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影響女人婚姻幸福的,是這種思維

什麼樣的思維,對人影響最深遠?

我上小學時,班上有一個矮小的男生,

總是被同學欺負,每當有人捉弄他時,他不會有任何行為上的反抗,也不會求助老師幫忙,只會一遍遍地說:你欺負不了多久了,我很快就不在這兒了!

果然,一學期不到,他就沒來上學了,我們都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但是小男孩的話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的我,怎麼也不明白,明明是被欺負了,為何不替自己伸張正義,卻要說這樣的欺負不會長久呢。

直到後來,我在無數次的婚姻諮詢中看到這樣的思維模式,當關係裡的一方被傷害時,另一方常常會選擇忍氣吞聲,心裡卻想著:總有一天你會因此付出代價,為自己做過的事後悔!

這樣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認為對方遲早會為自己的痛苦遭受懲罰,就是受害者思維的特徵。有受害者思維的人,不會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眼前的處境,而是更在意對方是否有悔過之心。

在關係裡,如果遇到不滿意的事情,他們大多會選擇隱忍和順從,當對方越傷害自己時,他們會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感,因為傷害足夠深,他們就越有機會證明對方是關係裡真正的兇手。

他們表面看起來很柔弱,但在關係最致命的反擊是,他們常用自我傷害的方式,讓對方不能再繼續傷害自己,讓對方因此背負上良心的譴責。可是,自我傷害依然是傷害,讓對方醒悟真的比自己更重要嗎?

那個被欺負的小男生,沒有繼續上學,大家一開始還會好奇,但很快又恢復往日的平靜。即使沒有人欺負,那些喜歡捉弄人的同學,也一樣順利地完成學業,並沒有痛心疾首,悔不當初。

而那個小男孩即使選擇換個環境生活,也可能會在不同的關係裡充當受害者的角色,因為他選擇的受害者思維模式,決定著他只能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抗爭關係裡的不公平。

受害者思維,究竟會傷害誰?

我們先看這樣一段對話。

一位妻子問:為什麼我老公就是不願意承認他錯了呢?

問:為什麼他認錯對你這麼重要?

妻子:因為他認錯,才可以證明他傷害了我。

問:為什麼要證明他傷害了你?

妻子:因為他承認傷害了我,

良心才會受到譴責,才能加倍對我好啊!

問:那如果他一直都不認錯,你會怎麼辦?

妻子:如果他不認錯,有一天我會跟他離婚的,那時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這個妻子的想法,其實是大多數在有受害者思維的女性真實寫照。

她覺得只有證明對方錯了,才能換回自己的尊嚴,關係才能扭轉到另外一個好的局面。如果無法證明對方是錯的,自己在關係裡又無比痛苦,她會選擇極端的方式傷害自己或者切斷關係。

對於有受害者思維的人說,如果關係中遇到不滿意,他們只有兩個選擇:一種選擇是更兇狠地傷害自己;另一種是更絕情地斷放棄所擁有的關係。

而無論哪一個選擇,都是在更深的傷害自己。關係中不如意是常有之事,而她們除了傷害自己,不具備任何面對矛盾衝突或者改善關係的能力,所以無論進入任何關係,最痛苦的人都是自己。

在關係裡,受害者思維,就像是另一半製造的一個毒瘤,你原以為保留好這個毒瘤,就留住了對方虧欠你的證據,另一半就應該更在乎你。

可是當你越不被關注時,你會情不自禁地養大這個毒瘤,原以為可以依靠這個毒瘤獲得愛的養分,可是當毒瘤長到無可抑制時,最先傷害的人就是擁有毒瘤的自己。

證明對方錯了,關係就能獲得改觀嗎?

有受害者思維的人覺得只有證明對方是錯的,才能改善痛苦的關係,這條路卻常常無比艱難。

就像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因為夫妻關係中的矛盾,走上了替自己伸冤的路,可是走到最後,不管周圍人怎麼看,不管她獲得多少人的支持,她終究沒能在關係中證明自己。

除了很難在關係裡證明自己,還有一些人即使得到了對方的認錯,關係也沒能因此獲得改觀。我曾接受一位女性的諮詢,她的先生在婚內屢次出軌,一開始拒不認錯,直到她提出離婚,先生慌了立刻悔過。

當先生承認錯誤,信誓旦旦立下保證,她的心也變得踏實了,決定重頭開始。可是,他先生的話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幾個月後再次出軌,這一次被發現後,先生立刻就承認錯誤,並發誓絕對是最後一次。

這次保證依然沒有生效,深情的懺悔和表白,依然沒能阻止先生繼續出軌的腳步。每一次當先生認錯時,她都為看見新的希望而歡喜,而當先生再次傷害她時,她的心情又再次失落到極點。

