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視劇產業315報告:國產劇的底線就是沒有底線|文創資訊

如果你是一個國產劇的忠實粉絲,近兩年一定經歷過不少“三觀全碎”的時刻。

當你深陷《錦繡未央》的劇情不可自拔時,忽然發現它的劇本是抄襲的。後來你開始看《美人私房菜》,結果它因為沒買收視率被腰斬了。於是你想從《孤芳不自賞》那裡得到安慰,發現無法忍受滿屏的摳圖痕跡。失望的你,發現《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值得一看,女主角白淺一開口,卻讓你一秒穿越到《甄嬛傳》……終於,你發誓再也不看國產劇了。

劇本是抄襲的,表演是替身的,

聲音是別人的,就連評分也可能是假的……國內電視劇行業的種種亂象,讓人跌破眼鏡。值此3.15來臨之際,各行各業都掀起了打假的熱潮,電視劇行業的“打假”也刻不容緩。接下來,文創資訊就從電視劇的各個製作環節入手,一窺“假電視劇”是如何誕生的?

假劇本:熱播劇抄出新高度 最多抄了200部

前段時間,網劇《熱血長安》第四集被指抄襲網文作家“大風刮過”的《張公案》中的“鬼筆筒”案,

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經過編劇余飛抄襲評估後,《熱血長安》劇組發表了致歉聲明,承認了抄襲並對該集進行下線處理。

近年來,被爆出抄襲的熱播劇不在少數,《宮鎖連城》、《花千骨》、《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都曾被指抄襲。《宮鎖連城》被指抄襲瓊瑤的《梅花烙》,《花千骨》原著被指抄襲《搜神記》、《蠻荒記》等作品,《三生三世》涉嫌抄襲《桃花債》。《錦繡未央》最為誇張,足足抄了200多部小說,

原著作者秦簡已被11位作家聯名告上法庭。

再往前追溯,內地宮鬥劇的“開山鼻祖”《甄嬛傳》,原著被指抄襲《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等20餘部作品。備受年輕人青睞的《愛情公寓》系列,把《老爸老媽浪漫史》、《老友記》的經典橋段抄了個遍。劇中整段整段的抄襲,

讓看過原版的網友大呼——這根本就是個譯製片!

有別于《熱血長安》的痛快認錯,多數劇組都對抄襲傳聞採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截止到目前,只有《宮鎖連城》的抄襲案塵埃落定,被判侵權的於正賠償瓊瑤500萬人民幣,《宮鎖連城》也被永久禁播。即便如此,輸了官司的於正,至今仍在編劇圈混得風生水起。

令人心寒的是,即使在播期間爆出了抄襲醜聞,抄襲劇的收視率依舊居高不下。

《花千骨》全網最高收視率達3.89%,刷新了電視周播劇收視最高紀錄。《錦繡未央》開播12天,全網點播量已突破60億,還屢次登頂衛視收視冠軍。《三生三世》收官時,網播量已超過300億。《甄嬛傳》和《愛情公寓》系列,更是被網友封為了經典。

在投資方、製片方、觀眾的共同縱容下,抄襲劇不但沒有被抵制,反而因為有話題越來越火。正如“大風刮過”所說:“抄襲者抄的快,尤其影視,官司剛起頭,估計劇已經播完了。一場官司還會給它帶來很多的熱度,讓人覺得‘咦,這個東西有爭議耶,我想看看是什麼樣的。’”一路飆高的收視率和點擊率,如同一塊遮羞布,蓋住了抄襲劇的所有不足。

假表演:替身摳圖亂配音 鮮肉成行業公敵

劇本是抄襲的,就連表演也可能是假的。近幾年,影視劇拍攝過程中的種種亂象層出不窮,替身拍戲,濫用配音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拿錢不幹活”的小鮮肉,成為了眾矢之的。

年初播出的《孤芳不自賞》,幾乎集齊了影視劇拍攝的所有弊病,被網友嘲諷為“開口有配音、拍戲各種替、不用實景拍、後期全包圓。”

在《孤芳不自賞》中,片中主演被爆出大量使用“摳圖表演”。所謂摳圖,即演員在攝影棚內用綠幕完成拍攝,後期再由技術人員與背景、其他演員進行合成。一般來說,只有找不到適合拍攝的實景地,才會採用摳圖表演的方式。而在《孤芳不自賞》中,很多鏡頭完全可以使用實景拍攝,只因為兩位主演檔期不夠,才不得不採用摳圖的方式。

