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熊孩子的要“管”不要“慣”?大多數家長都做錯了還不自知

昨天坐地鐵遇見一個熊孩子,上班高峰期的地鐵有多擠就不多說了,一個奶奶帶著孫子,本來是一人一個座,到站後旁邊下了一個乘客,熊孩子立馬把腳放在坐位上,一人倆座。

一個乘客低聲給他說:寶貝,讓阿姨坐一坐好不好?那孩子不僅不讓座,還嚎啕大喊座位是他的,誰也不給坐,而他的奶奶在一邊幽幽的來一句:跟小孩子搶什麼。

小孩子就能占著位不讓坐了嗎?小孩子就有特權了?或許這只是一件小插曲,可一笑而過。但是細想來看,“給小孩子計較什麼?”“他還是個孩子”“孩子又不懂。”,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呢?

孩子的那些壞毛病,就是這樣慣出來的,家長們卻還猶不自知。每天你當著孩子的面說:“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們的心裡就會有一種自豪感和優越感:哈,我是孩子我不怕。當他們不懂禮貌的時候,當他們挑食浪費的時候,當他們亂發脾氣的時候,當他們搶別人玩具的時候……家長無形中給他們立了一張放肆的屏障,

讓他們肆無忌憚的犯錯。

研究證明,三歲的孩子還沒有服從意識和服從能力,家長給孩子講一堆道理他們也似懂非懂,但是家長們以身作則卻很重要,因為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在學習和模仿中不斷成長,

所以,家長們“身傳”顯的無比重要。你什麼樣,你的孩子就什麼樣。

“熊家長”的縱容才是孩子成為“熊孩子”的根源,過分的嬌慣孩子會讓他越來越自私任性。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從小事做起,不然當孩子把錯誤當成正確,把自私當成理所當然,把哭鬧當成法寶,父母後悔莫及也只能束手無措,與其後期採用過激的方式去幫孩子糾正,不如把壞習慣扼殺在萌牙裡。

不要給孩子特殊待遇,吃飯時不要讓孩子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一家人伺候著。

不要輕易滿足,要什麼給什麼,不要什麼就扔什麼。

不要包辦替代,怕累著摔著孩子,就一直抱著背著,什麼都不讓做。

不要害怕孩子哭鬧,一看到孩子哭就大驚小怪,各種方法去哄,

這樣會讓他覺得“哭”是法寶。

父母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沒有狠心的父母,但卻有狠心的孩子。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什麼樣,孩子什麼樣,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形象,不要膩愛他,才是愛他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