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視點」創新,勢在必行:美國是如何“居安思危”的?

“研究工作已趨於集中;它也變得更正規,更複雜,更昂貴。

”——德懷特·D·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1961年在軍工聯合體的演講

“我們的未來——不管是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還是利用清潔能源,也不管是保護我們的安全還是在全球經濟中獲得成功——都取決於美國作為世界科學發明與技術創新的引擎所起的作用。”——2010年1月6日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在“創新教育”活動暨“科學教學與指導獎”頒獎活動上的發言

勢在必行的創新

領導力和國家安全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具創新精神的社會。創新已經成為支撐美國國力和國際領導力的一個關鍵性因素。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宣稱“科學發明與技術創新給美國領導階層賦予了一種能保衛我們的軍事利益、推進我們的經濟以及改善人類境況的競爭優勢。

”隨著美國在其它領域上的壓倒性優勢——20世紀的一大特點——已相對減弱,此創新要求已變得越來越關鍵。

經濟上:雖然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預計其經濟總量會被中國趕超。 美國的人均收入低於多個國家,中等家庭的真實收入自1999年以來實際已下降。

軍事上:雖然美國軍隊擁有無與倫比的實力,但由伊拉克、阿富汗、ISIS、全世界的反恐需求、俄羅斯在烏克蘭及其它地方的軍事行動以及中國在其東南部海域的對抗構成的挑戰均表明美國軍隊面臨著多種不同的需求。

如果在防禦能力上無創新,美國將面臨技術對峙,失去半個多世紀以來保持的優勢。

意識形態上:美國將面臨中國、俄羅斯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國際自由秩序的一部分穆斯林人的所謂“地緣政治不滿”。例如,中國已禁止學校向學生傳播西方理念。俄羅斯已強勢鎮壓了言論自由,

並經常批評美國及西方自由主義模式。 ISIS已拒絕所有的國際規範,還實施了殘忍的破壞性行為。

在資訊領域,中國、俄羅斯和ISIS(以及其它重要的行為者)都在限制言論自由,也都充分利用了互聯網能力。中國的“防火長城“有效地限制了供中國平民使用的資訊。俄羅斯首先制定了新的數字媒體要求,進一步限制了言論自由,與此同時還建立了有效的宣傳管道,

例如目前在很多國家使用的RT網路。 ISIS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招募和宣傳。

雖然美國的霸權地位比過去弱了幾分,但美國仍是全世界的領導者,還擁有很多優勢。創新能力是美國的一個重要支柱,很可能對於決定美國將來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回顧過去30年,美國企業已在整個經濟體系中推出了重要的創新技術。一些創新(例如全球定位系統)在社會中已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人們幾乎忘了在短短幾十年前這些技術還未在商業市場上露面。

但如今,這些創新不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還有助於催生新的創新,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其它的創新——例如網上購物和快遞(亞馬遜等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在成為美國人生活的常見特徵。同樣,智慧手機不僅成為我們隨身攜帶的強大的電腦系統,還有可能影響全國和各城市的人口分佈,因為很多工作人員已不再需要”坐班“。當然,前面提到的只是由微軟、蘋果、IBM、穀歌、思科( Cisco)、威瑞森(Verizon)、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美國公司領導的資訊與互聯網革命(以及臉書和推特等社交媒體中的革命)的一部分。但創新不僅僅存在於資訊系統。其它部門也在發生翻天巨變。這些部門的創新領導者將獲得競爭優勢,同時塑造未來世界。這些部門包括:

• 能源——葉岩氣革命改變了世界能源形勢及其地緣政治;

• 機器人——無人機製造以及其他目前仍在開發中的機器人能力;

• 3D列印——大小企業都在使用,有助於重組美國製造業;

• 基因組及其他生物學進展——可能帶來新的治療方案,包括最近宣佈的潛在新型抗生物質;

創新能力是美國的一個重要支柱,很可能對於決定美國將來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 納米技術——能夠在材料中形成新特性,從而得到基於新的磁力特性、電學特性和光學特性的重要的新構造方法或設計;

