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帶一路”建設為物流業提供新機遇

世界銀行交通和通訊技術全球發展實踐局副局長任斌( Binyam Reja)31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建設與物流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發言。

鐘欣 攝

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 劉育英)3月31日,“‘一帶一路’建設與物流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專家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給物流業帶來兩方面機遇,一是物流產業的擴張機遇,二是提升物流水平的機遇;但同時也存在挑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在研討會上說,物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所遇到的挑戰,

一是重要戰略性運輸大通道尚未打通;二是有些通道雖然存在但是不暢;三是缺乏國際國內雙向輻射的綜合物流樞紐;四是資源整合能力和物流服務競爭力不強;五是有效的國際物流發展合作平臺尚未建立。

汪鳴表示,為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中國必須提高物流業地位,針對“一帶一路”的雙向輻射需要,加強沿海港口的分工、運輸組織方式的調整,

積極地參與海外港口專案投資、建設、運營,以便建立依託港口樞紐、配合產業佈局發展的全新的國際物流產業合作和國際貿易新方式,發揮港口的樞紐組織作用。此外,應強化投融資層面的合作,深化物流產業融合,加強風險防範與控制。

世界銀行交通和通訊技術全球發展實踐局副局長任斌(Binyam Reja)表示,中國貨物運輸過度依賴公路,而且貨車集裝箱化率低,

公路鐵路水路銜接樞紐數量少、跨方式裝卸標準化設備不足、資訊化水準低,都直接影響著中國物流服務能力和水準的提升。中國不能僅靠發展鐵路,還應發展多式聯運,提高效率。

“互聯網+物流”等新業態成為風向標。論壇承辦方運滿滿總裁苗天冶說,“互聯網+物流”未來的路徑,必然是從建立平臺入手,獲得資源聚集,實現整體服務效率提升,帶來物流運作模式的變革。去年9月,

運滿滿已和中國-東盟資訊港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將在大資料共用與應用等多個領域開展密切合作。今年,運滿滿與銀川市政府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設面向中阿的國際及區域物流資訊雲平臺、大資料應用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