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爾街的驚天秘密:WhatsApp洩密已接近失控

黃段子和成人影片,交易大廳的偷拍照,機密客戶持倉情況的螢幕截圖,所有這些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資訊,正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秘密交易,而承載這個華爾街新型“私人行業”的,

正是WhatsApp和Signal等所謂的加密即時通訊軟體。

從交易員到銀行家再到資管人員,金融行業裡的每個人都將這些應用作為一種規避監管,並讓幕後黑手躲在暗處的捷徑。據華爾街幾大著名企業員工透露,儘管業界正在努力打擊此類不受監管的通訊軟體,

但這些事每天都在發生。

就在本周,一位任職於華爾街著名投行傑弗瑞(Jefferies Group)的銀行家在英國遭到罰款,原因是通過WhatsApp洩露機密資料。

在許多方面,科技發展反映了文化轉型,但加密應用程式的廣泛使用也引起了更深層次的關注:它可以導致一些難以受到監管的不法行為被濫用,例如涉及Libor操縱和貨幣操縱的聊天室醜聞。

前摩根士丹利高級律師麥戈文(William McGovern)表示:“現在你真的可以在銀行以外進行某些操作,

我們在調查中已經得知,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所涉及,科技變革正在推動著很多變化。”

被忽視的規則與政策

金融市場的規則是十分明確的。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的資料,金融機構需要保存所有書面業務的通信記錄,無論內容是多麼無關痛癢,資產管理人員也必須受到類似規則的約束。

華爾街銀行的代表,包括高盛,

美銀和花旗都表示,為了防止此類不受監控和未經授權的通訊軟體訪問機密資訊,他們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政策,包括經常檢查公司設備上的電子郵件和聊天記錄,限制交易大廳的個人電話和短信服務,並要求員工簽署不使用此類通訊軟體的協定。

此外,遠在歐洲的德銀也於今年1月份禁止了全球員工在手機上使用WhatsApp和iMessage等應用程式,以提高合規性標準。

不過近二十名全球各大銀行的員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政策經常被忽視,因為智慧手機的使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沒有人會因為擔心失去工作而把所有通話都進行錄音。

當被問及未經授權的應用程式被廣泛使用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言人伯恩斯(Judith Burns)拒絕對此發表任何評論。

金融機構的“貓鼠遊戲”

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投資者轉向了此類通訊應用,因為他們已經厭倦了將所有與工作相關或不相關的書面文字輸入資料庫,他們甚至認為,這不僅符合法律規定,還可以躲開檢察機關對於金融犯罪的監管。

有些客戶也喜歡使用此類應用來進行溝通,不管這些談話對業務是不是有利的,許多客戶與員工之間本來就是朋友,而試圖將朋友間的私人對話轉到受監視的系統上,可想而知這有多麼尷尬。

金融機構一直在追求新的技術,包括雲郵件系統,聊天室或即時通訊軟體,如黑莓的“BBM”,以平衡員工的隱私和遵守證券法的需要,但在這個常年的“貓鼠遊戲”中,遵守規則越來越難。

為金融服務公司提供監控系統的ACA集團總經理雷德(Jack Rader)也表示:“他們永遠都躲在背後,買方或賣方公司的監管部門幾乎不可能保持領先於員工的通信技術。”

洩密方式“百花齊放”

當然,在加密消息的傳遞方式上,華爾街內部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在大型銀行,員工們常常會使用這些應用來分享八卦,例如在早上的銷售會議上告訴客戶,他們的老闆目前有什麼買賣的計畫,甚至吹噓稱自己知道了一個特別有利可圖的交易。

而在英國脫歐之後,華爾街一家大型銀行的垃圾債券交易商在一個WhatsApp聊天群中爆出公司將為此舉行瘋狂慶祝的計畫,卻沒有注意到這個群裡還有同業競爭對手的員工。

也有人認為,此類應用程式至關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比自己公司提供的監控軟體更快,也更加方便。

此外,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一家旗下管理著數十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的幾名基金經理組建了一個WhatsApp群聊,以定期交換市場情報。如果市場出現大的動作,那麼這對於經常需要滿世界跑,又必須瞭解即時行情的基金經理們將非常有用。

而對於更為敏感的事情,他們通常都會使用Signal,這個應用程式可以設置為在短短五秒內將對方發來的資訊徹底刪除。

監管部門指出,某些手機應用的使用方式已經可以被解釋為法律問題,某些投行的債券推銷員定期給客戶發送聊天記錄的截圖,向客戶洩露對沖基金的持倉情況以贏得更多的訂單。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事情只會變得更糟,”金融犯罪學教授斯莫(Warren Small)指出:“畢竟金融交易的誘惑和回報太大了。”

亟待重視的犯罪類型

智通財經獲悉,目前,此類犯罪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上的東西,已經出現了不少真實發生的案例。

本週四(3月30日),英國監管機構表示,由於通過WhatsApp向朋友分享保密客戶的資訊,對知名投行傑佛瑞的員工尼豪斯(Christopher Niehaus)罰款約46000美元,雖然當局表示傑佛瑞事件中的任何一方均沒有就該資訊進行交易,但完全可以想像此類犯罪的事態明顯還會進一步惡化。

