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開始看冰球,是因為我是馬刺球迷……

我開始看冰球的契機,大概是因為——我是聖安東尼奧馬刺球迷。

嗯,我沒寫錯。NBA的聖安東尼奧馬刺,促使我開始看冰球。

我知道這聽來很奇怪。聖安東尼奧的冰球隊是暴牛,但跟馬刺沒啥瓜葛。

聖安東尼奧的整體格調,是烤肉、墨西哥姑娘、一條河、一群外籍球員;無論是鄧肯(加勒比海上維爾京群島人)、吉諾比利(阿根廷人)、派克(法國人),還是加索爾、萊納德、米爾斯,好像都跟冰球沒啥關係。

但,嗯,是這樣的:

2014年2月,鄧肯頗為自豪地說,馬刺擁有聯盟最多的“冰球助攻”。

2015年秋天,聖安東尼奧媒體說,波波維奇使用了“冰球式換人”。

2005年,波波維奇給FIBA的雜誌寫稿時,說過他的一些戰術,

靈感來自於冰球。

2007年,比爾·拉塞爾誇獎鄧肯的傳球出色後,波士頓媒體跟進幫忙吹噓,說鄧肯與伯德一樣,都有格雷茨基式的天才——眾所周知,格雷茨基是冰球史上最偉大球員。

(伯德是跟格雷茨基一起上過《時代》封面的,嗯)

若要解釋冰球,並不難:

一個空間推進上,有些像籃球的運動,只是有球門,有守門員;或者,一個很像六人制足球的運動,只是要靠球杆打球,以及,速度要快得多。

單邊場上最多同時放六個人。除了一個守門員外,兩個後衛、一個中鋒、一個前鋒——嗯,很像籃球吧?

前鋒負責輔助進攻,中鋒是主攻,後衛則一個組織,一個主退防——聽起來也挺籃球的吧?

哦對了:後衛通常是球隊體能最好、最擅長遠射的——這點跟籃球也類似。

NHL,場地長寬各是NBA籃球場一倍,但因為腳下帶冰刀,滑起來飛快。攻防推進,防守落位,都很接近籃球;甚至防守落位:籃球與冰球裡,都有2-1-2甚至2-3聯防。雖然具體不太一樣就是了。

解釋一下所謂“冰球式換人”。

冰球比賽,一隊同時在場者最多六人,如果被裁判罰了,可以下去一到兩人,即,場上可能有在最多十分鐘的時間裡,是四打六——聽上去像是足球吃了紅牌,還不止一張。

但全隊名單,

卻有近二十號人,得時時換——因為冰球太耗體能了,必須時時輪換。上季NHL助攻王麥克大衛,場均上場22分鐘——而冰球比賽一場60分鐘。

對冰球而言,NBA那種48分鐘場均上40分鐘、足球動不動90分鐘踢滿,聽上去跟天方夜譚似的。

以及:冰球極重集體配合,可能是北美體育聯盟裡除了橄欖球外,最考量配合的運動了;在場上,鋒線組那都是間不容髮、細膩精確的,所以要換,通常不是一兩個人換,

而是一組組人換。

分組,攻堅組、防守組和能量組(嗯,其實就是打架組),要換,那人都是一群一群上下的。

——您一定明白了。是。聖安東尼奧馬刺那種,“五大首發打半節,一口氣換三四個人,三分鐘後首發回來,再摻雜輪班來”的大輪換打法,不依賴明星,而依賴班子默契的套路,就是所謂“冰球式換人”。