由於大量摳圖和使用替身,《孤芳不自賞》破綻百出。明明是雨中打鬥,主演的頭髮卻一點沒濕。明明是同框演出,兩位主演和配角們卻似乎不在同一個“次元”,呈現出了“鬼片”般詭異的畫面效果,讓觀眾大呼“辣眼睛”。

類似的亂象在影視圈中早已不算新聞。著名編劇宋方金,在“臥底”橫店後發現,年輕演員大量使用替身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小鮮肉”進組後,不用跟對手搭戲,也不用背臺詞,直接進行“表情包拍攝”。把各種面部表情拍完後,剩下的全部交給替身去拍。種種拍攝亂象,讓宋方金髮出感慨——“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

除了使用替身,後期配音同樣成為了國產劇的某種“常態”。近一年來,配音員季冠霖幾乎承包了所有熱播劇女主角的配音。《羋月傳》的孫儷,《錦繡未央》的唐嫣,《放棄我抓緊我》的陳喬恩,《三生三世》的楊冪,全都是由她配的音。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內,季冠霖為30多部戲配過音,另一位“配音大神”邊江,配音的電視劇同樣在30部以上。

部分古裝劇由於拍攝現場環境嘈雜,無法同期收聲,的確需要後期配音。但是,配音劇的氾濫,歸根結底還是年輕演員的臺詞功底不夠。坊間一直流傳著“數位先生”、“數位小姐”的說法——有的演員拍攝時沒記住臺詞,就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宋方金的“臥底”訪談實錄中,也指出了這個問題——部分年輕演員根本不背臺詞,全靠副導演在旁邊提詞。

看起來,這似乎是“小鮮肉”最好的時代。他們表演靠替身,臺詞不用背,聲音是配音,只要貢獻幾個表情,就能演完整部戲。然而,這同樣造就了國產劇最壞的時代。假表演、假聲音,不斷挑戰著觀眾的忍耐下限。《孤芳不自賞》3.5分的豆瓣評分,足以印證普通觀眾的憤怒。

假收視:收視率造假成行業“潛規則”

從前期的劇本創作,到中期的演員表演,再到後期的配音,不少國產劇從頭假到了尾。當你以為收視率會給劇組一個教訓時,卻驚訝地發現,這些電視劇的收視率和網播量都挺高。先別懷疑自己的品味,這些光鮮的數字可能也是假的。

去年年底,《美人私房菜》因收視率太低,被浙江衛視撤檔。未料及,“撤檔事件”引出了電視劇行業的一大“潛規則”——收視率造假。

原來,《美人私房菜》的收視率低到離譜,是因為製作方沒買收視率。該劇在浙江衛視播出時,收視率一度低至0.117%,創造了浙江衛視50年來的最低收視記錄。隨後,製片人嚴慶華坦言,在該劇腰斬前,為了不讓浙江衛視收視率“太難看”,他曾打聽過買收視率的價格。對方報價40萬一集,但不能保證靠不靠譜。鑒於這種情況,嚴慶華最終沒買收視率。

中南影業CEO劉春證實了這一說法。據劉春爆料,電視劇收視率的標價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如果不買,就可能遭遇電視臺腰斬或降價。這種明顯的造假行為,已經成為了業內通行的“潛規則”。如果以20家衛視頻道每年播出約13000集電視劇計算,全年就有40多億元被非法竊取。

收視率為何非買不可?原來,收視率原本是為廣告商向電視臺投放廣告服務的。前些年,為了爭取廣告資源,電視臺一般會跟片方簽下對賭協議,只有收視率達到一定數值,片方才能拿到全部片款。一時間,收視率造假蔚然成風。

在廣電總局禁止此類對賭公約後,電視臺迫於廣告收入的壓力,依然逼迫製作機構購買收視率,否則就拒絕購片。片方花了兩三千萬購買收視率,又會把電視劇的價格定得更高,最終形成了惡性循環。

據業內人士透露,購買收視率的“黑錢”並非被調查公司獨攬。目前,多方勢力已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這種“製造收視”的行為,極大地擾亂了行業秩序,也難以反映出電視劇的真實品質。“當時我們看到的所有電視節目、電視劇,可以說他們的收視率90%以上都是假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曾如此“炮轟”收視率造假的現象。

實際上,不僅電視平臺購買收視率,購買網路點擊率也成為了普遍現象。在淘寶上,如果以“點擊量”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會發現不少店鋪在售賣“點擊”。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優酷、騰訊、樂視平臺,20元可以買一萬播放量,愛奇藝稍微貴一些,50元買一萬播放量。如此看來,熱播劇動輒點擊過億,真實性同樣有待考量。

