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30周年記|用資料還原樓市調控一年來的真相

今天又是一個930,距離上一次930房地產市場大調控整整過去了一年。這一年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而言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從供給端發力,建立購租並舉的多元供給體系,也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打破過去調控的週期性輪回。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樸素的大白話,正在不斷成為現實。

調控一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不說話,讓資料自己說。

一、調控政策的演變

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全國範圍內已經有近60個城市被納入調控範圍,126條限購政策166條限貸政策,15個城市對於二套房實行“認房又認貸”的政策,其中北京、廊坊、杭州、南京、成都、廈門、保定等多個城市有4輪及以上的政策加碼。

以本輪調控政策最為密集的北京為例,調控呈現明顯的“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從短期調控到長效機制”的演變路徑。具體表現從“限購限貸限售”+“堵漏”抑制需求端熱度,再到落實供地計畫、推出“共有產權”等供給側政策;從短期行政調控到構建“購租並舉”的長效機制。

二、調控的七個事實

與新房市場不同,二手房市場由分散的業主和購房者構成,二手房供需雙方的博弈更能代表市場的真實走向。

熱點城市房價漲幅收窄。鏈家覆蓋的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資料顯示,調控一年後,熱點城市的房價漲幅明顯收窄,其中以一線城市最為顯著。當然,930調控的威力對於堅挺的房價而言只是略微降溫,

真正讓房價出現實質性回檔的是今年317調控。和房價高峰水準的3月相比,北京二手房均價下跌10%,上海、深圳基本不漲,天津、合肥小幅下跌4%左右。

成交量大幅減少。調控一年後,各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需求端受到行政調控和金融緊縮疊加的影響,

購房需求出現明顯回落;供給端的調控政策進一步穩定了市場預期。和去年同期相比,9月份北京、天津鏈家成交量同比去年下滑了70%以上,杭州、南京、濟南等城市9月鏈家成交量同比下滑60%左右。

市場成交節奏放緩。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週期明顯延長。北京業主房源成交週期比同比延長了5.73天,購房者成交週期延長了5.12天。深圳、天津、南京、武漢市場交易節奏明顯放緩,市場情緒趨於理性。

新增入市需求下滑。重點城市的鏈家新增客來源資料顯示入市需求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北京、天津、南京新增客源量同比減少50%以上。

新增供給也在同步減少。掛牌量資料顯示,重點城市的鏈家新增掛牌量同比也有明顯下滑,原因在於熱點城市換房需求和連環單占比高,帶來供需兩端的同步變化。

購房者對杠杆的使用程度逐漸降低。930調控提高了首付比例,317調控認房認貸使得部分首套變二套,首付比例再次提高,兩次調控使得購房者對杠杆的使用程度逐漸降低。截止到2017年9月鏈家成交的二手房中貸款成交占比為76.4%,貸款成數為38%,與去年9月相比分別下降4.5個百分點和12.8個百分點。

業主預期回檔。對比去年同期掛牌業主的調價情況,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降價業主的占比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可見基於降溫的市場業主在積極調整預期。

三、後調控時代的未來

今年9月22日,西安、南寧、長沙、南昌、貴陽和重慶6個城市同時出臺調控政策,繼而石家莊、無錫等城市跟進,這意味著調控的力度並沒有減弱,相反,房地產市場的環境並不允許短期政策出現轉變,未來短期內,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的調控壓力依然從緊。

四、調控一周年的思考

去年930調控以後,我們洞察微觀市場交易行為,提出一線城市成交以“換房”為主的判斷。換房意味著這些需求是實打實的改善型需求,換房也意味著供給和需求會發生同步變化。這對調控形成的挑戰就是,抑制需求的同時,供給也在減少,市場供需矛盾不會發生實質性改變。不從供給端進行調整,房價難以出現明顯的下跌。

值得期待的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制度建設正在不斷落地。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核心是解決“住”的問題,“住”的問題不解決,“炒”的問題永遠存在。解決住的問題核心在於增加住房供給。在一些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要解決住的問題要靠租售並舉的多元供給體系,要注重購與租的平衡,新房與二手房的平衡。

在二手房市場方面,我們認為要讓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平穩釋放,每年保持穩定的交易量,防止市場一致性預期的強化引起市場急漲急落。

在發展租賃方面,我們認為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是增加租賃房屋供給的有效途徑,要處理好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存量租賃房屋的規範化管理,二是增量房屋的建設需要吸引長期穩定的社會資本。

對於正在到來的長效機制,我們希望: 第一,重要政策要堅持長期穩定,比如說通過不變首套房首付和房貸利率來支持剛需;第二,保持政策中性,短期內不頻繁大幅刺激或大幅打壓,保證市場自發作用的發揮。

明天就是偉大祖國68歲生日,我們祝願祖國繁榮昌盛,願每個家庭都能安居樂業!

其中北京、天津、南京新增客源量同比減少50%以上。

新增供給也在同步減少。掛牌量資料顯示,重點城市的鏈家新增掛牌量同比也有明顯下滑,原因在於熱點城市換房需求和連環單占比高,帶來供需兩端的同步變化。

購房者對杠杆的使用程度逐漸降低。930調控提高了首付比例,317調控認房認貸使得部分首套變二套,首付比例再次提高,兩次調控使得購房者對杠杆的使用程度逐漸降低。截止到2017年9月鏈家成交的二手房中貸款成交占比為76.4%,貸款成數為38%,與去年9月相比分別下降4.5個百分點和12.8個百分點。

業主預期回檔。對比去年同期掛牌業主的調價情況,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降價業主的占比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可見基於降溫的市場業主在積極調整預期。

三、後調控時代的未來

今年9月22日,西安、南寧、長沙、南昌、貴陽和重慶6個城市同時出臺調控政策,繼而石家莊、無錫等城市跟進,這意味著調控的力度並沒有減弱,相反,房地產市場的環境並不允許短期政策出現轉變,未來短期內,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的調控壓力依然從緊。

四、調控一周年的思考

去年930調控以後,我們洞察微觀市場交易行為,提出一線城市成交以“換房”為主的判斷。換房意味著這些需求是實打實的改善型需求,換房也意味著供給和需求會發生同步變化。這對調控形成的挑戰就是,抑制需求的同時,供給也在減少,市場供需矛盾不會發生實質性改變。不從供給端進行調整,房價難以出現明顯的下跌。

值得期待的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制度建設正在不斷落地。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核心是解決“住”的問題,“住”的問題不解決,“炒”的問題永遠存在。解決住的問題核心在於增加住房供給。在一些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要解決住的問題要靠租售並舉的多元供給體系,要注重購與租的平衡,新房與二手房的平衡。

在二手房市場方面,我們認為要讓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平穩釋放,每年保持穩定的交易量,防止市場一致性預期的強化引起市場急漲急落。

在發展租賃方面,我們認為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是增加租賃房屋供給的有效途徑,要處理好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存量租賃房屋的規範化管理,二是增量房屋的建設需要吸引長期穩定的社會資本。

對於正在到來的長效機制,我們希望: 第一,重要政策要堅持長期穩定,比如說通過不變首套房首付和房貸利率來支持剛需;第二,保持政策中性,短期內不頻繁大幅刺激或大幅打壓,保證市場自發作用的發揮。

明天就是偉大祖國68歲生日,我們祝願祖國繁榮昌盛,願每個家庭都能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