• 生物/資訊技術介面——給那些裝義肢、癱瘓和失明的人帶來了非凡的能力,在將來可能用於增強整個人類的能力;

• 量子計算——能夠解決很複雜的問題,將徹底改革企業和政府的分析、預測及設計方面。

如前所述,即使美國已在一些領域失去了霸主地位,美國仍是創新領導者。 但美國維持領導力和實力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將來是否仍是創新領導者。美國的官員和評論員已敲響了警鐘。國防副部長已公開發表,在美國,“技術優越性正在下滑……因此一切都取決於創新,取決於美國是否能始終領先于潛在的對手。”美國能源創新理事會強烈建議“美國面臨的挑戰尺度需要美國在能源創新投資上實現階躍變化”。

其它行業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例如,在藥品行業,一位藥業參與者說“很難找到能防治傳染病的新藥……沒有足夠的動機來激勵這個行業從事10年或15年的研究”。事實上,一位有見識的評論員甚至斷言,在“過去30年裡”,美國已出現“創業者滑坡 ”,因此“面臨著失去全球創新領導者地位的風險”。 雖然根據上述創新成果來看,“在過去30年裡就已滑坡”的結論顯得站不住腳,但美國未來會怎麼樣尚不確定。

我們很容易看到,在全球化的多極世界裡,美國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正如國防科學委員會所述:

“雖然美國仍是全世界的技術領導者,但與其它國家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全球技術狀況預測表明,美國不應當指望在所有技術領域都佔據無可爭議的領導地位。”

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就像國防科學委員會所指出的那樣——“在全世界的基礎研究中,美國國外的基礎研究份額正在逐漸增加。”雖然這會帶來有利的方面,例如那位利用傳統中藥治療瘧疾的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所做的工作,但國外研究成果增多這一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仍顯而易見。

例如,美國可能無法利用在中國、俄羅斯等國出現的創新。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實力,例如,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中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而蘇聯在冷戰期間大力開發了軍事技術。

國防部長說,“確實,曾經被最強大的軍隊長期掌控的技術現在已落入以前實力稍差的軍隊(甚至是非國家行為者)手中。俄羅斯、中國等國正在實現軍隊現代化,努力縮小與我們的差距,企圖侵蝕我們在海洋、陸地、天空、太空和網路空間等每個領域的優越性。”

這並不是說這些國家現在已成為可怕的創新競爭對手,而是要指出,隨著中國的經濟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過去10年裡大幅度地發展,這種變化趨勢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出現。美國能源創新理事會在上面提到的報告中強調了這一點:

這些事件如今威脅著美國的未來競爭力。雖然美國總的來說在能源技術專利上保持著明顯的領先優勢,但其它國家的公司也在加入競爭。例如,中國在公共RD&D(研究、開發和部署)投資上與美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在能源方面。 德國正在增加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及70家不同研究機構的經費投入。這些研究機構各自圍繞一個戰略領域組建起來,旨在開發實用技術,尤其是能源技術。美國必須為競爭更激烈的經濟未來做好積極準備,並加大創新投資——因為其它國家也在增加它們的創新投資。”

總而言之,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美國需要集中精力增強創新能力,以保持其國際領導地位和國家安全能力。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電話:010-68893411

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以至於人們幾乎忘了在短短幾十年前這些技術還未在商業市場上露面。

但如今,這些創新不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還有助於催生新的創新,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其它的創新——例如網上購物和快遞(亞馬遜等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在成為美國人生活的常見特徵。同樣,智慧手機不僅成為我們隨身攜帶的強大的電腦系統,還有可能影響全國和各城市的人口分佈,因為很多工作人員已不再需要”坐班“。當然,前面提到的只是由微軟、蘋果、IBM、穀歌、思科( Cisco)、威瑞森(Verizon)、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美國公司領導的資訊與互聯網革命(以及臉書和推特等社交媒體中的革命)的一部分。但創新不僅僅存在於資訊系統。其它部門也在發生翻天巨變。這些部門的創新領導者將獲得競爭優勢,同時塑造未來世界。這些部門包括:

