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16期—法國:控制欲最強的殖民帝國

入榜標準:

1、西元1500年以來的帝國與王國(狹義帝國)、殖民帝國(廣義帝國);

2、帝國在今天有廣被認可的繼承國;

3、在下圖中,即1914年世界瓜分完畢時,帝國或其繼承國依然保持獨立。

1914年世界形勢圖

往期回顧:

詳情請查閱前期各國對應文章

第16期:法國

前面講過法國的“好兄弟”德國:

領土縮水最嚴重國家—第14期—德國:挑戰世界又浴火重生的不死鳥

法德兩國的形成均與法蘭克王國息息相關。

一、法國簡史

法蘭西的意思是法蘭克人居住的地方,而法蘭克人卻是日爾曼人。

法國人主要是古代高盧人後裔。西元前6世紀左右,凱爾特人的一支進入法國並繁衍生息,這些凱爾特人即高盧人,他們居住的地方也被稱為高盧。高盧深受羅馬、希臘文化影響,但也逐漸與強大的羅馬發生衝突。

西元前3世紀凱爾特人分佈區

西元前50年,凱撒徹底征服高盧,高盧成為羅馬的一部分,文化和語言也逐漸被同化。羅馬帝國崩潰後,高盧被多個日爾曼人部落入侵。

最終法蘭克王國統一了高盧。西元800年前後,查理曼大帝在位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幾乎統一西歐,

法國只是它的一部分。

西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分為東法蘭克、中法蘭克和西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最終演變成法國,而東法蘭克演變成德國。

法蘭克王國的崛起、擴張與分裂

9至10世紀,西法蘭克飽受維京人入侵之苦。

因為來自北方,

法蘭克人稱維京人為諾曼人(即“北人”:Norsemen)。封建分封下,西法蘭克力量分散,國王無力對抗,最終割讓塞納河下游土地給諾曼人,形成諾曼第公國。

在對抗諾曼人的鬥爭中,巴黎伯爵羅貝爾家族因為英勇表現和戰功,獲得巨大威望,逐漸崛起,成為法國卡佩王朝的前身。

紅色為諾曼人征服過的地方

西元987年,西法蘭克加洛林王朝絕嗣。是年,法蘭西公爵、巴黎伯爵于格·卡佩(羅伯爾家族)繼承法蘭克王座,開啟卡佩王朝,這被視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1190年,腓力二世自立為“法蘭西國王”,首次使用“法蘭西”作為國名,並沿用至今。

卡佩王朝的後代又建立瓦盧瓦王朝和波旁王朝,統治法蘭西直到法國大革命,加上王朝復辟時期(1815~1848年),卡佩王系統治法國長達800多年。

卡佩王朝建立者——於格·卡佩

中世紀的法蘭西王國面臨諸侯割據、黑死病侵襲以及英格蘭入侵等多種危機。

1337年至1453年,法蘭西王國英格蘭王國進行了長達116年的百年戰爭。法國作為主戰場,遭受巨大摧殘。

但是戰爭的最終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法蘭西民族意識逐漸形成,法國王權也在戰爭中得到加強,為日後稱霸歐洲奠定基礎。

聖女貞德扭轉百年戰爭的形勢,使法國反敗為勝

進入近代,法國也爭霸歐陸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海外的殖民擴張。

1648年,法國贏得三十年戰爭,獲得歐陸霸權。在隨後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權勢達到頂峰。

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後,法國歷經一連串對外擴張的戰爭,如法荷戰爭(1672-1678),大同盟戰爭(1688-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1713)。法國本土的疆域穩定擴張。

路易十四時代法國本土擴張

法蘭西王國在北美、西非和印度等地也大量開拓殖民地,其中以法屬北美為最。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建立,其疆域廣達810萬平方公里。

路易十四晚期開始,法國開始逐漸走下坡路。而與英國的殖民衝突,也讓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瓦解。

法國在七年戰爭(1756-1763)中失敗,法國失去霸權地位,並被英國奪去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法國國力大為衰退。

七年戰爭中的英法

1789年,由於尖銳的階級矛盾,法國大革命爆發;

1792年,法蘭西波旁王朝被推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並率領法國重新制霸歐洲;

1815年拿破崙退位,第一帝國終結,法國征服的領土全被剝奪,海外殖民地更是喪失殆盡。

拿破崙與他的拿破崙帝國

法國的霸權之夢回到起點,而法國的共和之路也頗為艱難。

1815年波旁王朝在拿破崙下臺後復辟;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七月王朝上臺;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至此,卡佩王系對法國的統治終結);1852年,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侄子)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廢止;1870年普法戰爭時,法國通過九月革命推翻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並持續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攻滅。

第三共和國時期,歐洲步入新帝國主義時期,法國也重新參與到全球範圍內對於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爭奪。19世紀至20世紀,法國奪得幅員遼闊的殖民地(尤其在非洲),領土遍佈全球,建立了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1914~1918年,法國付出慘重代價獲得一戰勝利。1919年法國作為戰勝國參與了對戰敗國德國、土耳其的瓜分,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發展到頂峰,疆域達1289.8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8.6%

1919~1940年的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1940年,納粹德國終結第三共和國;1946年,法國重建第四共和國;1958年,戴高樂組建第五共和國,並延續至今。

法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第二次有點水),領土權益獲得很大保障。法國對殖民地的控制欲也非常強,對殖民地施行強力的同化政策。二戰複國不久,法國就立刻用武力去恢復對昔日殖民地的控制。

但很快法國就先後陷入越南和阿爾及利亞戰場泥潭,付出慘重代價。最終,戴高樂重新上臺並改組國家,施行去殖民化政策,准許阿爾及利亞等廣大殖民地獨立,但法國對前殖民地保留巨大影響力。

