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環保部:違法排汙企業應重視環保投入

環保督查中,我們總能看到企圖鑽環保空子的企業。在他們看來,環保督查阻礙了經濟發展。而對環保不來說,環保督察不僅是一場單純的“問責風暴”,更是一場深刻的“靈魂革命”。

近日,在環保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就“舍弗勒3000億損失事件”, 環保部環評司司長崔書紅公開回應:“有的直接打著環保名義,渲染環保政策因素加劇產品價格上漲,這是一種擾亂市場的行為。”他指出,一些違法排汙企業甚至根本不投入環保。在此次“舍弗勒”事件中,企業對環保的投入顯得蒼白無力。環保部通報“舍弗勒”事件中,界龍公司酸洗磷化工藝不僅沒有環評審批手續,

而且這一專案已被政府列為“淘汰關閉類”。

由此可知,在環保部一次次警告罰款下,這家企業仍鋌而走險,無視國家環保法律。“舍弗勒”事件一出,該企業並未認識被環保部責令關停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味借助外力,渲染自身影響力,來“綁架”當地環保部門,希望給予援助。當然,對此現象,環保部也給出霸氣回應:企業生產必須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對敢於違規者絕不讓步。這看似有點無情,

但卻有十足的底氣。顯然,環保部對該企業的處理,也反映出國家對一切違法犯罪企業實行“零容忍”態度。

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難以從宏觀和長遠的角度建立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自我約束機制。近年來,

逐步加嚴的環保標準,讓企業感到有些應接不暇。在受經濟實力、技術水準、監管等因素制約,很少企業能做到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的雙豐收。在這種情況下,有專家認為,企業引進環保策略治理,重視環保投入,才能保持企業發展活力。

企業在重視環保投入中,環保技術的引進極為重要。可以說,環保技術是倒逼企業實現綠色生產的引擎機。以“舍弗勒”事件為例,像類似從事酸洗磷化的企業來說,

企業生產本身就有很大的危險性。酸洗磷化具有強酸強鹼等化學物質,若處理不當,危害無窮。據悉,2017年在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綠色環保的合金催化液作為創新環保的技術在行業獨佔鰲頭。北京中科創新歷經20年研發的去油除鏽“二合一”淨化液和“新一代環保型特種表面合金催化液”已成為國家大力推廣的綠色環保新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