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人旅遊一年花4.6萬億 西安旅遊徘徊虧損邊緣

剛剛過去的這個超級黃金周長假,全國旅遊消費爆棚,

我省旅遊消費收入也出現大幅增長。然而,在旅遊業一片紅火的背後,傳統的旅遊社的利潤卻遭遇持續下滑。“客戶在增長,大家都在忙,忙完一算帳,全是白忙活。”一家旅行社的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記者對滬深兩市30家旅遊類上市公司進行統計梳理發現,傳統的旅行社業務利潤非常之低,多數毛利難突破10%。本地三家旅遊類上市公司中,業績差距較大,老牌旅遊類公司西安旅遊的業績幾乎是遊走在虧損與保殼的邊緣。

陝旅遊收入十年達7倍多

增速比GDP快

“9月上旬就有不少市民來預訂,節前出境團基本上都報滿了。”西安市長安中路一家旅行社的銷售負責人說,今年出境團仍以氣候適宜的東南亞地區居多,去日本、歐洲等地的遊客也不少。至於國內游和周邊游,預訂高峰是從9月下旬開始的。總體來看,今年因為假期時間更充裕,出遊人數要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旅遊業是最有前途的行業。”這句話近兩年被不只一人提起,其中既有攜程創始人梁建章,也有“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有意思的是,羅傑斯看好中國旅遊業的原因並不複雜:一是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都想出去看看,外國人也想到中國來看看;二是現在中國人出境和出遊都比過去更容易了。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認為,中國旅遊市場在近年來正迎來“最好的時代”。

與其他很多行業發展相對放緩形成鮮明對比,旅遊業的快速增長已成為我國經濟的亮點之一。

據國家旅遊局資料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5.3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5%。國內旅遊收入達2.17萬億元增長15.8%,再次超過了同期的GDP增速。

我省旅遊業也保持強勁增長。據陝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統計,去年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44912.92萬人次,同比增長16.45%;旅遊總收入3813.43億元,

同比增長26.87%。而在2007年,陝西共接待境內外旅遊者813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04億元。也就是說,十年之間,陝西旅遊人次、旅遊收入分別達到當年的5倍多和7倍多。

雖然有陰雨天氣影響,但陝西作為旅遊大省在這個假期也收穫頗豐。華商報記者從陝西旅遊發展委員會瞭解到,國慶長假的前7日,我省接待遊客達4856.8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8億元。

“旅遊行業的高速發展源於強勁的內生需求。”西安交大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談民憲表示,

人們手裡可支配的資金增多了,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自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所以休閒度假的意識也就提升了,這可以用馬斯洛需求層次來解釋。同時,旅遊目的地住宿、餐飲和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成熟,也為遊客提供更多服務並帶來更多消費。

火爆的市場自然離不開國人的強勁消費。攜程發佈的《2016年國民旅遊消費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遊客在旅遊上花了4.66萬億元,相當於每個國人花費3406元在旅遊上。

賺吆喝不賺買賣

國內游一單只賺200元

“雙節”出遊高峰前,又到了旅行社忙碌的時候,但在省內一家旅行社負責國內游產品的孫華眉頭並沒有因此舒展:“雖然今年黃金周的遊客數量增加,但不少散拼團都是靠著優惠價銷售出去的,賺吆喝不賺買賣。”

華商報記者在節前走訪了西安多家旅行社門市,發現“超值”、“特惠”的宣傳常見。當然,一些熱門目的地海南、雲南、泰國等,以及一些季節制約的線路如甘肅胡楊林等,相比九月時報價的確出現上漲,不過在南門一家旅行社牛姓負責人看來,這和假期機票、酒店、地接等旅遊資源漲價有關,“如果是乘坐汽車的中短途散拼團,報價甚至要比平時更低。”

