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豆常見病害及防治!

大豆現在全國普遍種植,以東北大豆品質最優。大豆最常用來製作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提取蛋白質等。看看大豆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哪些以及防治方法。

大豆紫斑病

症狀:葉片初感染有褐色圓形斑點,擴展後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淺灰色斑塊。

莖稈感染時形成長條形或梭狀紅褐色斑塊,嚴重時莖稈變成黑紫色,上有稀疏的灰黑色黴層。豆莢感病時,呈紫色斑,內淺外深。

發病規律:潛伏在種皮或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再侵染植株。通過風或雨水進行傳播。

防治方法:品勁、盈美、笨醚甲環唑等

大豆霜黴病

症狀:主要危害幼苗或成株葉片、豆莢、豆粒。帶病種子長出的幼苗系統發病,子葉無症狀,從第一對真葉基部出現褪綠斑塊,沿主脈、側脈擴展,造成全葉褪綠。以後全株葉片都有症狀。花期前後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黴層,病葉轉黃變褐而乾枯。豆莢染病時,外部症狀不明顯,內部常有灰白黴層,受害豆粒發黴而無光澤,

表面附一層黃白色粉末狀黴層。

發病規律:主要是通過遺落在土壤中隨病殘體的卵孢子進行越冬,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寄生在大豆植株上,再不斷地繁殖過程中進行再侵染。一般在連續雨天、濕度大、氣溫涼爽的時節,在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的田地發病重。多在成株上發生病害。

防治方法:霜疫力克、甲霜靈、乙膦鋁、百菌清。甲霜靈和乙膦鋁用於拌種防治,

霜疫力克和百菌清用於噴施。

大豆疫病

症狀:以危害葉片為主,一般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始發,初生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擴展後為不規則暗綠色班或暗褐斑,成株期受害時莖基部出現黑褐色病斑並向上擴展至下部側枝,病莖髓部變黑,葉柄基部變黑凹陷,

葉片下垂凋萎但是不脫落。晴天中午可以看到病葉反卷,枯萎最後變黃。病斑相互合併大塊組織變褐枯死,一旦遇到陰雨天,可迅速擴展到整個田塊。

發病規律:

1、大豆疫病是典型的土傳真菌病害。

2、土壤粘重、緻密、含水量高或連續下雨時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

2、深耕翻土,疏鬆土壤。

3、霜疫力克、品金、阿卡奇等

大豆病毒病

症狀:本病症狀常因品種、感病階段及氣溫不同變異較大。

常見的症狀有四種:

輕花葉型,葉片生長基本正常,葉上出現輕微的淡黃綠色相間斑駁,對光觀察明顯(抗病品種、植株後期感病)。

重花葉型,病葉黃綠色相間,皺縮嚴重,葉脈變色彎曲,葉肉泡狀突起,葉緣下卷,植株矮化。

皺縮花葉型,黃綠色相間花葉、主葉脈有泡狀突起,葉片皺縮。

黃斑型,葉片皺縮褪色為黃色斑駁,葉片密生壞死成褐色小點或不規則黃色大斑塊,葉脈變褐壞死。

發病規律:在田間病苗殘體越冬 ,條件適宜的環境下完成侵染;蚜蟲、飛虱等傳毒完成侵染。

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多數的推廣品種為高感病品種,優秀的抗病品種較少。

2、提前防治蚜蟲、飛虱等害蟲,蚜蟲的機動性很強,傳病速度快。所以提前預防(而不是出現蚜蟲後的治蟲)蚜蟲的對病毒病的發生有著很好的預防效果。

3、建議使用斯潤+好巧進行防治

黃綠色相間花葉、主葉脈有泡狀突起,葉片皺縮。

黃斑型,葉片皺縮褪色為黃色斑駁,葉片密生壞死成褐色小點或不規則黃色大斑塊,葉脈變褐壞死。

發病規律:在田間病苗殘體越冬 ,條件適宜的環境下完成侵染;蚜蟲、飛虱等傳毒完成侵染。

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多數的推廣品種為高感病品種,優秀的抗病品種較少。

2、提前防治蚜蟲、飛虱等害蟲,蚜蟲的機動性很強,傳病速度快。所以提前預防(而不是出現蚜蟲後的治蟲)蚜蟲的對病毒病的發生有著很好的預防效果。

3、建議使用斯潤+好巧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