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熬夜會使人發胖?看完這個實驗,我再也不敢晚睡了……

9月25日,曾被評為“全球最胖女性”

埃及姑娘艾提去世,年僅37歲

艾提的體重曾達1000斤,

20多年來她從未離開過家門,

就連上一次下地走路,

也是25年前的事了

變瘦變美

是很多年輕女孩的夢想

誰會拒絕維密模特一樣的大美腿呢?

大家都知道,

要減掉體重無非就是控制飲食+運動

但是還有一樣東西被許多人忽視了!

就是睡!覺!

最近在《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現代人們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希望——減肥,可能恰恰藏匿在睡眠當中。美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熬夜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組成,會增加膳食脂肪酸的攝取以及脂肪的儲存,從而誘發肥胖。

什麼?本編一直瘦不下來,

原因竟是熬夜!

21世紀的人類,正在進入一種大失眠時代。《2017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調查了近6萬10歲至45歲的人群。結果顯示:僅有5%受訪者作息規律。

從整體的睡眠狀況來看,76%的受訪者表示入睡困難,其中超過13%的人甚至感覺處在痛苦狀態,只有24%的受訪者表示睡眠整體狀況不錯。能“一覺到天亮”的人堪稱是上帝的寵兒,這樣的青年人只有11%,其他受訪者都表示會半夜醒來。

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研究報告:肥胖已經取代煙草,成為全球人健康的第一大威脅。

最近的一期《科學》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免疫研究所的Lora V. Hooper教授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打破晝夜節律,會導致腸道菌群中的一種細菌變得強大,從而通過一系列信號傳導,

促進小鼠攝取更多的膳食脂肪酸(我們每日所吃各種食物含油脂的總和),並且儲存脂肪。

這個機制,涉及到腸道中的一種細菌——帶有鞭毛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它們可以產生鞭毛蛋白或者脂多糖等物質。

實驗室裡,在該睡覺時睡不著的小鼠,體內的腸道菌群悄然發生變化:

腸道微生物中的絕大部分革蘭氏陰性細菌,產生了更多的鞭毛蛋白以及脂多糖;這些物質能夠穿過腸屏障,

到達腸粘膜內部;它們與腸粘膜下方的免疫細胞相互作用。

通過一系列的信號轉導,這些物質啟動了小鼠小腸上皮細胞中的信號轉導與轉錄因數3(STAT3),促進小鼠小腸上皮細胞對高熱量食物的攝取,並且更加喜歡存儲脂。

最直接的結果是:小鼠最終發胖。

雖然這項實驗的物件是小鼠,但是之前的大量研究也已經發現:經常熬夜,同樣會使人類腸道微生物的組成發生顯著的變化,從而引起肥胖等各種代謝相關疾病。

睡不好,睡不夠,還是會和吃聯繫起來,結果也還是:讓你胖。

一項meta分析(薈萃分析,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收集得到的多項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和概括)發現:相比睡眠充足的受試者,睡眠剝奪的人,在接下來的24小時中平均會多攝入385千卡的熱量,相當於一份麥香雞漢堡。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者曾經進行了實驗。參與試驗的是14名男性,體重正常。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一整晚上不給睡覺;一組正常睡眠。

這些食品都是研究人員事先準備好的:其中有20種高熱量的食物和20種低熱量的食物。

網路配圖

研究人員還測定了參與者血液中饑餓激素(人體分泌出來的一種激素,它能令人對食物產生格外的好感)的濃度水準,發現完全睡眠剝奪後血液中饑餓激素濃度水準更高。

同樣受到睡眠缺乏感擾的,是與饑餓激素功能相反的瘦素。

瘦素的主要功能在於調節熱量的攝入,它會抑制機體攝入食物,增加能量釋放。2004年,發表在《內科學年鑒》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成年男性連續兩晚睡眠時間只有4小時的話,體內的瘦素濃度即會下降18%。這足以令機體認為饑荒來臨了,並促使身體大量進食,儘快儲存脂肪。

網路配圖

那麼,到底怎麼睡才是最科學的呢?