波波維奇所謂的“冰球給他以靈感”的進攻套路,是馬刺十年以來一以貫之的某套哲學,即:多傳球,減少個人運球,落位從守轉攻就提前開始。

理論上,比如,運球推進到前場後,進攻有兩個選項。一是球傳底角,再給低位內線;二是轉移到弱側跟進,接一個高位遞手二人轉,同時底角射手交叉切。

——這個嘛,是冰球裡典型的“後衛推進給左翼鋒,左翼鋒回傳中鋒,中鋒與右翼鋒配合”的套路。

——因為如上所述,冰球就是典型的“線的運動”。與籃球類似的人數,與足球類似的線路變化,傳球、空切、轉移,諸如此類。

——波波維奇是相信,只要傳切得當,理論上,球都可以不碰地就完成一次進攻的。

十幾年前,他給雜誌寫戰術文,提到下面這一番推進銜接時,特意說:靈感來自冰球。

於是來到鄧肯所謂“冰球助攻”。

冰球統計助攻的妙處是:不僅統計傳出最後一傳的,也包括一觸即出的倒數第二傳。

即,假設在NBA中,我們常見的“庫裡被夾擊,傳給格林,格林立刻倒手助攻克雷得分”,在NBA裡,這次助攻算格林的;但在冰球裡,庫裡和格林都會被統計一次助攻。

2014年,鄧肯就如此自豪地說過,“如果統計冰球助攻,我們一定是聯盟頂尖!”那是自豪于馬刺快速的倒手轉移球。說直白點就是,“我們的集體轉移球最好!”

他的確沒說錯。

2013-14季,馬刺的二次助攻——即冰球助攻——場均7.4次,聯盟第一。

2014-15季,聯盟第二,僅次於勇士。2015-16季,聯盟第三。2016-17季,聯盟第三。

但冰球助攻,只有馬刺與勇士好嗎?也不止他們。

2014-16季這兩年,冰球助攻聯盟前三的球隊是:勇士、馬刺與鷹。

勇士主帥科爾,鷹主帥布登霍爾澤,都是波波維奇麾下舊將啊。許多精神,是一脈相傳的。

2016-17季,聯盟第一依然是勇士,第三馬刺,第四鷹。第二是史蒂文斯教練帶領的凱爾特人。

——所以我們總說凱爾特人打得很未來,很團隊,就是這意思了。

最後一件事:

波士頓人認為伯德與鄧肯都有的,格雷茨基式的天才,是怎麼回事?

韋恩·格雷茨基是冰球史第一人,眾所周知。這位先生,在NHL打了二十年球。既不高又不壯,還偏慢。但不妨礙他職業生涯1487場比賽進894球助攻1086次轟下合計1669分。從進球到助攻全都是歷史第一。

NHL歷史上只有十次單季完成過71個進球,他一個人四次,包括歷史第一的單季92球和87球。

NHL歷史上有七次單季助攻超過118次,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歷史上只有他一個人單季得分(進球+助攻)超過200,四次。

他還有多達11個賽季單季得分超過163次——除了他之外,只有馬里奧·勒繆完成過兩次。

他最可怕的傳奇是:因為他的傳球能力過於偉大,在他19歲和20歲兩次助攻王后,全NHL開始封殺他的傳球,結果他開始自己進球:之後四個賽季,他是進球王+助攻王。

他最被人稱道的,大概就是所謂“能夠在一瞬間,預判到兩次傳球之後場上的局勢”。這是拉裡·伯德被嘖嘖稱道的天分,也是拉塞爾讚美鄧肯的點——拉塞爾2007年說,鄧肯的傳球好,好的傳球不一定形成籃球的助攻,但是能讓局勢發生戲劇性變化。波士頓媒體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點,認為這就是鄧肯、伯德與格雷茨基的類似之處。

所以,您大概明白了。

冰球就是這麼個運動。如籃球般講究小範圍的傳切跑動,如足球般講究傳切射門。

但也許比這兩項運動都更不黏球,更快,更講究傳球與團隊,是線與線的急速運動。

波波維奇所以希望馬刺沒事學冰球,卻也不難理解:冰球、籃球、足球,以至於其他球類,到了最高境界後,自然能融匯貫通:都是考驗跑動、空切、判斷、瞬間反應、團隊精神與預見能力的。

