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國考據——洛:夏代隗姓國,地域在今河南境內洛河下游一帶

洛,通稱有洛氏,夏代隗姓國。洛國的地域,在今河南境內洛河下游一帶,建都於今洛陽附近的洛河之濱。

夏代中期,洛國與河國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衝突。作戰之前,曾請昆吾氏進行占卜。

《歸藏》雲:“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今本《竹書紀年》載:帝芬(或稱帝槐)十六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鬥”。是說洛國之君用與河國之君馮夷相遇而爭。

《竹書紀年》

《水經·洛水注》說:“《竹書紀年》日:洛伯用與河伯馮夷鬥,蓋洛水之神也。”顯然是將它神化了。

這場戰鬥,經過昆吾氏的調解,後來化干戈為玉帛,衝突以和親的形式結束,河伯馮夷娶洛伯之女洛嬪為妻。

洛嬪又稱宓妃,姿色出眾,是一代美女,被後人尊為洛神。曹植《洛神賦》形容她的美貌時寫道:“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後來,河國同東夷族的有窮氏發生矛盾,

洛嬪被有窮國君後羿奪去,霸佔為妻。這就是《楚辭·天問》所說的:“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何伯,而妻彼雒嬪?”

洛神賦圖

夏代末年,洛國被商所滅。今本《竹書紀年》載帝癸(即夏桀)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路史·國名紀六》謂:“洛氏,商伐亡之,

即有雒。”《逸周書·史記解》雲:“昔者有洛氏宮室無常,池囿廣大,工功日進,以後更前,民不得休。農失其時,饑饉無食,成商伐之,有洛以亡。”

潘振《周書解義》對這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詮釋:“無常,不久而改作也。池,停水也。囿者,蓄育鳥獸之所,其地廣大。匠工之功,民日進而執之。前已成之宮室,後更改之,民不得休息,農失其春耕夏耘秋收之時,穀不熟而饑,菜不熟而饉,民無食矣。能無亡乎?”洛國之君大興木土,

勞民傷財,農失其時,連年災荒,最終被商滅亡,是“宮室破國”的例證之一。

《逸周書》

洛河下游地區發現的龍山文化遺存,如洛陽市郊區的西高崖、銼李、綱常、同山寨、皂角村等遺址出土的文物,為研究洛國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