而早在去年12月,管理紐約州500億美元養老基金投資的基金經理康(Navnoor Kang)就已經因為此類事件遭到起訴,他被指控接受兩名債券推銷員至少18萬美元的賄賂,其中包括一隻17400美元的手錶,以及妓☆禁☆女和可卡因,以作為商品交易帶來的數百萬傭金的回報。

根據起訴書,康和其中一名經紀商松霍恩(Gregg Schonhorn)使用WhatsApp“來為賄賂保密並避開執法監管”,但康的辯護律師仍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這些WhatsApp訊息是“良性的”。

對於一些華爾街人士而言,最令他們感到震驚的不僅僅是這些犯罪行為,而是這些涉密的WhatsApp消息竟然並沒有被刪除,由於WhatsApp本身不存儲使用者的加密郵件,所以監管部門將難以對其進行追蹤。

此外,對於一些敏感的對話,員工們表示他們仍然更希望他們的手機不被監控,即使這些通話錄音被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其實投行們也只會定期監控某些交易通話,至少在2018年以前,金融機構不會對雇員的手機進行完全監控。

未來,雖然在華爾街旨在檢測不良行為的計畫將被不斷改進,但這些科技終究只能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發展,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戈登(Erik Gordon)就表示,這還將引起一大堆棘手的問題:“這些金融機構真的在努力嘗試阻止這一切嗎? 又或者只是一個權宜之計?”(資訊支援:比特港)

而試圖將朋友間的私人對話轉到受監視的系統上,可想而知這有多麼尷尬。

金融機構一直在追求新的技術,包括雲郵件系統,聊天室或即時通訊軟體,如黑莓的“BBM”,以平衡員工的隱私和遵守證券法的需要,但在這個常年的“貓鼠遊戲”中,遵守規則越來越難。

為金融服務公司提供監控系統的ACA集團總經理雷德(Jack Rader)也表示:“他們永遠都躲在背後,買方或賣方公司的監管部門幾乎不可能保持領先於員工的通信技術。”

洩密方式“百花齊放”

當然,在加密消息的傳遞方式上,華爾街內部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在大型銀行,員工們常常會使用這些應用來分享八卦,例如在早上的銷售會議上告訴客戶,他們的老闆目前有什麼買賣的計畫,甚至吹噓稱自己知道了一個特別有利可圖的交易。

而在英國脫歐之後,華爾街一家大型銀行的垃圾債券交易商在一個WhatsApp聊天群中爆出公司將為此舉行瘋狂慶祝的計畫,卻沒有注意到這個群裡還有同業競爭對手的員工。

也有人認為,此類應用程式至關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比自己公司提供的監控軟體更快,也更加方便。

此外,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一家旗下管理著數十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的幾名基金經理組建了一個WhatsApp群聊,以定期交換市場情報。如果市場出現大的動作,那麼這對於經常需要滿世界跑,又必須瞭解即時行情的基金經理們將非常有用。

而對於更為敏感的事情,他們通常都會使用Signal,這個應用程式可以設置為在短短五秒內將對方發來的資訊徹底刪除。

監管部門指出,某些手機應用的使用方式已經可以被解釋為法律問題,某些投行的債券推銷員定期給客戶發送聊天記錄的截圖,向客戶洩露對沖基金的持倉情況以贏得更多的訂單。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事情只會變得更糟,”金融犯罪學教授斯莫(Warren Small)指出:“畢竟金融交易的誘惑和回報太大了。”

亟待重視的犯罪類型

智通財經獲悉,目前,此類犯罪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上的東西,已經出現了不少真實發生的案例。

本週四(3月30日),英國監管機構表示,由於通過WhatsApp向朋友分享保密客戶的資訊,對知名投行傑佛瑞的員工尼豪斯(Christopher Niehaus)罰款約46000美元,雖然當局表示傑佛瑞事件中的任何一方均沒有就該資訊進行交易,但完全可以想像此類犯罪的事態明顯還會進一步惡化。

而早在去年12月,管理紐約州500億美元養老基金投資的基金經理康(Navnoor Kang)就已經因為此類事件遭到起訴,他被指控接受兩名債券推銷員至少18萬美元的賄賂,其中包括一隻17400美元的手錶,以及妓☆禁☆女和可卡因,以作為商品交易帶來的數百萬傭金的回報。

根據起訴書,康和其中一名經紀商松霍恩(Gregg Schonhorn)使用WhatsApp“來為賄賂保密並避開執法監管”,但康的辯護律師仍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這些WhatsApp訊息是“良性的”。

對於一些華爾街人士而言,最令他們感到震驚的不僅僅是這些犯罪行為,而是這些涉密的WhatsApp消息竟然並沒有被刪除,由於WhatsApp本身不存儲使用者的加密郵件,所以監管部門將難以對其進行追蹤。

此外,對於一些敏感的對話,員工們表示他們仍然更希望他們的手機不被監控,即使這些通話錄音被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其實投行們也只會定期監控某些交易通話,至少在2018年以前,金融機構不會對雇員的手機進行完全監控。

未來,雖然在華爾街旨在檢測不良行為的計畫將被不斷改進,但這些科技終究只能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發展,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戈登(Erik Gordon)就表示,這還將引起一大堆棘手的問題:“這些金融機構真的在努力嘗試阻止這一切嗎? 又或者只是一個權宜之計?”(資訊支援:比特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