——雖然沒在馬刺效力過,但是……斯蒂夫·納什年少時,也是個不錯的冰球運動員。

他的聰慧、視野、判斷、行進間將一切盡收眼底的視野、變向之後的重心調整,這些技巧從何而來,您現在一定已經明白了。

——沒法子,他是加拿大人嘛。

即:多傳球,減少個人運球,落位從守轉攻就提前開始。

理論上,比如,運球推進到前場後,進攻有兩個選項。一是球傳底角,再給低位內線;二是轉移到弱側跟進,接一個高位遞手二人轉,同時底角射手交叉切。

——這個嘛,是冰球裡典型的“後衛推進給左翼鋒,左翼鋒回傳中鋒,中鋒與右翼鋒配合”的套路。

——因為如上所述,冰球就是典型的“線的運動”。與籃球類似的人數,與足球類似的線路變化,傳球、空切、轉移,諸如此類。

——波波維奇是相信,只要傳切得當,理論上,球都可以不碰地就完成一次進攻的。

十幾年前,他給雜誌寫戰術文,提到下面這一番推進銜接時,特意說:靈感來自冰球。

於是來到鄧肯所謂“冰球助攻”。

冰球統計助攻的妙處是:不僅統計傳出最後一傳的,也包括一觸即出的倒數第二傳。

即,假設在NBA中,我們常見的“庫裡被夾擊,傳給格林,格林立刻倒手助攻克雷得分”,在NBA裡,這次助攻算格林的;但在冰球裡,庫裡和格林都會被統計一次助攻。

2014年,鄧肯就如此自豪地說過,“如果統計冰球助攻,我們一定是聯盟頂尖!”那是自豪于馬刺快速的倒手轉移球。說直白點就是,“我們的集體轉移球最好!”

他的確沒說錯。

2013-14季,馬刺的二次助攻——即冰球助攻——場均7.4次,聯盟第一。

2014-15季,聯盟第二,僅次於勇士。2015-16季,聯盟第三。2016-17季,聯盟第三。

但冰球助攻,只有馬刺與勇士好嗎?也不止他們。

2014-16季這兩年,冰球助攻聯盟前三的球隊是:勇士、馬刺與鷹。

勇士主帥科爾,鷹主帥布登霍爾澤,都是波波維奇麾下舊將啊。許多精神,是一脈相傳的。

2016-17季,聯盟第一依然是勇士,第三馬刺,第四鷹。第二是史蒂文斯教練帶領的凱爾特人。

——所以我們總說凱爾特人打得很未來,很團隊,就是這意思了。

最後一件事:

波士頓人認為伯德與鄧肯都有的,格雷茨基式的天才,是怎麼回事?

韋恩·格雷茨基是冰球史第一人,眾所周知。這位先生,在NHL打了二十年球。既不高又不壯,還偏慢。但不妨礙他職業生涯1487場比賽進894球助攻1086次轟下合計1669分。從進球到助攻全都是歷史第一。

NHL歷史上只有十次單季完成過71個進球,他一個人四次,包括歷史第一的單季92球和87球。

NHL歷史上有七次單季助攻超過118次,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歷史上只有他一個人單季得分(進球+助攻)超過200,四次。

他還有多達11個賽季單季得分超過163次——除了他之外,只有馬里奧·勒繆完成過兩次。

他最可怕的傳奇是:因為他的傳球能力過於偉大,在他19歲和20歲兩次助攻王后,全NHL開始封殺他的傳球,結果他開始自己進球:之後四個賽季,他是進球王+助攻王。

他最被人稱道的,大概就是所謂“能夠在一瞬間,預判到兩次傳球之後場上的局勢”。這是拉裡·伯德被嘖嘖稱道的天分,也是拉塞爾讚美鄧肯的點——拉塞爾2007年說,鄧肯的傳球好,好的傳球不一定形成籃球的助攻,但是能讓局勢發生戲劇性變化。波士頓媒體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點,認為這就是鄧肯、伯德與格雷茨基的類似之處。

所以,您大概明白了。

冰球就是這麼個運動。如籃球般講究小範圍的傳切跑動,如足球般講究傳切射門。

但也許比這兩項運動都更不黏球,更快,更講究傳球與團隊,是線與線的急速運動。

波波維奇所以希望馬刺沒事學冰球,卻也不難理解:冰球、籃球、足球,以至於其他球類,到了最高境界後,自然能融匯貫通:都是考驗跑動、空切、判斷、瞬間反應、團隊精神與預見能力的。

——雖然沒在馬刺效力過,但是……斯蒂夫·納什年少時,也是個不錯的冰球運動員。

他的聰慧、視野、判斷、行進間將一切盡收眼底的視野、變向之後的重心調整,這些技巧從何而來,您現在一定已經明白了。

——沒法子,他是加拿大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