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13期—奧地利:曾經搞世界,現在搞音樂

入榜標準:

1、西元1500年以來的帝國與王國(狹義帝國)、殖民帝國(廣義帝國);

2、帝國在今天有廣被認可的繼承國;

3、在下圖中,即1914年世界瓜分完畢時,帝國或其繼承國依然保持獨立。

1914年形勢圖

往期回顧:

詳情請查閱前期各國對應文章

第13期:奧地利

奧地利人口800多萬,面積8萬平方公里,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

誰曾想這麼個小國,

曾是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的一員呢?

部分八國聯軍侵華士兵

奧地利人主要是日爾曼人,因此古代長期與德國歷史混在一起。

奧地利的奠基者是歐洲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今法國的阿爾薩斯,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小諸侯。

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魯道夫一世當選羅馬人民的國王(未加冕),家族第一次擔任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相當於德意志領袖)。

1278年,魯道夫一世正式奪下奧地利。此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奧地利至一戰結束的1918年。

德意志地區的神聖羅馬帝國

佔有奧地利之後,哈布斯堡家族逐漸失去瑞士地區的家族基地,基地被迫轉移到奧地利的維也納,哈布斯堡家族也因此被稱為奧地利家族。

哈布斯堡通過武力和聯姻積極擴張領土,逐漸展現帝國姿態。

1438年,哈布斯堡家族重登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此後直至1806年,神羅皇位基本被哈布斯堡家族壟斷。

1519~1556年,通過聯姻關係,查理五世同時擔任奧地利和西班牙國王,兩個強大國家一時間合為哈布斯堡帝國,

稱霸歐洲。

1547年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領地示意圖

1526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奪取波西米亞,並與奧斯曼帝國爭奪匈牙利。

1683年,奧地利在波蘭援軍配合下,在維也納之戰擊敗不可一世的奧斯曼軍隊。1699年,奧地利迫使奧斯曼割讓整個匈牙利給奧,

這是奧斯曼第一次向歐洲國家割讓領土。

輝煌的勝利奠定了奧地利在中歐的霸權。

從此至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覆亡之前,強大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便等同於神聖羅馬帝國。

1804年,神羅皇帝的弗蘭茨於將奧地利大公國升格為奧地利帝國,弗蘭茨自稱奧地利皇帝。1806年,拿破崙廢止神聖羅馬帝國。

1815年,拿破崙戰爭最終結束,奧地利與英國、俄羅斯並列成為反法三巨頭。同年結束的維也納會議重新規劃了歐洲版圖,奧地利獲得大量領土,其權勢和聲望也達到頂峰。

奧地利成為歐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第二大國和外交第一大國,位列歐洲五大列強(英、法、普、奧、俄)之一。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規劃的歐洲版圖

1867年,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決定性擊敗了奧地利,將奧地利逐出德意志。1871年普魯士單獨建立德意志德國。

戰敗暴露了奧地利帝國外強中乾的本質。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因此蠢蠢欲動,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做出妥協,將帝國改組成共主聯邦——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1867~1918年)仍然是個世界強權,面積次於俄羅斯列歐洲第二,人口次於俄、德,列歐洲第三。

奧與英、美、德、法、意、俄、日組成世界八大列強。八大列強於1900年入侵中國,並瓜分4.5億兩白銀賠款。

奧匈帝國

奧地利帝國(1804~1918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民族問題。

帝國光主要的民族就有12個,主體的日爾曼人(24%)和匈牙利人(20%)占比都不高。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流行,各民族獨立意識不斷發酵。

哈布斯堡皇帝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精通各民族20餘種語言,以照顧各民族感情並處理各民族事物,艱難維繫著龐大的帝國。

1918年,奧匈帝國站錯隊,輸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民族自決原則下,各民族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哈布斯堡家族結束了對奧地利600多年的統治,奧匈帝國裂解,奧地利進入共和時代。

一戰後奧匈帝國領土上的新國家

一戰帝國瓦解,奧地利徹底淪為小國。

1938年,德國實現德奧合併;1945年二戰結束,奧地利又被同盟國佔領長達10年。

1955年,奧地利實現獨立,隨即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不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