有一種睡法,是跟村上春樹學的——他每天9點睡覺,淩晨4點起床寫作。

在現實生活中,本編認識一個小朋友的媽媽,也有相似的作息。

“為了哄兒子睡覺,我就和他一起8、9點鐘睡覺,然後淩晨3、4點我就醒了。”她說那個時間實在是非常誘人了,“淩晨那個時候,特別清靜,沒有人給我打電話、發微信,我完全可以高效率地做自己的事情。”

有一位香港學者叫梁錫華,他以前寫過一篇散文叫《不與時人爭奪》,大概意思是說,香港地那麼貴,我們就把學校搬到偏遠的地方去;高峰時間大家都這麼忙,我就利用淩晨的時間。

記者特地問過一位元中醫,他覺得這種錯時的睡眠方法,大致還是科學的,“只要別太早起來,以免在淩晨錯過肝臟排毒的時間。”

作家王蒙先生也講過睡眠這個事情。那個時候竇文濤老跟他講睡不著,王蒙一語中的說:“你呀,就是太靈了,你應該鈍一點。”神經衰弱的人,就是因為太敏感。你變得鈍感力強一點,會更幸福一點。

王蒙說完就自己要去睡午覺了,竇文濤說:“這種零敲碎打的時間,我又很難睡著。”

王蒙講了一種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你睡不著,你躺在床上得那麼想,你實際上睡著了,你以為你沒睡著,那是你做夢呢。”

這真是莊周夢蝶啊。再推而廣之講,人生就是一場大夢,你從來就沒醒過來,你還失眠個什麼勁兒。趕緊洗洗睡吧。

從而引起肥胖等各種代謝相關疾病。

睡不好,睡不夠,還是會和吃聯繫起來,結果也還是:讓你胖。

一項meta分析(薈萃分析,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收集得到的多項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和概括)發現:相比睡眠充足的受試者,睡眠剝奪的人,在接下來的24小時中平均會多攝入385千卡的熱量,相當於一份麥香雞漢堡。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者曾經進行了實驗。參與試驗的是14名男性,體重正常。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一整晚上不給睡覺;一組正常睡眠。

這些食品都是研究人員事先準備好的:其中有20種高熱量的食物和20種低熱量的食物。

網路配圖

研究人員還測定了參與者血液中饑餓激素(人體分泌出來的一種激素,它能令人對食物產生格外的好感)的濃度水準,發現完全睡眠剝奪後血液中饑餓激素濃度水準更高。

同樣受到睡眠缺乏感擾的,是與饑餓激素功能相反的瘦素。

瘦素的主要功能在於調節熱量的攝入,它會抑制機體攝入食物,增加能量釋放。2004年,發表在《內科學年鑒》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成年男性連續兩晚睡眠時間只有4小時的話,體內的瘦素濃度即會下降18%。這足以令機體認為饑荒來臨了,並促使身體大量進食,儘快儲存脂肪。

網路配圖

那麼,到底怎麼睡才是最科學的呢?

有一種睡法,是跟村上春樹學的——他每天9點睡覺,淩晨4點起床寫作。

在現實生活中,本編認識一個小朋友的媽媽,也有相似的作息。

“為了哄兒子睡覺,我就和他一起8、9點鐘睡覺,然後淩晨3、4點我就醒了。”她說那個時間實在是非常誘人了,“淩晨那個時候,特別清靜,沒有人給我打電話、發微信,我完全可以高效率地做自己的事情。”

有一位香港學者叫梁錫華,他以前寫過一篇散文叫《不與時人爭奪》,大概意思是說,香港地那麼貴,我們就把學校搬到偏遠的地方去;高峰時間大家都這麼忙,我就利用淩晨的時間。

記者特地問過一位元中醫,他覺得這種錯時的睡眠方法,大致還是科學的,“只要別太早起來,以免在淩晨錯過肝臟排毒的時間。”

作家王蒙先生也講過睡眠這個事情。那個時候竇文濤老跟他講睡不著,王蒙一語中的說:“你呀,就是太靈了,你應該鈍一點。”神經衰弱的人,就是因為太敏感。你變得鈍感力強一點,會更幸福一點。

王蒙說完就自己要去睡午覺了,竇文濤說:“這種零敲碎打的時間,我又很難睡著。”

王蒙講了一種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你睡不著,你躺在床上得那麼想,你實際上睡著了,你以為你沒睡著,那是你做夢呢。”

這真是莊周夢蝶啊。再推而廣之講,人生就是一場大夢,你從來就沒醒過來,你還失眠個什麼勁兒。趕緊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