假評分:刷好評成普遍現象 10部裡面9部刷

假設有一部劇本抄襲,表演垮掉,收視率主要靠買的國產劇,口碑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那麼,該如何提升這部劇的口碑呢?答案很簡單,只有三個字——請水軍。

《孤芳不自賞》的水軍討債,把電視劇行業的又一“潛規則”曬到了陽光下。所謂水軍,指的是受雇於網路公關公司,為他人發帖回帖造勢的網路人員,以注水發帖來獲取報酬。國產劇在宣傳行銷過程中,通過買水軍來刷好評和刷流量,一直是業內的潛規則。

與收視率的“買賣市場”一樣,水軍買賣同樣形成了一個“黑市”。在淘寶網上,有不少售賣豆瓣帳號、時光網帳號的店鋪。根據某個水軍“賣家”的說法,豆瓣和時光網的打分加評論是1.4元/條,格瓦拉1.6元/條。豆瓣的真實用戶最貴,一個售價20元。這裡的真實用戶指的是在豆瓣真實註冊,並且活躍的用戶。如果能花更多的錢,還可以發佈長篇的評論。

隨著新媒體平臺的興起,電視劇片方越來越重視劇集的口碑。雇傭水軍刷分刷評論,早已成為了電視劇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在此前的媒體報導中,一位元網劇演員曾如此爆料:“10部裡面9部都刷,刷分刷點擊量。”

被資本綁架的國產劇 何時迷途知返

縱觀國產劇的整個生產鏈條,會發現造假現象無處不在。以前,觀眾只是吐槽電視劇中狗血的情節,奇葩的橋段,比如落水失憶、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如今,電視劇行業的造假令人瞠目結舌,劇本、表演、收視、口碑全是假的,想吐槽都不知道從哪“下嘴”了。

借用張愛玲的那句名言,中國電視劇產業就如同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高速發展的中國電視劇產業看似繁榮,卻是種種“造假”支撐起來的虛假繁榮。欣欣向榮的表像背後,可以清晰地看到亂象叢生。

種種“造假”事蹟背後,其實是資本在作祟。當前,國產劇已經被市場“綁架”,資本成為了電視劇產業的“操盤手”。大量熱錢湧入電視劇行業後,正常的創作流程已經滿足不了資本的需求。項目不成熟就上馬,演員沒檔期也要開機,原本100天拍的戲,20天就要拍完。如此“短平快”的製作方式,出現劇本抄襲、替身演戲、摳圖演戲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對於電視劇行業來說,資本的湧入原本不是件壞事。有了資本做後盾,導演才有機會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然而,在國內,進入電視劇行業的資本大多數都是不專業的資本,他們追求的是數量,是收益,而不是作品的品質。

對這些投資人來說,什麼來錢多就拍什麼,怎麼來錢快就怎麼拍。網路小說粉絲多,他們就要求拍網路小說。“小鮮肉”粉絲多,他們就指定“小鮮肉”當主演。能夠20天拍完的戲份,他們肯定不會讓導演100天拍完。當這樣的資本綁架了創作,帶來的只能是一部部爛劇。為了讓這些爛劇資料好看,片方又要買收視率、刷口碑。至於觀眾心裡到底怎麼想,他們哪還有功夫去關心呢。

實際上,資本追求的是金錢,創作追求的是品質,雙方的訴求原本就是相悖的。資本能夠綁架創作,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整個電視劇產業發展不夠成熟。為了得到資本的垂青,製作方選擇了妥協退讓,犧牲了劇集的品質,也犧牲了自己的聲譽,換來的卻只是一部部“假電視劇”。

想要終結電視劇行業的種種“造假”,首先,要進行資料打假,最好出臺相關政策法規,還國產劇一個真實的行業環境。其次,要分清資本和創作的關係,解除資本對創作的綁架,還給片方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造假造出來的“繁榮”,對中國電視劇行業有百害而無一利,希望國內電視人早日迷途知返!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估計劇已經播完了。一場官司還會給它帶來很多的熱度,讓人覺得‘咦,這個東西有爭議耶,我想看看是什麼樣的。’”一路飆高的收視率和點擊率,如同一塊遮羞布,蓋住了抄襲劇的所有不足。

假表演:替身摳圖亂配音 鮮肉成行業公敵

劇本是抄襲的,就連表演也可能是假的。近幾年,影視劇拍攝過程中的種種亂象層出不窮,替身拍戲,濫用配音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拿錢不幹活”的小鮮肉,成為了眾矢之的。

年初播出的《孤芳不自賞》,幾乎集齊了影視劇拍攝的所有弊病,被網友嘲諷為“開口有配音、拍戲各種替、不用實景拍、後期全包圓。”

