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豆瓣日記: 如何成為一個專業觀看者?9本書陪你看懂世界的美| 精選書單

本文作者“豆瓣·書”,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出門度假,據說正在從“買買買”模式,慢慢轉向“看看 + 走走”模式。

參觀美術館,欣賞藝術品,觀看表演,感受建築,體驗風俗……作為純粹的觀者,也要有看到美、認知美的能力。

如果同一片風景,你記住了一些詞,另一些人受到了一些震動,或者可以會心一笑,誰比較幸運?

不做美盲,別急著教育下一代,先從我們自己開始。

專題內購書每滿100減20。

1.

談美9.0作者:朱光潛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類型:美學/朱光潛/藝術/隨筆/文化/經典/中國/中國文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散文隨筆

朱光潛先生談藝術與美,

是給青年人的美學入門書,側重中國審美。文筆優美,表達洗練,語言親切,今天讀來,仍是毫不過時的美學啟蒙書。

@蘇娃說:太絕妙的一本書,希望自己一生也能保持朱先生赤子之心的領悟

2.

世界藝術史九講(全彩插圖第8版)8.8作者:[美]馬克·蓋特雷恩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類型:藝術/藝術史/藝術理論/文化/歷史/後浪/人文/美國/大學堂/2014

一部簡明又全面的世界藝術史,

以年代為序,涵蓋各個文明,對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非西方的藝術傳統,也有專章介紹。配圖700多幅,涉及幾乎所有視覺藝術形式,很完備的藝術入門書。

@不過如此說: 非常簡練,但概括性強,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非常好的藝術史入門讀物

3.

圖說中國繪畫史8.5作者:(美)高居翰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類型:藝術史/高居翰/藝術/繪畫/中國/海外中國研究/美術/美術史/歷史/美術/美術史

西方最受歡迎的簡明中國繪畫史。

通過100幅古代畫作串起中國畫史,對畫面的分析細膩,視角獨到,從觀畫體驗入手,也容易理解與進入。作者高居翰,知名漢學家,被譽為最懂中國畫的美國人。

@鹿拿大大大魔王說: 書籍印刷精美,文章行雲流水,高同志果然是個偉大的中國通_(:3」∠❀)_又及,

宋代畫家真是群星璀璨,整個中國美術史最承前啟後的精彩段落!

4.

理解漫畫(第3版)9.2作者:[美]斯科特·麥克勞德(Scott Mccloud)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類型:漫畫/漫畫理論/設計/藝術/美國/國外教材/思維/Design/理論研究/漫畫插畫

為漫畫正名的一本書。作者有漫畫作品,但以漫畫理論聞名。在本書中, 他以漫畫的形式介紹漫畫,包括其發展歷史、藝術語言、表現手法等。漫畫即藝術,它不是小人書,

而是一種有著強烈表現力的藝術形式。愛漫畫,懂漫畫。

@仙人掌餅乾魚說: 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又不乏深度。一種有力量的表達方式。

5.

奧托手繪彩色植物圖譜8.8作者:奧托•威廉•湯姆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類型:繪本/植物/植物畫/自然/藝術、設計&畫冊/科普/自然科普知識/奧托/生物學/英國

植物聽起來就很美,加上手繪,彩色,圖譜,可以說十分美了。作者奧托是德國植物學家和植物藝術家,原書於1885年首印,有700幅彩色手繪圖,中文版選錄近300幅,用來臨摹,欣賞,對照認識植物都非常好,家庭必藏書。

@劉欣的後座說:最近謎一般的閱讀興趣......這本畫實在好看,植株各個階段花果實剖面都給了,就是文字資訊給得太少,看完不認識的還是不認識......不過蕨類植物們好美awwww

6.

建築師成長記錄8.6作者:馬修·弗萊德里克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類型:建築/設計/建築設計/建築師成長記錄:學習建築的101點體會/建築入門/馬修·弗萊德里克/建築理論/建築-入門/建築設計101體會/architecture

中文版副標題是“學習建築的101點體會”,但並不只給建築初學者看。101點體會,對應解答了101個建築設計的關鍵問題,一圖一文,將複雜的建築學問題,轉化為卡通式的圖解思考,也適合愛好者作為興趣入門書。

7.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第4版)8.8作者:[美] Robin Williams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類型:設計/平面設計/視覺設計/排版/交互設計/自我提升/方法論/Web工程與設計/Web/思維

一本對非專業人士友好的設計知識普及書。作者總結的設計四大基本原則,化繁為簡,簡單實用。工作中需要和設計人員溝通,或者希望擁有“設計師之眼”,都可以從這本書開始。

@Vicky說: 把平時無意識的審美傾向清楚的歸納成4原則,進而變成刻意的模仿。 這本書除了講述最基本的4個原則以外,其實還反復強調了一種學習方法:光看是無法真正進步的,心裡明白不如說出來,當你說出來寫出來,就經歷了一次更加深入的思考,也就離真的懂這件事更近一步。

8.

