績。然而,在這一輪產業革命中,他們將何去何從?

傳統汽車巨頭早已意識到危機迫近,德國三大在2016年底就已發出警告:矽谷的科技公司正試圖吞噬汽車產業,蘋果、特斯拉、穀歌、Uber徘徊在門口,虎視眈眈,保持著進擊的態勢。他們發誓:絕不能淪為矽谷的代工廠。

歐洲最大的石油公司,2016年營收達2720億美金的荷蘭皇家殼牌CEO Ben Van Beurden說,他的下一輛車一定會是電動車。電動車價格相當於2014年已下跌一半,而且在持續下跌,更高的電動車滲透率正在成為現實。殼牌,這個油氣巨頭現在正在大肆進行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

他們的轉型會成功嗎?我們可能唯有寄予深深地祝福。

因為現實總是比想像中的更加殘酷。10年前的今天,一個叫作約伯斯的人推出一款“手機”,飽受業界嘲笑。對,很多人嘲笑他打電話會掉線,也不能用於砸核桃或是防身什麼的。然而,它只用了4個產品反覆運算週期就幹掉了全球手機製造業。像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松下、東芝、NEC等一連串閃耀的名字,從此消失在手機製造業的歷史長河中。

竟然沒有一家傳統手機製造商,在智慧機的反覆運算中存活下來。這樣的慘案會在傳統汽車產業重演嗎?

但願不會。

全球汽車產業的奔向電動化和智慧化的洪流浩浩湯湯,哪怕是在大量的國家出臺政策,擬禁售燃油車,在資本市場拋棄燃油車的大背景下,總是有人心存幻想,試圖逆流而動。

但這就是現實。面對變革,多數人總是裹足不前,拼命試圖維持住既有市場和產業格局,維持住既有的商業模式和能力體系,維持既得利益。

這是舊有時代強者難以在新時代存活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花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用於守舊而不是革新。顛覆者怎會照顧你的感受?怎麼可能會按照舊的遊戲規則出牌?它一定會找你最弱的地方進攻,往你最痛的地方出拳。

挑戰重重

在智慧電動車時代,傳統車企的看家本領——供應鏈管理和機械製造能力,基本上已被廢掉。因為智慧電動汽車中,機械部件在整個汽車成本占比中持續下跌的勢頭不可遏止。例如特斯拉Model 3,傳統的機械部分加上輪胎的成本占比已低於30%。

未來的汽車產品研發和製造,更重要的能力是從晶片層面整合軟硬體,在電氣架構層面對所有汽車電子、網路、資料進行優化和整合,通過超強的軟體發展能力發揮硬體的性能,連接使用者、服務使用者。

這些能力,在傳統車企並不具備。而這些能力,是未來汽車企業的核心能力,不能寄希望于通過集成獲得,一定要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裡。

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開始要與AMD合作,打造自動駕駛晶片。只有在晶片端和軟體端深度定制和結合,才有可能打造出最佳的用戶體驗。

在未來,有能力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汽車巨頭,定將擁有自身的晶片設計能力、系統軟體研發能力、服務運營能力。

商業模式也將發生巨變。傳統車企,僅有靠賣車和零配件的盈利模式。未來的車企,更大利潤來源,將會源于諸如共用出行、使用者的增值服務上。

汽車企業將會從硬體的製造和銷售公司,徹底轉變為運營和服務的公司。

企業的組織模式也將會發生變化。未來的車企,IT系統將會打通到研發、製造、供應鏈、銷售網路、員工和使用者的方方面面。資訊的流通將不會像現在以樹狀的方式傳輸,而是以網狀共用,資訊技術將極大擴大企業的管理半徑和幅度,也將極大改善決策流程和提升決策效率。

終端的員工將會被賦予更大的決策許可權,無論是研發、採購、銷售還是運營,客戶與企業決策者的距離將大幅度縮短,用戶的體驗和利益將會是整個商業模式設計中最重要的點加以突出。創業文化、主人翁意識,流淌在企業運營的血液中,官僚主義、打工心態、山頭主義無時不刻成為打壓的重點。

被固有利益體系、供應體系捆綁的“創新者窘境”這樣的魔咒,在汽車產業會失效嗎?但願如此,希望有那麼一兩家“百年巨象”在這輪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革中轉型成功,但在此之前,他們要打破上述所有挑戰,方能改變宿命。

一個全球領先的智慧駕駛飛行器新晉獨角獸,

一個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LiDAR新晉獨角獸。

寶傑專注投資佈局全球最佳創新公司,預期收益是十倍起步的!

