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石棉爾蘇藏族喜迎環山雞節 再現千年傳統和現代文化的深度融合

9月28日上午9時,石棉縣蟹螺鄉江壩村蟹螺堡子,72歲的爾蘇藏族“薩巴”王志全換上節慶盛裝,

為族人慶祝環山雞節的祭祀祈福做著最後的準備。這天,是農曆八月初九,次日,爾蘇藏族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環山雞節,期間,將輪番舉行上山祭祖、傳統祝福等活動。

一條蜿蜒的青石板路,兩岸望不盡的綠樹青山,

抬頭是深邃廣闊的天空,附身是潺潺流過的小溪。王志全的家,便在石棉縣西部這崇山峻嶺間的蟹螺鄉,仿若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爾蘇藏族同胞們在此生息,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的發展,道路交通不斷改善、硬體設施不斷提升,蟹螺鄉神秘的面紗被揭開,猶以一年一度的爾蘇藏族新年節日——環山雞節為世人所知曉,“蟹螺堡子”的美名也逐漸流傳開來。

爾蘇藏族環山雞節是石棉縣爾蘇藏族每年農曆八月舉行的傳統節日,爾蘇語稱為“古紮子”,意即過年,所有的爾蘇人過了這一天后都會年長一歲,是爾蘇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傳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薩巴”是蟹螺堡子爾蘇人巫師的自稱,是內容豐富的爾蘇文化的傳承人,也是當地各種儀式與節慶的組織者和主要表演者。作為“薩巴”傳承人,50年前,王志全隨父親學習,如今,他已是主持環山雞節的不二人選。“三天前我就回來準備這次盛會,爭取帶給鄉親們和遊客一次更好的體驗。”更衣、帶帽、纏腰,動作一氣呵成,

王志全雖已遷至石棉縣城居住,但他的舉手投足間,仍處處體現著爾蘇的文化與記憶,一輩子都抹不掉。

在與王志全的交談中,他多次提到“遊客”這個詞,仿佛環山雞節已不是爾蘇人的“私家珍藏”了。“爾蘇人的環山雞節中也已加入了民族歌舞表演、迎賓儀式等專案,

這樣能更好地配合旅遊開發,吸引更多的遊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68歲的原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李星星深入研究爾蘇文化20餘年,他認為爾蘇人做出這樣的改變也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但其中爾蘇傳統文化與內涵依舊佔據著主導地位。洗簸箕、打糍粑、斬白雞等傳統祈福祭祀行為依舊出現在當天的節慶活動中,當地人也用爾蘇語言詮釋著這一切。

獨具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來自重慶的李旭一直跟在祭祀的隊伍之中,拍照、詢問、記錄,30出頭的他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東西就應該讓更多的人知曉。”

“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使之與現代發展深度融合,找准它們之間的契合點,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星星說。2007年,環山雞節入選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如今的“薩巴”大都年老,“薩巴”的傳承也被提上了日程。作家焦虎三在其著作《八月的年節》中提到,2009年,他與王志全曾探討“薩巴”傳承人的問題,王志全表示,石棉縣曾給他推薦的8個徒弟,到後來一個都沒有主動上門求學,而當年和自己一同學習的三四個人中,也只有自己學了出來。而時至今日,卻發生了改變。“我已教授了幾個徒弟,他們完全能夠獨當一面。”話至此,王志全笑由心生。

獨具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來自重慶的李旭一直跟在祭祀的隊伍之中,拍照、詢問、記錄,30出頭的他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東西就應該讓更多的人知曉。”

“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使之與現代發展深度融合,找准它們之間的契合點,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星星說。2007年,環山雞節入選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如今的“薩巴”大都年老,“薩巴”的傳承也被提上了日程。作家焦虎三在其著作《八月的年節》中提到,2009年,他與王志全曾探討“薩巴”傳承人的問題,王志全表示,石棉縣曾給他推薦的8個徒弟,到後來一個都沒有主動上門求學,而當年和自己一同學習的三四個人中,也只有自己學了出來。而時至今日,卻發生了改變。“我已教授了幾個徒弟,他們完全能夠獨當一面。”話至此,王志全笑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