對於這段關係,她非常不滿意,卻又離不開,不管先生傷害她有多深,只要先生認錯,她仿佛所有的傷害都獲得了補償,決定不再計較從前。她的親人和朋友都罵她傻,認為她不該為了這個渣男這麼痛苦。可是他們都不知道,一句“對不起,我錯了”對於有受害者思維的人會多麼有效。

對於有受害者思維的人來說,只要能證明自己是對的,不管受再多的傷害也值得。他們原以為只要辨別清楚對錯,對方自然就會改正錯誤,卻不知即使證明對方是錯的,即使對方認識到在關係裡不該這麼做,關係的模式也不會輕易發生改變。

關係所呈現的樣子,跟道理約束無關,跟對錯無關,卻跟關係裡兩個人的互動模式有關。關係的互動,就像兩個人的舞蹈,只要你的舞步不變,對方就不會輕易變換舞步,否則兩個人的舞蹈就無法繼續。

所以,當你面對關係時的態度和行為沒有變化時,對方很難輕易做出改變。只有嘗試轉變受害者思維,開始思考自己在關係裡的處境,才能真正把自己從痛苦模式中解脫出來,重建新的關係模式。

受害者思維,讓人成為無效的關係拯救者

在關係裡,有受害者思維的人,是最善良、最無辜的人,看起來她們在辛苦地維繫和拯救關係,實際上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斷忍讓和妥協,讓關係失去了應有的彈性空間。

當關係裡所有的矛盾和衝突,都必須通過一個人的忍讓來掩蓋,表面看關係很和諧,實際上卻因為無法獲得深入坦誠的對話,缺乏有效面對分歧和衝突的嘗試,讓關係顯得十分脆弱。

很多對關係感到不滿意的人,努力改變自己的另一半,覺得自己在關係裡扮演一個拯救者的角色,實際上即便他們渴望關係變好,也是一個無效的關係拯救者。

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問題的共同參與者,當他們站在自己是對的位置,來要求對方改變時,卻是以自己的不變,來維持問題的不變。所以,不管他們如何努力,都很難拯救關係。

在任何關係模式裡,都有與之相對立的兩面,如果你需要標榜什麼是好的,就必然需要不好的另一面來映襯。

在關係裡,如果你想做一個對的人,你必然會覺得另一半需要改變。你需要通過“一個對的角色”來獲得安全感時,而對方就必然變成了關係裡“錯的人”。

那些希望拯救關係的人,常常也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把對方放在需要拯救的位置,實際上這是他們在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並非對方真的需要被拯救。

在受害者思維模式裡,他們在扮演關係的受害者,關係中的犧牲者,讓對方醒悟的拯救者,這是他們對於一段關係的所有意義,唯獨沒有更多考慮自己。

如果在關係裡,總是需要自我犧牲去拯救另一個人,才能在關係中獲得幸福的話,這條路永遠都很難走通。因為,當我們在不同的關係中做出自我犧牲時,我們很容易因為各種妥協而失去自我,更不可能在關係裡活出幸福自在的自己。

所以,當你在一段關係中,當你總想著努力拯救關係時,當你覺得改變一個人非常艱難時,當你不斷受傷害卻總想著讓對方醒悟時,可以先覺察自己是否上了受害者思維的當。

受害者思維,總會告訴你如果對方改變認錯,一切就會變好;它還會告訴你如果你傷害自己,或者用關係的存續做威脅,對方就會更在乎你;它看似在幫助你拯救關係,實際上卻是通過一步步傷害你,來一步步扼殺關係。

用受害者思維獲得幸福的路,永遠沒有勝利的終點。只有學會重新理解關係的模式,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關係,才能擺脫受害者思維模式影響,讓關係重新回歸良性互動。

作者:羅近月,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堅持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兩性關係,讓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對於有受害者思維的人說,如果關係中遇到不滿意,他們只有兩個選擇:一種選擇是更兇狠地傷害自己;另一種是更絕情地斷放棄所擁有的關係。

而無論哪一個選擇,都是在更深的傷害自己。關係中不如意是常有之事,而她們除了傷害自己,不具備任何面對矛盾衝突或者改善關係的能力,所以無論進入任何關係,最痛苦的人都是自己。

在關係裡,受害者思維,就像是另一半製造的一個毒瘤,你原以為保留好這個毒瘤,就留住了對方虧欠你的證據,另一半就應該更在乎你。

可是當你越不被關注時,你會情不自禁地養大這個毒瘤,原以為可以依靠這個毒瘤獲得愛的養分,可是當毒瘤長到無可抑制時,最先傷害的人就是擁有毒瘤的自己。

證明對方錯了,關係就能獲得改觀嗎?

