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國考據——甘:夏代姜姓國,地望在陝西省戶縣或河南省原陽縣

甘,夏代姜姓國。甘因《甘誓》而稱著。《史記·夏本紀》雲:“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于甘。將戰,作《甘誓》。”《尚書·甘誓》雲:“大戰于甘,乃召六卿。王日:‘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

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禦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這是夏啟同有扈氏決戰于甘地時發佈的誓詞。《呂氏春秋·先己篇》雲:“夏後伯啟與有扈戰于甘澤而不勝……期年而有扈氏服。”

《尚書》

《後漢書·馮衍傳》說:“訊夏啟于甘澤兮,傷帝典之始傾。”甘於何時滅國,史無詳載。或謂“夏啟滅扈時先滅甘氏”。可備一說。關於甘的地望,舊注多認為在陝西省戶縣境內;顧頡剛、劉起釺則主張“‘有扈’即東夷部落的‘九扈’,其地當在今鄭州北部原陽一帶,扈與夏人作戰的地方‘甘’,當在今洛陽西南”。

《史記》

甘地因水而得名。《山海經·中山經》載:“厘山之首,日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洛。”畢沅雲:“山在今河南宜陽縣東南。”古厘山為今熊耳山之余脈,甘水即今之甘河,為洛河支流,源于甘掌谷,水濱有甘城。

《山海經》

東周時期,惠王封少子太叔帶于甘城,稱甘昭公。《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雲:“甘昭公有寵于惠後。”杜預注:“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于甘。河南縣西南有甘水。”

宜陽縣靈山寺.jpg

《水經·甘水注》對於甘城地望有過詳盡的考辨:“甘水出宏農宜陽縣鹿蹄山。

東北至河南縣南,北入洛。甘水發源東北流,北屈,逕一故城東,在非山上,世稱之石城也。京相瑤日:或雲,甘水西山上,夷汗而平。有故甘城,在河南城西二十五裡,指謂是城也。余按甘水東一十許裡,洛城南有故甘城焉。北對河南故城,世稱之鑒洛城,鑒、甘聲相近,即故甘城也。為王子帶之故邑矣,是以昭叔有甘公之稱焉。”

《水經注》

漢河南縣城在今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甘水流經其西南之宜陽縣境。甘河以東的甘城,或即姜姓甘國之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