在《孤芳不自賞》中,片中主演被爆出大量使用“摳圖表演”。所謂摳圖,即演員在攝影棚內用綠幕完成拍攝,後期再由技術人員與背景、其他演員進行合成。一般來說,只有找不到適合拍攝的實景地,才會採用摳圖表演的方式。而在《孤芳不自賞》中,很多鏡頭完全可以使用實景拍攝,只因為兩位主演檔期不夠,才不得不採用摳圖的方式。

由於大量摳圖和使用替身,《孤芳不自賞》破綻百出。明明是雨中打鬥,主演的頭髮卻一點沒濕。明明是同框演出,兩位主演和配角們卻似乎不在同一個“次元”,呈現出了“鬼片”般詭異的畫面效果,讓觀眾大呼“辣眼睛”。

類似的亂象在影視圈中早已不算新聞。著名編劇宋方金,在“臥底”橫店後發現,年輕演員大量使用替身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小鮮肉”進組後,不用跟對手搭戲,也不用背臺詞,直接進行“表情包拍攝”。把各種面部表情拍完後,剩下的全部交給替身去拍。種種拍攝亂象,讓宋方金髮出感慨——“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

除了使用替身,後期配音同樣成為了國產劇的某種“常態”。近一年來,配音員季冠霖幾乎承包了所有熱播劇女主角的配音。《羋月傳》的孫儷,《錦繡未央》的唐嫣,《放棄我抓緊我》的陳喬恩,《三生三世》的楊冪,全都是由她配的音。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內,季冠霖為30多部戲配過音,另一位“配音大神”邊江,配音的電視劇同樣在30部以上。

部分古裝劇由於拍攝現場環境嘈雜,無法同期收聲,的確需要後期配音。但是,配音劇的氾濫,歸根結底還是年輕演員的臺詞功底不夠。坊間一直流傳著“數位先生”、“數位小姐”的說法——有的演員拍攝時沒記住臺詞,就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宋方金的“臥底”訪談實錄中,也指出了這個問題——部分年輕演員根本不背臺詞,全靠副導演在旁邊提詞。

看起來,這似乎是“小鮮肉”最好的時代。他們表演靠替身,臺詞不用背,聲音是配音,只要貢獻幾個表情,就能演完整部戲。然而,這同樣造就了國產劇最壞的時代。假表演、假聲音,不斷挑戰著觀眾的忍耐下限。《孤芳不自賞》3.5分的豆瓣評分,足以印證普通觀眾的憤怒。

假收視:收視率造假成行業“潛規則”

從前期的劇本創作,到中期的演員表演,再到後期的配音,不少國產劇從頭假到了尾。當你以為收視率會給劇組一個教訓時,卻驚訝地發現,這些電視劇的收視率和網播量都挺高。先別懷疑自己的品味,這些光鮮的數字可能也是假的。

去年年底,《美人私房菜》因收視率太低,被浙江衛視撤檔。未料及,“撤檔事件”引出了電視劇行業的一大“潛規則”——收視率造假。

原來,《美人私房菜》的收視率低到離譜,是因為製作方沒買收視率。該劇在浙江衛視播出時,收視率一度低至0.117%,創造了浙江衛視50年來的最低收視記錄。隨後,製片人嚴慶華坦言,在該劇腰斬前,為了不讓浙江衛視收視率“太難看”,他曾打聽過買收視率的價格。對方報價40萬一集,但不能保證靠不靠譜。鑒於這種情況,嚴慶華最終沒買收視率。

中南影業CEO劉春證實了這一說法。據劉春爆料,電視劇收視率的標價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如果不買,就可能遭遇電視臺腰斬或降價。這種明顯的造假行為,已經成為了業內通行的“潛規則”。如果以20家衛視頻道每年播出約13000集電視劇計算,全年就有40多億元被非法竊取。

收視率為何非買不可?原來,收視率原本是為廣告商向電視臺投放廣告服務的。前些年,為了爭取廣告資源,電視臺一般會跟片方簽下對賭協議,只有收視率達到一定數值,片方才能拿到全部片款。一時間,收視率造假蔚然成風。

在廣電總局禁止此類對賭公約後,電視臺迫於廣告收入的壓力,依然逼迫製作機構購買收視率,否則就拒絕購片。片方花了兩三千萬購買收視率,又會把電視劇的價格定得更高,最終形成了惡性循環。