有受害者思維的人覺得只有證明對方是錯的,才能改善痛苦的關係,這條路卻常常無比艱難。

就像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因為夫妻關係中的矛盾,走上了替自己伸冤的路,可是走到最後,不管周圍人怎麼看,不管她獲得多少人的支持,她終究沒能在關係中證明自己。

除了很難在關係裡證明自己,還有一些人即使得到了對方的認錯,關係也沒能因此獲得改觀。我曾接受一位女性的諮詢,她的先生在婚內屢次出軌,一開始拒不認錯,直到她提出離婚,先生慌了立刻悔過。

當先生承認錯誤,信誓旦旦立下保證,她的心也變得踏實了,決定重頭開始。可是,他先生的話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幾個月後再次出軌,這一次被發現後,先生立刻就承認錯誤,並發誓絕對是最後一次。

這次保證依然沒有生效,深情的懺悔和表白,依然沒能阻止先生繼續出軌的腳步。每一次當先生認錯時,她都為看見新的希望而歡喜,而當先生再次傷害她時,她的心情又再次失落到極點。

對於這段關係,她非常不滿意,卻又離不開,不管先生傷害她有多深,只要先生認錯,她仿佛所有的傷害都獲得了補償,決定不再計較從前。她的親人和朋友都罵她傻,認為她不該為了這個渣男這麼痛苦。可是他們都不知道,一句“對不起,我錯了”對於有受害者思維的人會多麼有效。

對於有受害者思維的人來說,只要能證明自己是對的,不管受再多的傷害也值得。他們原以為只要辨別清楚對錯,對方自然就會改正錯誤,卻不知即使證明對方是錯的,即使對方認識到在關係裡不該這麼做,關係的模式也不會輕易發生改變。

關係所呈現的樣子,跟道理約束無關,跟對錯無關,卻跟關係裡兩個人的互動模式有關。關係的互動,就像兩個人的舞蹈,只要你的舞步不變,對方就不會輕易變換舞步,否則兩個人的舞蹈就無法繼續。

所以,當你面對關係時的態度和行為沒有變化時,對方很難輕易做出改變。只有嘗試轉變受害者思維,開始思考自己在關係裡的處境,才能真正把自己從痛苦模式中解脫出來,重建新的關係模式。

受害者思維,讓人成為無效的關係拯救者

在關係裡,有受害者思維的人,是最善良、最無辜的人,看起來她們在辛苦地維繫和拯救關係,實際上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斷忍讓和妥協,讓關係失去了應有的彈性空間。

當關係裡所有的矛盾和衝突,都必須通過一個人的忍讓來掩蓋,表面看關係很和諧,實際上卻因為無法獲得深入坦誠的對話,缺乏有效面對分歧和衝突的嘗試,讓關係顯得十分脆弱。

很多對關係感到不滿意的人,努力改變自己的另一半,覺得自己在關係裡扮演一個拯救者的角色,實際上即便他們渴望關係變好,也是一個無效的關係拯救者。

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問題的共同參與者,當他們站在自己是對的位置,來要求對方改變時,卻是以自己的不變,來維持問題的不變。所以,不管他們如何努力,都很難拯救關係。

在任何關係模式裡,都有與之相對立的兩面,如果你需要標榜什麼是好的,就必然需要不好的另一面來映襯。

在關係裡,如果你想做一個對的人,你必然會覺得另一半需要改變。你需要通過“一個對的角色”來獲得安全感時,而對方就必然變成了關係裡“錯的人”。

那些希望拯救關係的人,常常也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把對方放在需要拯救的位置,實際上這是他們在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並非對方真的需要被拯救。

在受害者思維模式裡,他們在扮演關係的受害者,關係中的犧牲者,讓對方醒悟的拯救者,這是他們對於一段關係的所有意義,唯獨沒有更多考慮自己。

如果在關係裡,總是需要自我犧牲去拯救另一個人,才能在關係中獲得幸福的話,這條路永遠都很難走通。因為,當我們在不同的關係中做出自我犧牲時,我們很容易因為各種妥協而失去自我,更不可能在關係裡活出幸福自在的自己。

所以,當你在一段關係中,當你總想著努力拯救關係時,當你覺得改變一個人非常艱難時,當你不斷受傷害卻總想著讓對方醒悟時,可以先覺察自己是否上了受害者思維的當。

受害者思維,總會告訴你如果對方改變認錯,一切就會變好;它還會告訴你如果你傷害自己,或者用關係的存續做威脅,對方就會更在乎你;它看似在幫助你拯救關係,實際上卻是通過一步步傷害你,來一步步扼殺關係。

用受害者思維獲得幸福的路,永遠沒有勝利的終點。只有學會重新理解關係的模式,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關係,才能擺脫受害者思維模式影響,讓關係重新回歸良性互動。

作者:羅近月,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堅持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兩性關係,讓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