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錢多多:P2P網貸平臺退出,投資者如何應對?

P2P行業正面臨著監管政策集中發佈,平臺積極整改的關鍵時期。多地都頒佈了相關的政策,平臺都紛紛套上了“緊箍咒”。按照國家的各項要求進行整改,才能繼續在行業中生存。

網貸行業魚龍混雜,不同平臺需要整改的內容各不相同,有的平臺需要整改的專案甚至多達上百條,中短期內,P2P網貸行業都會在巨大的整改壓力下艱難發展,合規難度太大的平臺在未來會加速退出。如果說“詐騙”、“跑路”是前兩年退出平臺的關鍵字的話,

那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主動停業、轉型成為退出平臺的“主旋律”。

據不完全資料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出現131家停業及問題平臺,其中82家平臺為停業,占比達62.6%。

那麼,如果投資者遭遇網貸平臺退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這整個過程中資金會遭受什麼損失嗎?

錢多多平臺研究員表示,由於不同類型的網貸平臺退出跡象各不相同,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這些平臺的公告及提示、相關產品的資訊披露、提現速度及收益率等細節。

比如,一般而言,計畫良性退出的平臺在停業前可能會降低收益率,很長一段時間不再發標;或者提現到賬慢,偶有不成功;或頻繁出現各種公告和提示,詢問客服無回應等,此時投資者應謹慎投標、儘快提現。

而部分蓄意惡性退出的平臺在停業前也許會驟然拉升收益率,資訊披露模棱兩可,使用者根本無法探查其底層資產品質,短期吸納大量資本以備停業期間資金周轉,此時投資者切不可被高收益迷惑,而應理性撤資,及時止損。

面對不同的退出類型,投資者應當如何應對?“停業平臺是主動退出網貸行業的良性退出,正常情況網貸平臺將按照投資者的投標情況進行正常兌付,

如果平臺資金兌付出現延期或者分期償還,就有可能被認定為平臺存在提現困難的情況。”

滬上知名平臺錢多多的研究員表示,在平臺發生提現困難但實際控制人還沒跑路的情況下,投資者應在第一時間現場核實情況,同時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向有關部門申請凍結平臺資金和實際控制人名下資產和資金,以防止其將資金和資產轉移,將損失降到最小。

若平臺出現跑路,投資者可與其他投資者一起維權,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以提高成功立案的可能性。

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整改結束後的P2P行業風險將會大大降低。但是,目前的整改期,不能保證平臺不會迫於壓力鋌而走險。在這節骨眼上投資者更要擦亮雙眼,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