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3種行為不要再強加給孩子了,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近年來,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並樂於投入。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一大堆自認為好的興趣班,讓孩子兩歲就學算數,三歲會寫字。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很聰明,

便欣喜若狂,於是就讓孩子背誦《唐詩三百首》,甚至背誦字典。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每對父母的心願。但是有些事對於孩子來說不宜太早做。在適合的年齡做利於孩子身體發育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一、過早學寫字

過早危害:很多年輕的父母,

特別是一些老人,總會過早的教寶寶認字。然後引以為傲。這樣做簡直是在謀殺寶寶的想像力!不管是從生理還是心理發展來看,這都是對寶寶成長很不利的!

讓孩子早點學會寫字,大人的本意是好 ,無非就是讓孩子上學後能夠寫出更多、更漂亮的字。但是,小孩子根本無法理解字的含義,只能按照字的形狀來“畫字”, 長此以往,就容易將學寫過的字造成混淆,特別是形近字,

並且由於孩子對方位的認識、結構的把握都達不到要求,寫出的字會很難看,以後也將很難改正。

專家建議:識字不等於寫字!家長可以發揮自己啟蒙老師的作用,採用各種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識字積累,等年齡適合,再動手寫字,這樣,孩子潛移默化的也會掌握很多。

二、過早學背詩

過早危害:詩歌是中國的優良文化,很多家長會以孩子背詩歌為傲。事實上,背詩歌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足夠的理解力,也還不擁有長期記憶的能力。倘若孩子不理解詩歌的韻義,除了短期記住並能在大人面前表現一下之外,那麼孩子背了也是沒好處的。另外,孩子不認字且讀音不准,如若熟記了日後便難以糾正。除此之外,強迫孩子背古詩也會不自覺地讓其產生厭學的情緒。

專家建議: 建議家長不妨讓孩子背誦一些他能理解的、發音也簡單的兒歌,在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效果一定比背誦古詩好得多。

三、過早上幼稚園

按照正常的習慣,一般孩子到了3歲才可以上幼稚園,

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語言能力並初具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有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便促使了很多的小朋友年齡還不到就托熟人,找關係把孩子送到了幼稚園。

幼稚園跟家庭並不同,教師不可能跟家長對待子女一樣將所有的注意力都專注在一個寶寶身上,所以年齡太小的孩子,不適宜過早入園。

最重要的是,很多幼兒入學早,也就意味著以後每年級都比同齡人小。因為年齡較小于身邊同學,大部分在接受知識和理解力方面必然欠缺,直接影響學習成績,進而挫傷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教育部門規定的小學入學年齡不是隨心所欲確定的,而是綜合兒童的心理、生理等科學因素規定的,符合孩子從食物到圖片再到文字符號的認知過程,假如過早上學就是將不符合其智力水準的內容強加給孩子,多數情況下是學不好的。

也就意味著以後每年級都比同齡人小。因為年齡較小于身邊同學,大部分在接受知識和理解力方面必然欠缺,直接影響學習成績,進而挫傷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教育部門規定的小學入學年齡不是隨心所欲確定的,而是綜合兒童的心理、生理等科學因素規定的,符合孩子從食物到圖片再到文字符號的認知過程,假如過早上學就是將不符合其智力水準的內容強加給孩子,多數情況下是學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