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審美要從娃娃抓起,中秋節是什麼,孩子知道嗎?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故名,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古時候,因為科技不夠發達,人們只能用神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於是就有了各種神!

中秋有個賞月的習俗,這是在唐朝沿襲至今的。唐朝可以說是繁榮昌盛的,

文人雅士自然數不勝數,於是乎在每年的中秋佳節,文人雅士就會聚在一起吟詩作對

中秋節的由來與典故傳說

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但最美的還是源自中秋節,兩個典故的傳說,全世界地球人都應該知道的,下面小編就一一道來:

中秋典故之一——嫦娥奔月,中秋節日由來

說起中秋佳節,在中國,人們便會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流傳幾個年了,

至今仍為地球人所喜聞樂道,成為中秋由來起源的典故。

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美貌非凡.後羿的妻子,相傳後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覽冥訓》中說,後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仙了,身不由主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在那荒蕪的月宮之中度著無邊的寂寞歲月.

中秋典故之二——“祝捷餅”月餅雛名

中秋節的第一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傳說很多,較流行的觀點是出現在唐朝。

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

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淵委任當時著名將領李靖為北征總指揮(行軍總管),反擊突厥,最終得勝。

李靖凱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當晚有吐魯番人向李淵獻餅祝捷。據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由此而來,並由宮中傳到民間。

不同階段的孩子的世界總是單純而美好的,文化的薰陶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希望家長們和您的孩子一起共度良宵美景!放慢腳步,細品一枚月餅,讓心隨月光起舞,不負秋日好時光。

並由宮中傳到民間。

不同階段的孩子的世界總是單純而美好的,文化的薰陶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希望家長們和您的孩子一起共度良宵美景!放慢腳步,細品一枚月餅,讓心隨月光起舞,不負秋日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