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路邊經常見到的小薊,治療咳血等疾病有奇效

小薊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佈。生長于海拔140~2650米的地區,一般野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藥用。

臨床應用

1.治療心熱吐血口幹: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黃汁、小薊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藥相和,攪令勻,不計時候,細細呷之。(《太平聖惠方》)

2.治療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薊一握,研絞取汁,以酒半盞調服。如無生汁,只搗幹者為末,冷水調下15克。(《聖濟總錄》清心散)

3.治療崩中下血:小薊莖、葉(洗,切)研汁一盞,入生地黃汁一盞,白術25克,煎減半,溫服。(《備急千金要方》)

4.治療妊娠胎墮後出血不止:小薊根葉(銼碎)、益母草(去根,

切碎)各250克.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爛熟去滓至一大碗,將藥於銅器中煎至一盞,分作二服,日內服盡。(《聖濟總錄》小薊飲)

配方選錄

1.治九竅出血:用小薊一握,搗汁,水半盞和頓服。如無青者,以幹薊末,冷水調三錢匕服。(《衛生易簡方》)

2.治卒吐血及瀉鮮血:小薊葉,搗汁,溫服。(《梅師集驗方》)

3.治吐血:小薊、大薊、側柏葉各9g,仙鶴草、焦梔子各12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圖譜》》)

4.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生地黃、小薊根、通草、滑石、山梔仁、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甘草各等分。上嚼咀,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濟生方》小薊飲子)

5.治崩中下血:小薊莖葉(洗、切)研汁一盞,入地黃汁一盞,白術半兩,煎減半,溫服。(《綱目》引《千金要方》》)

6.治妊娠胎墜後出血不止:小薊根葉(銼碎)、益母草(去根莖,

切碎)各五兩。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爛熟,去滓,至一大碗,將藥於銅器中煎至一盞,分作二服,日內服盡。(《聖濟總錄》)

7.治婦人陰癢不止:小薊,不拘多少,水煮作湯,熱洗,日三用之。(《婦人良方》)

8.治一切極痛下疳:鮮小薊、鮮地骨皮各五兩。煎濃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醫學廣筆記》)

9.治小兒浸淫瘡,疼痛不可忍,發寒熱:小薊末,新水調敷,幹即易。(《衛生易簡方》)

10.治鼻窒、氣息不通:小薊一把。

(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11.治高血壓:小薊、夏枯草各15g。煎水代茶飲。(《安徽中草藥》)

12.治急性腎炎、泌尿系感染、尿疼浮腫:小薊15g,生地9g,茅根60g。水煎服。(《天津中草藥》)

13.治哮喘時發,發時聲如曳鋸,頭上汗出,口幹作渴(熱喘):鮮小薊120g,精豬肉120g。共煮,待肉爛,去渣,吃肉喝湯。可3~5d吃1次,連用3~5次。(《江蘇中醫雜誌》)

14.治傳染性肝炎,肝腫大:鮮小薊根60g。水煎服,10d為1療程。(《常用中草藥圖譜》)

15.治青竹蛇咬傷:刺兒菜根9~15g,

徐長卿3~9g。水地服。外用鮮根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醫案

以鮮小薊搗碎取汁治療咳血1例,療效頗佳。患者于某,2年前肺部手術後身體狀況良好。但於2002年1月起每日晨起咳嗽痰少,痰中帶血絲。經CT檢查無特殊發現。自服裸花紫珠片,活性炭等藥物未見效。於5月開始以小薊搗汁服用,約2個月後症狀完全消失。

於5月開始以小薊搗汁服用,約2個月後症狀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