跟隨世界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

佈局人工智慧、無人駕駛、虛擬實境板塊全球頂級標的,通過投資頂尖科技改變世界和中國中產階級的命運

不要錯過這個最好的時代,玩PE的黃金5年!

500萬本金,轉型玩PE,5-8年後超過1-1.5億身價,絕對是大概率事件!

2016年營收達2720億美金的荷蘭皇家殼牌CEO Ben Van Beurden說,他的下一輛車一定會是電動車。電動車價格相當於2014年已下跌一半,而且在持續下跌,更高的電動車滲透率正在成為現實。殼牌,這個油氣巨頭現在正在大肆進行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

他們的轉型會成功嗎?我們可能唯有寄予深深地祝福。

因為現實總是比想像中的更加殘酷。10年前的今天,一個叫作約伯斯的人推出一款“手機”,飽受業界嘲笑。對,很多人嘲笑他打電話會掉線,也不能用於砸核桃或是防身什麼的。然而,它只用了4個產品反覆運算週期就幹掉了全球手機製造業。像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松下、東芝、NEC等一連串閃耀的名字,從此消失在手機製造業的歷史長河中。

竟然沒有一家傳統手機製造商,在智慧機的反覆運算中存活下來。這樣的慘案會在傳統汽車產業重演嗎?

但願不會。

全球汽車產業的奔向電動化和智慧化的洪流浩浩湯湯,哪怕是在大量的國家出臺政策,擬禁售燃油車,在資本市場拋棄燃油車的大背景下,總是有人心存幻想,試圖逆流而動。

但這就是現實。面對變革,多數人總是裹足不前,拼命試圖維持住既有市場和產業格局,維持住既有的商業模式和能力體系,維持既得利益。

這是舊有時代強者難以在新時代存活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花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用於守舊而不是革新。顛覆者怎會照顧你的感受?怎麼可能會按照舊的遊戲規則出牌?它一定會找你最弱的地方進攻,往你最痛的地方出拳。

挑戰重重

在智慧電動車時代,傳統車企的看家本領——供應鏈管理和機械製造能力,基本上已被廢掉。因為智慧電動汽車中,機械部件在整個汽車成本占比中持續下跌的勢頭不可遏止。例如特斯拉Model 3,傳統的機械部分加上輪胎的成本占比已低於30%。

未來的汽車產品研發和製造,更重要的能力是從晶片層面整合軟硬體,在電氣架構層面對所有汽車電子、網路、資料進行優化和整合,通過超強的軟體發展能力發揮硬體的性能,連接使用者、服務使用者。

這些能力,在傳統車企並不具備。而這些能力,是未來汽車企業的核心能力,不能寄希望于通過集成獲得,一定要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裡。

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開始要與AMD合作,打造自動駕駛晶片。只有在晶片端和軟體端深度定制和結合,才有可能打造出最佳的用戶體驗。

在未來,有能力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汽車巨頭,定將擁有自身的晶片設計能力、系統軟體研發能力、服務運營能力。

商業模式也將發生巨變。傳統車企,僅有靠賣車和零配件的盈利模式。未來的車企,更大利潤來源,將會源于諸如共用出行、使用者的增值服務上。

汽車企業將會從硬體的製造和銷售公司,徹底轉變為運營和服務的公司。

企業的組織模式也將會發生變化。未來的車企,IT系統將會打通到研發、製造、供應鏈、銷售網路、員工和使用者的方方面面。資訊的流通將不會像現在以樹狀的方式傳輸,而是以網狀共用,資訊技術將極大擴大企業的管理半徑和幅度,也將極大改善決策流程和提升決策效率。

終端的員工將會被賦予更大的決策許可權,無論是研發、採購、銷售還是運營,客戶與企業決策者的距離將大幅度縮短,用戶的體驗和利益將會是整個商業模式設計中最重要的點加以突出。創業文化、主人翁意識,流淌在企業運營的血液中,官僚主義、打工心態、山頭主義無時不刻成為打壓的重點。

被固有利益體系、供應體系捆綁的“創新者窘境”這樣的魔咒,在汽車產業會失效嗎?但願如此,希望有那麼一兩家“百年巨象”在這輪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革中轉型成功,但在此之前,他們要打破上述所有挑戰,方能改變宿命。

一個全球領先的智慧駕駛飛行器新晉獨角獸,

一個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LiDAR新晉獨角獸。

寶傑專注投資佈局全球最佳創新公司,預期收益是十倍起步的!

跟隨世界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

佈局人工智慧、無人駕駛、虛擬實境板塊全球頂級標的,通過投資頂尖科技改變世界和中國中產階級的命運

不要錯過這個最好的時代,玩PE的黃金5年!

500萬本金,轉型玩PE,5-8年後超過1-1.5億身價,絕對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