這類低價團主要靠走量,每單旅行社賺的很少,尤其像一些千人遊大團,旅行社在每單團費上的利潤只有10多元。

該牛姓負責人介紹,旅遊市場的繁榮並不能反映出旅行社行業的盈利狀況。旅行社存在批發商和零售商,普通消費者最多接觸的就是零售商,它們的收入基本就是賺差價,比如說批發商給的500元,它可以加100元利潤,對外報價600元。另一類則是批發商,也就是專線,主攻出境、國內或某一類出遊線路,門市收客後就交給各專線來操作,而專線盈利更多靠的是成本控制。他說,由於現在比價容易,行程也相差無幾,所以在旅行社中,低價砸市的情形普遍,“平均國內團每單也就賺200元左右,出境團的利潤要高一些,每單大約在500-1000元。”

30家A股旅遊上市公司多數毛利難突破10%

記者注意到,在A股上市的旅遊類上市公司之中,大多旅行社毛利率還不到10%,搞旅行社老本行的利潤不如搞副業。

今年年初,飛揚旅遊開始接受IPO上市輔導,籌備轉戰A股。財報顯示,這家新三板公司轉板的信心來源於連續增長的營收和淨利潤表現,同時毛利率較高的自主路線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一直在上漲。那麼,被視為毛利較高的自主路線究竟有多高呢?近3年來,這家公司一直保持在25%左右的增長,這還是其堅持B2C模式所取得的,即不產生業務員跑單、不設承包掛靠門市、不做同業回扣等成本。

有券商研報指出,大多旅行社毛利率還不到10%,純利潤僅有2%,批發業務還要更低一些。一方面這是受行業整體經營狀況所致;另一方面則是業務結構影響,尤其是出境批發業務對毛利率的拉低效應明顯。

記者通過Wind資訊對上市旅遊企業進行梳理發現,按照中信證券行業分類,上市景區、旅行社和酒店類旅遊公司一共有30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行商,主要提供旅行服務;二是坐商,主要是圍繞景區開展服務,坐地收費。

從各企業的業務結構看,毛利較高的基本是旅行服務以外的板塊。像上半年取得3.47億元淨利潤的中青旅,酒店和景區經營的毛利率都超過了80%。旅遊產品服務只有8.42%。張家界同樣如此,景區、環保客運甚至觀光電車的毛利率都達到50%左右,旅行社服務只有5.9%。

在中國國旅參股控股的5家公司中,中國國際旅行社在上半年創造的淨利潤,遠低於從事免稅店銷售的幾家子公司和孫公司。主打出境遊的凱撒旅遊、眾信旅遊,應當算是旅行社裡盈利能力較強者,從上半年的毛利率看,眾信旅遊的出境遊批發和零售毛利不過8.81%和15.08%;凱撒旅遊批發、零售和企業會獎分別是5.84%、16.33%和13.17%。

陝三家旅遊上市公司

西安旅遊徘徊在虧損邊緣

記者發現,在我省旅遊業持續上升的背景下,西安旅遊、曲江文旅、凱撒旅遊這三家註冊地在陝的旅遊類上市公司,業績差距較大。

曲江文旅2017年半年報顯示,前半年公司營業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4.91%;景點及旅遊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0.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69.55萬元,同比增長19.16%。值得注意的是,曲江文旅10月29日晚間公告,華僑城西部投資擬113.58億元增資公司控股股東的母公司曲江文投,其中86.39億元為新增註冊資本,27.19億元計入資本公積。交易後曲江文投註冊資本升至169.39億元,華僑城西部持股比例達51%,從而間接控制曲江文旅51.66%股份,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凱撒旅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05億元,同比增長30.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4億元,同比增長136.11%。

與凱撒旅遊、曲江文旅業績增長不同的是,西安旅遊今年上半年卻出現虧損,報告期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0萬元~-600萬元。公司表示,較上年同期利潤減少,主要原因系報告期投資理財收益減少影響。如果沒有投資理財收益的話,虧損幅度會更大。

近年來,西安旅遊的經營業績就遊走在虧損的邊緣。財報資料顯示,2012、2013年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2112.24萬元、857.02萬元,同比下降23.29%、59.43%;2014年虧損更是達到2086.18萬元;2015年、2016年公司雖然實現扭虧為盈,但主要得益於收到拆遷補償收入、政府補助收入以及投資理財收益增加等綜合影響所致。