據業內人士透露,購買收視率的“黑錢”並非被調查公司獨攬。目前,多方勢力已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這種“製造收視”的行為,極大地擾亂了行業秩序,也難以反映出電視劇的真實品質。“當時我們看到的所有電視節目、電視劇,可以說他們的收視率90%以上都是假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曾如此“炮轟”收視率造假的現象。

實際上,不僅電視平臺購買收視率,購買網路點擊率也成為了普遍現象。在淘寶上,如果以“點擊量”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會發現不少店鋪在售賣“點擊”。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優酷、騰訊、樂視平臺,20元可以買一萬播放量,愛奇藝稍微貴一些,50元買一萬播放量。如此看來,熱播劇動輒點擊過億,真實性同樣有待考量。

假評分:刷好評成普遍現象 10部裡面9部刷

假設有一部劇本抄襲,表演垮掉,收視率主要靠買的國產劇,口碑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那麼,該如何提升這部劇的口碑呢?答案很簡單,只有三個字——請水軍。

《孤芳不自賞》的水軍討債,把電視劇行業的又一“潛規則”曬到了陽光下。所謂水軍,指的是受雇於網路公關公司,為他人發帖回帖造勢的網路人員,以注水發帖來獲取報酬。國產劇在宣傳行銷過程中,通過買水軍來刷好評和刷流量,一直是業內的潛規則。

與收視率的“買賣市場”一樣,水軍買賣同樣形成了一個“黑市”。在淘寶網上,有不少售賣豆瓣帳號、時光網帳號的店鋪。根據某個水軍“賣家”的說法,豆瓣和時光網的打分加評論是1.4元/條,格瓦拉1.6元/條。豆瓣的真實用戶最貴,一個售價20元。這裡的真實用戶指的是在豆瓣真實註冊,並且活躍的用戶。如果能花更多的錢,還可以發佈長篇的評論。

隨著新媒體平臺的興起,電視劇片方越來越重視劇集的口碑。雇傭水軍刷分刷評論,早已成為了電視劇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在此前的媒體報導中,一位元網劇演員曾如此爆料:“10部裡面9部都刷,刷分刷點擊量。”

被資本綁架的國產劇 何時迷途知返

縱觀國產劇的整個生產鏈條,會發現造假現象無處不在。以前,觀眾只是吐槽電視劇中狗血的情節,奇葩的橋段,比如落水失憶、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如今,電視劇行業的造假令人瞠目結舌,劇本、表演、收視、口碑全是假的,想吐槽都不知道從哪“下嘴”了。

借用張愛玲的那句名言,中國電視劇產業就如同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高速發展的中國電視劇產業看似繁榮,卻是種種“造假”支撐起來的虛假繁榮。欣欣向榮的表像背後,可以清晰地看到亂象叢生。

種種“造假”事蹟背後,其實是資本在作祟。當前,國產劇已經被市場“綁架”,資本成為了電視劇產業的“操盤手”。大量熱錢湧入電視劇行業後,正常的創作流程已經滿足不了資本的需求。項目不成熟就上馬,演員沒檔期也要開機,原本100天拍的戲,20天就要拍完。如此“短平快”的製作方式,出現劇本抄襲、替身演戲、摳圖演戲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對於電視劇行業來說,資本的湧入原本不是件壞事。有了資本做後盾,導演才有機會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然而,在國內,進入電視劇行業的資本大多數都是不專業的資本,他們追求的是數量,是收益,而不是作品的品質。

對這些投資人來說,什麼來錢多就拍什麼,怎麼來錢快就怎麼拍。網路小說粉絲多,他們就要求拍網路小說。“小鮮肉”粉絲多,他們就指定“小鮮肉”當主演。能夠20天拍完的戲份,他們肯定不會讓導演100天拍完。當這樣的資本綁架了創作,帶來的只能是一部部爛劇。為了讓這些爛劇資料好看,片方又要買收視率、刷口碑。至於觀眾心裡到底怎麼想,他們哪還有功夫去關心呢。

實際上,資本追求的是金錢,創作追求的是品質,雙方的訴求原本就是相悖的。資本能夠綁架創作,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整個電視劇產業發展不夠成熟。為了得到資本的垂青,製作方選擇了妥協退讓,犧牲了劇集的品質,也犧牲了自己的聲譽,換來的卻只是一部部“假電視劇”。

想要終結電視劇行業的種種“造假”,首先,要進行資料打假,最好出臺相關政策法規,還國產劇一個真實的行業環境。其次,要分清資本和創作的關係,解除資本對創作的綁架,還給片方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造假造出來的“繁榮”,對中國電視劇行業有百害而無一利,希望國內電視人早日迷途知返!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