二、疆域縮水

查理五世時代的哈布斯堡帝國自然是最大的,但他的繼承國包含西班牙和奧地利,故不取。

本文取奧地利帝國時期(1804~1867年)最大面積為奧地利近代疆域的巔峰。

巔峰疆域:69.87萬平方公里

現代疆域:8.38萬平方公里

疆域減少:61.49萬平方公里(丟失領土為現代疆域的7.34倍)

疆域縮水率: 88%

今日奧地利

三、結語

奧地利如今是個發達富裕的中歐小國, 首都維也納是著名的音樂之都。

提起奧地利人,大家常會想起莫札特、舒伯特、施特勞斯這樣的音樂家,還有薛定諤、佛洛德、哥德爾這樣的科學家,當然,還有希特勒。看來哈布斯堡不但開創了一個軍事帝國,也建立了一個文化帝國。

也許奧地利帝國的消逝對哈布斯堡皇帝是件好事,否則還得可憐地學習20多種語言,想想都頭疼。

如今吃著牛排聽著歌,生活豈不是美滋滋。

維也納金色大廳

榜單更新:

詳情請參照往期圖文

弗蘭茨自稱奧地利皇帝。1806年,拿破崙廢止神聖羅馬帝國。

1815年,拿破崙戰爭最終結束,奧地利與英國、俄羅斯並列成為反法三巨頭。同年結束的維也納會議重新規劃了歐洲版圖,奧地利獲得大量領土,其權勢和聲望也達到頂峰。

奧地利成為歐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第二大國和外交第一大國,位列歐洲五大列強(英、法、普、奧、俄)之一。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規劃的歐洲版圖

1867年,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決定性擊敗了奧地利,將奧地利逐出德意志。1871年普魯士單獨建立德意志德國。

戰敗暴露了奧地利帝國外強中乾的本質。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因此蠢蠢欲動,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做出妥協,將帝國改組成共主聯邦——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1867~1918年)仍然是個世界強權,面積次於俄羅斯列歐洲第二,人口次於俄、德,列歐洲第三。

奧與英、美、德、法、意、俄、日組成世界八大列強。八大列強於1900年入侵中國,並瓜分4.5億兩白銀賠款。

奧匈帝國

奧地利帝國(1804~1918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民族問題。

帝國光主要的民族就有12個,主體的日爾曼人(24%)和匈牙利人(20%)占比都不高。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流行,各民族獨立意識不斷發酵。

哈布斯堡皇帝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精通各民族20餘種語言,以照顧各民族感情並處理各民族事物,艱難維繫著龐大的帝國。

1918年,奧匈帝國站錯隊,輸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民族自決原則下,各民族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國家。

哈布斯堡家族結束了對奧地利600多年的統治,奧匈帝國裂解,奧地利進入共和時代。

一戰後奧匈帝國領土上的新國家

一戰帝國瓦解,奧地利徹底淪為小國。

1938年,德國實現德奧合併;1945年二戰結束,奧地利又被同盟國佔領長達10年。

1955年,奧地利實現獨立,隨即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不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

二、疆域縮水

查理五世時代的哈布斯堡帝國自然是最大的,但他的繼承國包含西班牙和奧地利,故不取。

本文取奧地利帝國時期(1804~1867年)最大面積為奧地利近代疆域的巔峰。

巔峰疆域:69.87萬平方公里

現代疆域:8.38萬平方公里

疆域減少:61.49萬平方公里(丟失領土為現代疆域的7.34倍)

疆域縮水率: 88%

今日奧地利

三、結語

奧地利如今是個發達富裕的中歐小國, 首都維也納是著名的音樂之都。

提起奧地利人,大家常會想起莫札特、舒伯特、施特勞斯這樣的音樂家,還有薛定諤、佛洛德、哥德爾這樣的科學家,當然,還有希特勒。看來哈布斯堡不但開創了一個軍事帝國,也建立了一個文化帝國。

也許奧地利帝國的消逝對哈布斯堡皇帝是件好事,否則還得可憐地學習20多種語言,想想都頭疼。

如今吃著牛排聽著歌,生活豈不是美滋滋。

維也納金色大廳

榜單更新:

詳情請參照往期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