有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分析,西安旅遊作為陝西旅遊行業老牌上市公司,近些年卻持續遭遇業績下行與虧損風險,甚至一度要為保殼所困擾。公司主營業務酒店、旅行社屬於傳統行業,在傳統行業業績利潤下降明顯的情況下,需要加速轉型升級,然而,目前來看,尚未有轉型的亮點,這一點需引起公司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成本偏高影響增利

轉型和拓展是方向

國家旅遊局的一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旅行社總數為27621家,2015年度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4189.01億元,營業利潤18.60億元,平均每家旅行社年營業利潤只有6.734萬元。

易觀旅遊行業中心資深分析師薑昕蔚認為,傳統旅行社對成本的控制有待提高。她說,有些旅行社的營業額以億元計,但成本支出同樣不相上下,利潤率可能只有5%左右。對於當前的旅遊業來說,提高單價或者爭搶更高的市場佔有率並不容易,所以,控制成本費用已成為增利的主要途徑之一。通常旅行社的成本費用由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構成。在不削弱行銷費用的前提下,可通過靈活的成本預算指標、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培養全員成本費用控制意識等手段來優化企業經營和管理。

申萬宏源西安科技路營業部投資總監屈放分析,旅行社要改變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不僅要平衡好營收與成本之間的關係,還應在旅遊產品的設計上進行精細化雕琢。以旅遊目的地為例,如果旅行社自建設施能夠滿足遊客從玩、住、行、食等各方面需求,那麼產生的衍生消費就能帶來更多利潤。

2016年中國遊客在旅遊上花了4.66萬億元,相當於每個國人花費3406元在旅遊上。

賺吆喝不賺買賣

國內游一單只賺200元

“雙節”出遊高峰前,又到了旅行社忙碌的時候,但在省內一家旅行社負責國內游產品的孫華眉頭並沒有因此舒展:“雖然今年黃金周的遊客數量增加,但不少散拼團都是靠著優惠價銷售出去的,賺吆喝不賺買賣。”

華商報記者在節前走訪了西安多家旅行社門市,發現“超值”、“特惠”的宣傳常見。當然,一些熱門目的地海南、雲南、泰國等,以及一些季節制約的線路如甘肅胡楊林等,相比九月時報價的確出現上漲,不過在南門一家旅行社牛姓負責人看來,這和假期機票、酒店、地接等旅遊資源漲價有關,“如果是乘坐汽車的中短途散拼團,報價甚至要比平時更低。”

這類低價團主要靠走量,每單旅行社賺的很少,尤其像一些千人遊大團,旅行社在每單團費上的利潤只有10多元。

該牛姓負責人介紹,旅遊市場的繁榮並不能反映出旅行社行業的盈利狀況。旅行社存在批發商和零售商,普通消費者最多接觸的就是零售商,它們的收入基本就是賺差價,比如說批發商給的500元,它可以加100元利潤,對外報價600元。另一類則是批發商,也就是專線,主攻出境、國內或某一類出遊線路,門市收客後就交給各專線來操作,而專線盈利更多靠的是成本控制。他說,由於現在比價容易,行程也相差無幾,所以在旅行社中,低價砸市的情形普遍,“平均國內團每單也就賺200元左右,出境團的利潤要高一些,每單大約在500-1000元。”

30家A股旅遊上市公司多數毛利難突破10%

記者注意到,在A股上市的旅遊類上市公司之中,大多旅行社毛利率還不到10%,搞旅行社老本行的利潤不如搞副業。

今年年初,飛揚旅遊開始接受IPO上市輔導,籌備轉戰A股。財報顯示,這家新三板公司轉板的信心來源於連續增長的營收和淨利潤表現,同時毛利率較高的自主路線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一直在上漲。那麼,被視為毛利較高的自主路線究竟有多高呢?近3年來,這家公司一直保持在25%左右的增長,這還是其堅持B2C模式所取得的,即不產生業務員跑單、不設承包掛靠門市、不做同業回扣等成本。

有券商研報指出,大多旅行社毛利率還不到10%,純利潤僅有2%,批發業務還要更低一些。一方面這是受行業整體經營狀況所致;另一方面則是業務結構影響,尤其是出境批發業務對毛利率的拉低效應明顯。

