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4孝故事裡竟然有這麼多三觀不正的,但是日本的孝道更恐怖

小編今天查詢了古代的一些24孝故事,隨便看了幾個就覺得這三觀簡直奇葩,比如臥冰求鯉、埋兒奉母。

臥冰求鯉:在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繼母對他很不好,但是一個寒冷的冬日,後母生了病,想吃活魚,要王祥到河捉魚。河面都凍住了,王祥想:我可以用體溫使冰塊溶化啊!他脫掉衣服,臥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關打顫,全身顫抖,但他仍然強忍著、忍著……突然間,他身體下的冰塊裂開了,兩條鯉魚跳了上來。王祥大喜,

抱著鯉魚飛奔回家,煮魚湯給後母吃。

小編內心os:先不說別人對你不好還對別人這麼好了,古代就沒有工具嗎??

埋兒奉母: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

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小編內心os:這個比第一個還奇葩啊,我不知道說什麼了。

相比於中國古代對於孝道過分的強調,日本的古代則是另一種現象。在災荒年份,日本人選擇將年邁的父母、爺爺、奶奶背到深山,讓他們自生自滅,以保全下一代。

那麼為什麼日本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卻還保留這種殘酷的風俗呢?一方面,日本從唐朝時候開始學習中國文化,

在學習過程中用中國歷史書的語言講,算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科舉制度、孝道、皇帝制度這些認為對他們無用的制度,便被拋棄了。

另一方面,說好聽點日本是一個極度理性的國度。他們認為,糟糕的環境下,年輕人死了,老人也會死;但是只是老人死了,

能夠讓家族繼續延續下去,還能保存最大的勞動力資源。

無論是古代的埋兒奉母以及日本古代的做法,在如今社會看來,都是極度不可取的,社會推崇的尊老愛幼習俗應該一樣看重,過分的傾斜只會造成一個有點變態的文化。

tclygl(長按可複製),每天分享最好玩的目的地資訊,回復目的地名稱還有驚喜給你。

tclygl(長按可複製),每天分享最好玩的目的地資訊,回復目的地名稱還有驚喜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