目前的法國領土

如今,法國依然保留著很多海外領土,法國的疆域因此跨越歐洲、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依然是個小型的日不落帝國。

二、疆域縮水

法國近代疆域在1919~1940年處於頂峰,殖民地面積達到1234.7萬平方公里,加上本土就是1289.8萬平方公里。

巔峰疆域:1289.8萬平方公里

現代疆域:67.48萬平方公里(其中歐洲本土約55.1萬平方公里)

疆域縮水率: 94.8%

回顧下法蘭西日不落帝國(綠色為第一殖民帝國,藍色為第二殖民帝國):

法國曾經的殖民地

三、結語

法國王國的崛起,依靠的是強大的中央王權和統一的法蘭西民族主義。一個國家唯有團結,才能迸發力量,才能獲得快速發展。

如今,法國不但保留了諸多海外領地,對前法國殖民地也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力,這與法國的殖民地政策相關。法國對自己的文化高度自信,對殖民地也施行與本土同樣的行政與教育。強大的法國文化輸出也成為同化利器,殖民地人民對法國的認同非常高。

所以,國家崛起不但需要武力強大,也需要文化和制度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高水準與活力,保持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國家的威望和統治才能長盛不衰。

法語文化圈

榜單更新:

詳情請查閱前期各國對應文章

卡佩王朝建立者——於格·卡佩

中世紀的法蘭西王國面臨諸侯割據、黑死病侵襲以及英格蘭入侵等多種危機。

1337年至1453年,法蘭西王國英格蘭王國進行了長達116年的百年戰爭。法國作為主戰場,遭受巨大摧殘。

但是戰爭的最終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法蘭西民族意識逐漸形成,法國王權也在戰爭中得到加強,為日後稱霸歐洲奠定基礎。

聖女貞德扭轉百年戰爭的形勢,使法國反敗為勝

進入近代,法國也爭霸歐陸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海外的殖民擴張。

1648年,法國贏得三十年戰爭,獲得歐陸霸權。在隨後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權勢達到頂峰。

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後,法國歷經一連串對外擴張的戰爭,如法荷戰爭(1672-1678),大同盟戰爭(1688-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1713)。法國本土的疆域穩定擴張。

路易十四時代法國本土擴張

法蘭西王國在北美、西非和印度等地也大量開拓殖民地,其中以法屬北美為最。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建立,其疆域廣達810萬平方公里。

路易十四晚期開始,法國開始逐漸走下坡路。而與英國的殖民衝突,也讓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瓦解。

法國在七年戰爭(1756-1763)中失敗,法國失去霸權地位,並被英國奪去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法國國力大為衰退。

七年戰爭中的英法

1789年,由於尖銳的階級矛盾,法國大革命爆發;

1792年,法蘭西波旁王朝被推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並率領法國重新制霸歐洲;

1815年拿破崙退位,第一帝國終結,法國征服的領土全被剝奪,海外殖民地更是喪失殆盡。

拿破崙與他的拿破崙帝國

法國的霸權之夢回到起點,而法國的共和之路也頗為艱難。

1815年波旁王朝在拿破崙下臺後復辟;1830年爆發七月革命,七月王朝上臺;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至此,卡佩王系對法國的統治終結);1852年,拿破崙三世(拿破崙侄子)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廢止;1870年普法戰爭時,法國通過九月革命推翻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並持續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攻滅。

第三共和國時期,歐洲步入新帝國主義時期,法國也重新參與到全球範圍內對於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爭奪。19世紀至20世紀,法國奪得幅員遼闊的殖民地(尤其在非洲),領土遍佈全球,建立了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1914~1918年,法國付出慘重代價獲得一戰勝利。1919年法國作為戰勝國參與了對戰敗國德國、土耳其的瓜分,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發展到頂峰,疆域達1289.8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8.6%

1919~1940年的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1940年,納粹德國終結第三共和國;1946年,法國重建第四共和國;1958年,戴高樂組建第五共和國,並延續至今。

法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第二次有點水),領土權益獲得很大保障。法國對殖民地的控制欲也非常強,對殖民地施行強力的同化政策。二戰複國不久,法國就立刻用武力去恢復對昔日殖民地的控制。

但很快法國就先後陷入越南和阿爾及利亞戰場泥潭,付出慘重代價。最終,戴高樂重新上臺並改組國家,施行去殖民化政策,准許阿爾及利亞等廣大殖民地獨立,但法國對前殖民地保留巨大影響力。

目前的法國領土

如今,法國依然保留著很多海外領土,法國的疆域因此跨越歐洲、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依然是個小型的日不落帝國。

二、疆域縮水

法國近代疆域在1919~1940年處於頂峰,殖民地面積達到1234.7萬平方公里,加上本土就是1289.8萬平方公里。

巔峰疆域:1289.8萬平方公里

現代疆域:67.48萬平方公里(其中歐洲本土約55.1萬平方公里)

疆域縮水率: 94.8%

回顧下法蘭西日不落帝國(綠色為第一殖民帝國,藍色為第二殖民帝國):

法國曾經的殖民地

三、結語

法國王國的崛起,依靠的是強大的中央王權和統一的法蘭西民族主義。一個國家唯有團結,才能迸發力量,才能獲得快速發展。

如今,法國不但保留了諸多海外領地,對前法國殖民地也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力,這與法國的殖民地政策相關。法國對自己的文化高度自信,對殖民地也施行與本土同樣的行政與教育。強大的法國文化輸出也成為同化利器,殖民地人民對法國的認同非常高。

所以,國家崛起不但需要武力強大,也需要文化和制度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高水準與活力,保持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國家的威望和統治才能長盛不衰。

法語文化圈

榜單更新:

詳情請查閱前期各國對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