記者通過Wind資訊對上市旅遊企業進行梳理發現,按照中信證券行業分類,上市景區、旅行社和酒店類旅遊公司一共有30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行商,主要提供旅行服務;二是坐商,主要是圍繞景區開展服務,坐地收費。

從各企業的業務結構看,毛利較高的基本是旅行服務以外的板塊。像上半年取得3.47億元淨利潤的中青旅,酒店和景區經營的毛利率都超過了80%。旅遊產品服務只有8.42%。張家界同樣如此,景區、環保客運甚至觀光電車的毛利率都達到50%左右,旅行社服務只有5.9%。

在中國國旅參股控股的5家公司中,中國國際旅行社在上半年創造的淨利潤,遠低於從事免稅店銷售的幾家子公司和孫公司。主打出境遊的凱撒旅遊、眾信旅遊,應當算是旅行社裡盈利能力較強者,從上半年的毛利率看,眾信旅遊的出境遊批發和零售毛利不過8.81%和15.08%;凱撒旅遊批發、零售和企業會獎分別是5.84%、16.33%和13.17%。

陝三家旅遊上市公司

西安旅遊徘徊在虧損邊緣

記者發現,在我省旅遊業持續上升的背景下,西安旅遊、曲江文旅、凱撒旅遊這三家註冊地在陝的旅遊類上市公司,業績差距較大。

曲江文旅2017年半年報顯示,前半年公司營業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4.91%;景點及旅遊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0.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69.55萬元,同比增長19.16%。值得注意的是,曲江文旅10月29日晚間公告,華僑城西部投資擬113.58億元增資公司控股股東的母公司曲江文投,其中86.39億元為新增註冊資本,27.19億元計入資本公積。交易後曲江文投註冊資本升至169.39億元,華僑城西部持股比例達51%,從而間接控制曲江文旅51.66%股份,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凱撒旅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05億元,同比增長30.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4億元,同比增長136.11%。

與凱撒旅遊、曲江文旅業績增長不同的是,西安旅遊今年上半年卻出現虧損,報告期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0萬元~-600萬元。公司表示,較上年同期利潤減少,主要原因系報告期投資理財收益減少影響。如果沒有投資理財收益的話,虧損幅度會更大。

近年來,西安旅遊的經營業績就遊走在虧損的邊緣。財報資料顯示,2012、2013年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2112.24萬元、857.02萬元,同比下降23.29%、59.43%;2014年虧損更是達到2086.18萬元;2015年、2016年公司雖然實現扭虧為盈,但主要得益於收到拆遷補償收入、政府補助收入以及投資理財收益增加等綜合影響所致。

有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分析,西安旅遊作為陝西旅遊行業老牌上市公司,近些年卻持續遭遇業績下行與虧損風險,甚至一度要為保殼所困擾。公司主營業務酒店、旅行社屬於傳統行業,在傳統行業業績利潤下降明顯的情況下,需要加速轉型升級,然而,目前來看,尚未有轉型的亮點,這一點需引起公司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成本偏高影響增利

轉型和拓展是方向

國家旅遊局的一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旅行社總數為27621家,2015年度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4189.01億元,營業利潤18.60億元,平均每家旅行社年營業利潤只有6.734萬元。

易觀旅遊行業中心資深分析師薑昕蔚認為,傳統旅行社對成本的控制有待提高。她說,有些旅行社的營業額以億元計,但成本支出同樣不相上下,利潤率可能只有5%左右。對於當前的旅遊業來說,提高單價或者爭搶更高的市場佔有率並不容易,所以,控制成本費用已成為增利的主要途徑之一。通常旅行社的成本費用由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構成。在不削弱行銷費用的前提下,可通過靈活的成本預算指標、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培養全員成本費用控制意識等手段來優化企業經營和管理。

申萬宏源西安科技路營業部投資總監屈放分析,旅行社要改變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不僅要平衡好營收與成本之間的關係,還應在旅遊產品的設計上進行精細化雕琢。以旅遊目的地為例,如果旅行社自建設施能夠滿足遊客從玩、住、行、食等各方面需求,那麼產生的衍生消費就能帶來更多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