認識電影 (插圖第11版)9.3作者:[美] 路易士·賈內梯 著/[瑞典] 英格瑪·伯格曼 [日] 黑澤明 等供圖出版社: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類型:電影史/電影/工具書/認識電影/生活/藝術/路易士賈內梯/路易士·賈內梯/電影學院/文化藝術

你會看電影嗎?沒錯,看電影也要學習。在電影入門書中,本書屬於經典。攝 影、場面調度、運動、剪輯、聲音、表演、戲劇、故事、編劇、意識形態、理論……電影是綜合性藝術,本書介紹電影的基礎知識,也賞析影片,全面、權威。評價電影前,可以考慮先認識電影。

@蘇蘇Mint說:必備的,必備的,必備的。重要的事兒說三遍

9.

與藝術相伴 I:認識藝術(全彩插圖第8版)8.9作者:[美]馬克·蓋特雷恩(Mark Getlein)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類型:藝術/藝術理論/後浪/設計/藝術/設計/紙質書/想讀,一定很精彩!/***後浪***/鼴鼠/藝術學

與本專題的第二本書同屬《與藝術相伴》系列,和側重藝術史的《世界藝術史九講》相比,這本更多地介紹了藝術的基本知識,如視覺元素、設計原則等,並分別講解二維藝術形式和三維藝術形式,前者包括素描、繪畫、版畫、攝影機藝術,電腦藝術、平面設計,後者有雕塑和裝置、手工藝、建築等。廣受歡迎的藝術普及書。

@怡然大大寶說:這本掃盲睡前讀物十分適合我,尤其在藝術的分類和技巧方面解答了很多疑惑,很多次都有種一切線索都連上了It all makes sense now的感覺!

豆單,豆瓣·書興趣推薦帳號。文藝輕單,生活靈感。在豆單,遇見你的好興趣。

(全文完)

本文作者“豆瓣·書”,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10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豆瓣·書”關注Ta。

原書於1885年首印,有700幅彩色手繪圖,中文版選錄近300幅,用來臨摹,欣賞,對照認識植物都非常好,家庭必藏書。

@劉欣的後座說:最近謎一般的閱讀興趣......這本畫實在好看,植株各個階段花果實剖面都給了,就是文字資訊給得太少,看完不認識的還是不認識......不過蕨類植物們好美awwww

6.

建築師成長記錄8.6作者:馬修·弗萊德里克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類型:建築/設計/建築設計/建築師成長記錄:學習建築的101點體會/建築入門/馬修·弗萊德里克/建築理論/建築-入門/建築設計101體會/architecture

中文版副標題是“學習建築的101點體會”,但並不只給建築初學者看。101點體會,對應解答了101個建築設計的關鍵問題,一圖一文,將複雜的建築學問題,轉化為卡通式的圖解思考,也適合愛好者作為興趣入門書。

7.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第4版)8.8作者:[美] Robin Williams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類型:設計/平面設計/視覺設計/排版/交互設計/自我提升/方法論/Web工程與設計/Web/思維

一本對非專業人士友好的設計知識普及書。作者總結的設計四大基本原則,化繁為簡,簡單實用。工作中需要和設計人員溝通,或者希望擁有“設計師之眼”,都可以從這本書開始。

@Vicky說: 把平時無意識的審美傾向清楚的歸納成4原則,進而變成刻意的模仿。 這本書除了講述最基本的4個原則以外,其實還反復強調了一種學習方法:光看是無法真正進步的,心裡明白不如說出來,當你說出來寫出來,就經歷了一次更加深入的思考,也就離真的懂這件事更近一步。

8.

認識電影 (插圖第11版)9.3作者:[美] 路易士·賈內梯 著/[瑞典] 英格瑪·伯格曼 [日] 黑澤明 等供圖出版社: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類型:電影史/電影/工具書/認識電影/生活/藝術/路易士賈內梯/路易士·賈內梯/電影學院/文化藝術

你會看電影嗎?沒錯,看電影也要學習。在電影入門書中,本書屬於經典。攝 影、場面調度、運動、剪輯、聲音、表演、戲劇、故事、編劇、意識形態、理論……電影是綜合性藝術,本書介紹電影的基礎知識,也賞析影片,全面、權威。評價電影前,可以考慮先認識電影。

@蘇蘇Mint說:必備的,必備的,必備的。重要的事兒說三遍

9.

與藝術相伴 I:認識藝術(全彩插圖第8版)8.9作者:[美]馬克·蓋特雷恩(Mark Getlein)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類型:藝術/藝術理論/後浪/設計/藝術/設計/紙質書/想讀,一定很精彩!/***後浪***/鼴鼠/藝術學

與本專題的第二本書同屬《與藝術相伴》系列,和側重藝術史的《世界藝術史九講》相比,這本更多地介紹了藝術的基本知識,如視覺元素、設計原則等,並分別講解二維藝術形式和三維藝術形式,前者包括素描、繪畫、版畫、攝影機藝術,電腦藝術、平面設計,後者有雕塑和裝置、手工藝、建築等。廣受歡迎的藝術普及書。

@怡然大大寶說:這本掃盲睡前讀物十分適合我,尤其在藝術的分類和技巧方面解答了很多疑惑,很多次都有種一切線索都連上了It all makes sense now的感覺!

豆單,豆瓣·書興趣推薦帳號。文藝輕單,生活靈感。在豆單,遇見你的好興趣。

(全文完)

本文作者“豆瓣·書”,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10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豆瓣·書”關注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