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雍正之死,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1

雍正給世人留下的最大一件疑案是他的暴斃。《清史稿》關於雍正之死非常簡略:“丁亥,上不豫。戊子,上大漸,宣旨傳位皇四子寶親王弘曆。己醜,上崩,年五十八。”

也就是說,雍正頭天晚上發病,

第二天就一病不起,第三天就死亡。官方的正史僅僅交代了這些內容,對雍正的死因卻絕口不提。也就難怪野史筆記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關於雍正死因的說法。

最為老百姓所津津樂道的一種,當然是著名的女劍俠呂四娘為親人報仇,夜入皇宮割掉了雍正的腦袋。

2

呂四娘仗劍刺雍正的傳說雖然神乎其神,但與歷史真相相隔甚遠。其他的民間說法多種多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基本都不足為信。那麼學術界對雍正之死又有什麼看法呢?

鄭天挺先生最早提出雍正病死說,他在《清史簡述》中闡述了這一觀點,認為雍正乃是患中風而死,不過,這一說法還缺少進一步的論證。

也有學者在朝鮮史料《承政院日記》中發現了其他的線索。

承政院是朝鮮李朝管理國家機密事宜的國家機構,設立于定宗時期。

3

《承政院日記》採取日記的形式,對整個李朝時期的日常政務做了仔細的記錄。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朝鮮國王與明清兩代皇帝的外交情況,其關於中國的一些記載,應該是比較客觀可信的。

根據《承政院日記》的記載,雍正晚年由於貪圖女色,導致病入膏肓,自腰以下都不能活動。這一說法略顯誇張,

但是也揭露了雍正晚年可能耽於女色的事實。

有史學研究者認為,雍正登基之初,每天朝乾夕惕,宵衣旰食,無暇處理其他事情。而到雍正八年以後,政局趨於穩定,相對於之前而言,雍正有了一些閒暇時間。

4

雍正崇佛修道等事情,便都是在這一時期發生的。除此之外,已過天命之年的雍正對女人又發生了興趣。

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雍正煉丹服餌,不僅是想追求益壽延年長生不老,

而且也希望能固本培元,壯陽補腎。

但是,以道家煉丹之術煉製的丹藥本身毒性極大,又兼之以高溫燒制而成,因此性情更為燥烈。雍正八年以後,雍正常年服用,大量的有毒物質在體內堆積,已漸成毒發之勢,只是缺少一個直接的導火索。

5

根據《活計檔》的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日,圓明園內煉丹之處運進了200斤牛舌頭黑鉛。黑鉛又稱黑錫,味甘,性寒,有毒,

是道教煉丹術中的重要原材料。雍正之死很可能與這批黑鉛所制丹藥有關。

八月二十一日淩晨,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張廷玉從睡夢中被叫醒,慌亂之中騎著一頭沒有鞍韉的騾子跌跌撞撞地趕赴圓明園,使他如此狼狽的,是雍正帝的死訊。

然而,更為驚駭欲絕的事情還在後面,他在離宮中看到的,是一副雍正七竅流血,死於非命的慘狀。七竅流血正是中毒而死的典型症狀,雍正死在了他一直賴以維生的金丹大道上。

6

雍正的死因,對皇家而言無疑是一樁醜聞。因此這件事情必須處理的相當低調。雍正駕崩後僅僅三天,初登大寶的乾隆皇帝便發出一道上諭,驅逐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位道士。

乾隆初登大寶,正在政局交替,人心動盪之時,為什麼卻要專門和幾個道士過不去?而且這道諭旨中很明白地點出了雍正愛好煉丹的事實。

此外,乾隆一邊驅逐道士,一邊還嚴令宮內太監宮女等人本分老實,不許妄言。這豈不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動?

7

事情到此,已經很明白了,雍正之死,原因比較複雜:他勤於政務,工作過度,晚年又喜好女色,導致精氣神都較為衰弱。

為了強身健體,他開始篤信金丹之說,導致慢性中毒。最終又因為某批次的丹藥導致猝死。幾乎和歷史上所有追求金丹大道的皇帝一樣,雍正也沒有逃脫死於其中的結局。

他在離宮中看到的,是一副雍正七竅流血,死於非命的慘狀。七竅流血正是中毒而死的典型症狀,雍正死在了他一直賴以維生的金丹大道上。

6

雍正的死因,對皇家而言無疑是一樁醜聞。因此這件事情必須處理的相當低調。雍正駕崩後僅僅三天,初登大寶的乾隆皇帝便發出一道上諭,驅逐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位道士。

乾隆初登大寶,正在政局交替,人心動盪之時,為什麼卻要專門和幾個道士過不去?而且這道諭旨中很明白地點出了雍正愛好煉丹的事實。

此外,乾隆一邊驅逐道士,一邊還嚴令宮內太監宮女等人本分老實,不許妄言。這豈不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動?

7

事情到此,已經很明白了,雍正之死,原因比較複雜:他勤於政務,工作過度,晚年又喜好女色,導致精氣神都較為衰弱。

為了強身健體,他開始篤信金丹之說,導致慢性中毒。最終又因為某批次的丹藥導致猝死。幾乎和歷史上所有追求金丹大道的皇帝一樣,雍正也沒有逃脫死於其中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