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綜藝|電視劇產業鏈的微博之力

馬太效應明顯

網友們的二次創作也功不可沒。你是否還記得達康書記的表情包?這樣的再加工和二次元製作讓電視人物產生了貼近年輕人生活的動漫效果,使之成為了表情包,那麼它能在年輕人中火起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直播流、音訊識別、AR技術保證了三方共贏

精准的受眾觸達

綜藝和電視劇衍生品完美的變現管道

早年的《花千骨》以及今年的熱門劇集《擇天記》《楚喬傳》《醉玲瓏》等都推出了同名手游,作為劇集的延伸;《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也和廠家合作,推出“桃花醉”系列酒品,銷售額超過3000萬;OPPO手機借電視劇《青雲志》的熱度,推出了定製版手機。

不過,必須看到國內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在衍生品的開發上距離美國同行還有很大的差距,不過這也說明這方面我們的潛力其實巨大。

4、整合傳播已成大勢所趨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網友討論、瞭解、傳播電視劇、綜藝節目的主要陣地。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可接入互聯網服務的電視觀眾中,有83.4%經常使用社交媒體類互聯網服務,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在社交平臺上討論過電視節目的觀眾中,

綜藝節目是會通過社交平臺發表對電視節目看法的電視觀眾中討論最多的節目類型,達到76.6%。

查看更多資料化管理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資料化管理(ID:sjhgl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