• 能源——葉岩氣革命改變了世界能源形勢及其地緣政治;

• 機器人——無人機製造以及其他目前仍在開發中的機器人能力;

• 3D列印——大小企業都在使用,有助於重組美國製造業;

• 基因組及其他生物學進展——可能帶來新的治療方案,包括最近宣佈的潛在新型抗生物質;

創新能力是美國的一個重要支柱,很可能對於決定美國將來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 納米技術——能夠在材料中形成新特性,從而得到基於新的磁力特性、電學特性和光學特性的重要的新構造方法或設計;

• 生物/資訊技術介面——給那些裝義肢、癱瘓和失明的人帶來了非凡的能力,在將來可能用於增強整個人類的能力;

• 量子計算——能夠解決很複雜的問題,將徹底改革企業和政府的分析、預測及設計方面。

如前所述,即使美國已在一些領域失去了霸主地位,美國仍是創新領導者。 但美國維持領導力和實力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將來是否仍是創新領導者。美國的官員和評論員已敲響了警鐘。國防副部長已公開發表,在美國,“技術優越性正在下滑……因此一切都取決於創新,取決於美國是否能始終領先于潛在的對手。”美國能源創新理事會強烈建議“美國面臨的挑戰尺度需要美國在能源創新投資上實現階躍變化”。

其它行業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例如,在藥品行業,一位藥業參與者說“很難找到能防治傳染病的新藥……沒有足夠的動機來激勵這個行業從事10年或15年的研究”。事實上,一位有見識的評論員甚至斷言,在“過去30年裡”,美國已出現“創業者滑坡 ”,因此“面臨著失去全球創新領導者地位的風險”。 雖然根據上述創新成果來看,“在過去30年裡就已滑坡”的結論顯得站不住腳,但美國未來會怎麼樣尚不確定。

我們很容易看到,在全球化的多極世界裡,美國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正如國防科學委員會所述:

“雖然美國仍是全世界的技術領導者,但與其它國家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全球技術狀況預測表明,美國不應當指望在所有技術領域都佔據無可爭議的領導地位。”

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就像國防科學委員會所指出的那樣——“在全世界的基礎研究中,美國國外的基礎研究份額正在逐漸增加。”雖然這會帶來有利的方面,例如那位利用傳統中藥治療瘧疾的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所做的工作,但國外研究成果增多這一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仍顯而易見。

例如,美國可能無法利用在中國、俄羅斯等國出現的創新。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實力,例如,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中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而蘇聯在冷戰期間大力開發了軍事技術。

國防部長說,“確實,曾經被最強大的軍隊長期掌控的技術現在已落入以前實力稍差的軍隊(甚至是非國家行為者)手中。俄羅斯、中國等國正在實現軍隊現代化,努力縮小與我們的差距,企圖侵蝕我們在海洋、陸地、天空、太空和網路空間等每個領域的優越性。”

這並不是說這些國家現在已成為可怕的創新競爭對手,而是要指出,隨著中國的經濟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過去10年裡大幅度地發展,這種變化趨勢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出現。美國能源創新理事會在上面提到的報告中強調了這一點:

這些事件如今威脅著美國的未來競爭力。雖然美國總的來說在能源技術專利上保持著明顯的領先優勢,但其它國家的公司也在加入競爭。例如,中國在公共RD&D(研究、開發和部署)投資上與美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在能源方面。 德國正在增加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及70家不同研究機構的經費投入。這些研究機構各自圍繞一個戰略領域組建起來,旨在開發實用技術,尤其是能源技術。美國必須為競爭更激烈的經濟未來做好積極準備,並加大創新投資——因為其它國家也在增加它們的創新投資。”

總而言之,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美國需要集中精力增強創新能力,以保持其國際領導地位和國家安全能力。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電話:010-68893411

郵箱:dkyxueba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