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城|見證濟南明府城歷史變遷的德王府

作者 | 孫葆元

明府城的叫法,上限至西元1371年,即明洪武四年。

然,濟南城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西晉永嘉年間(西元307年)濟南城遷至此地,就有了城垣、坊巷、房舍。城垣幾經興廢,坊巷數度更替,至明,已經千年過往。所以考證明府城應上溯西晉,下至當代。有文字的記載隨著古城湮沒,今人只能在隻言片語中遙想歷史的蒼茫。史實是不能靠幻想複製的,檢索遺留的文字,最早的記載在酈道元的《水經注》裡,它從水說起,說濼水從曆城故城西南誕生,因泉源有舜妃娥英祠,當地人亦稱這條河水為娥姜水。
水的北面為大明湖,西引湖水至城垣的西端,形成一個池塘;然而還有一條河,“水上承東城曆祠下泉源,竟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燕,公私多萃其上,分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經歷城北,西北為陂,謂之曆水,與濼水會,自水枝津合水首受曆水於曆城東,東北經東城西而北,出郭。”

可見,酈道元的北魏時期,這個地方河汊如枝,“枝津合水”,池塘羅列,是一個城中的水網地帶。

公卿嘉賓多飲宴其上,是一個泉水鄉,佳麗地。

除了濼水、曆水,酈道元並沒有列舉泉池的名稱,濟南諸名泉得名皆在其後。

珍珠泉的

美景

珍珠泉群周邊,最早的規模建築是元代的張榮府,這個府邸囊括了哪塊佳麗地?也就是以後命名的珍珠泉群,府內有一座白雲樓,登樓可以一覽城色。西元1288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十九歲的張養浩登上斯樓,做《白雲樓賦》,寫道:“籲其高哉!茲樓之有如此兮。括萬象於宏敞,飛四阿於鴻冥。初疑陽侯海底鞭出一老蜃,噴雲潠霧,扶輿五色凝結而成形;又疑大鵬九萬失羊角,踞茲勝景而不去兮,翼截華鵲之煙雨,背摩霄漢之日星……”可見這座樓的雄偉。

從“括萬象於宏敞”一句看,當時的濟南城市井開闊,一覽千里。

張榮(1181—1263),出生在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的濟南。青年時代的他不堪金人壓迫,參與了反抗金人的起義,率領一眾濟南人盤踞黌堂嶺抗擊金人統治。西元1211年,金大安三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發動了對金朝的戰爭,一舉摧毀金朝在山東的統治,西元1226年,元太祖二十一年,張榮率五十萬大軍加入元軍,隨即投入對金的全面戰爭,金朝被迫退入汴京,在中原僅剩淮河以北、黃河以南的地域。

1233年,金天興二年,蒙軍對金朝發起決戰,張榮率先鋒部隊強渡黃河,奪取戰船五十餘艘,立下赫赫戰功。元太祖授他為金紫光祿大夫,山東行省尚書、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所以張榮府邸輝煌,不難想像。

西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徐達以二十五萬明軍橫掃山東。八十八年後,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封他的二子朱見潾為德王。德王的封地先是山東德州,朱見潾不滿意那個地方,請求移封濟南,英宗答應了這個請求。明成化元年(西元1466年)朱見潾遂在濟南建府。他選中了張榮的故宅,劃地為宮。

明朝對王府建制有嚴格的規定:府邸只能是紫禁城規制的一半,不能逾越。德王府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城高二丈九尺,牆厚:下寬六丈,上寬二丈。王城折合面積33萬平方米,這個面積相當於紫禁城72萬平方米面積的一半偏小。實地建築東起縣東巷西至芙蓉街;前對州城主幹道,後臨厚載門街。

△珍珠泉歷史上也是在德王府內,現在山東省人大院內

濟南的德王府其實是一座王城,當年它肯定有一圈厚實的城牆,與外城形成“回”字形,是城套城,城中城的格局。當今保存最完整的明王城是桂林的靖江王府,那座王府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給他的重孫朱守謙的。進得府門,便是一條中軸線,中軸線上是乘運門,後面三級漢白玉石階托起乘運殿。殿基比太和殿矮,規模也小,明顯是明建築的規制。府城四周有門,南門是正門為“端禮門”,東門為“體仁門”,西門為“遵義門”,北門為“廣智門”。濟南德王府的四門,名稱統一,德王府中也有一座承運殿。此外還有圜殿、存心殿;設正宮,東宮、西宮。形成一個宏偉的宮殿群。

明制又規定:“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也就是說,朱家這些沒有坐上皇位的子孫封王“之國”後,再也不許回到京城,在地方亦不許干預當地政務。這王府就是地地道道的世外桃源。

德王府在濟南從興建到毀滅延續了173年。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清軍攻破濟南城,在大規模的屠城中清軍將德王府化成灰燼。

1666年,清康熙五年,山東巡撫周有德在濟南建巡撫大堂,選址在德王府遺址。這個巡撫院囊括了珍珠泉群,卻把濯纓泉劃在了巡撫大院以外。在大院東西兩側設更道,形成了東、西更道街。由此可見,西更道街以西至芙蓉街的民居巷閭,最早可推至康熙年間,是康熙五年以降,四百年間城市興廢發展的留存。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天府城的版圖上曾有縣西巷地域的開元寺,那是北宋時的建築,還有曾鞏居住的府邸,都淹沒於德王府的地基下。大明湖新區地域有鐘樓寺,古寺建於明洪武三年,與德王府是同一時期的建築。鐘樓的基址尚存,這一些都是歷史的地標。而每一處地標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所以張榮府邸輝煌,不難想像。

西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徐達以二十五萬明軍橫掃山東。八十八年後,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封他的二子朱見潾為德王。德王的封地先是山東德州,朱見潾不滿意那個地方,請求移封濟南,英宗答應了這個請求。明成化元年(西元1466年)朱見潾遂在濟南建府。他選中了張榮的故宅,劃地為宮。

明朝對王府建制有嚴格的規定:府邸只能是紫禁城規制的一半,不能逾越。德王府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城高二丈九尺,牆厚:下寬六丈,上寬二丈。王城折合面積33萬平方米,這個面積相當於紫禁城72萬平方米面積的一半偏小。實地建築東起縣東巷西至芙蓉街;前對州城主幹道,後臨厚載門街。

△珍珠泉歷史上也是在德王府內,現在山東省人大院內

濟南的德王府其實是一座王城,當年它肯定有一圈厚實的城牆,與外城形成“回”字形,是城套城,城中城的格局。當今保存最完整的明王城是桂林的靖江王府,那座王府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給他的重孫朱守謙的。進得府門,便是一條中軸線,中軸線上是乘運門,後面三級漢白玉石階托起乘運殿。殿基比太和殿矮,規模也小,明顯是明建築的規制。府城四周有門,南門是正門為“端禮門”,東門為“體仁門”,西門為“遵義門”,北門為“廣智門”。濟南德王府的四門,名稱統一,德王府中也有一座承運殿。此外還有圜殿、存心殿;設正宮,東宮、西宮。形成一個宏偉的宮殿群。

明制又規定:“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也就是說,朱家這些沒有坐上皇位的子孫封王“之國”後,再也不許回到京城,在地方亦不許干預當地政務。這王府就是地地道道的世外桃源。

德王府在濟南從興建到毀滅延續了173年。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清軍攻破濟南城,在大規模的屠城中清軍將德王府化成灰燼。

1666年,清康熙五年,山東巡撫周有德在濟南建巡撫大堂,選址在德王府遺址。這個巡撫院囊括了珍珠泉群,卻把濯纓泉劃在了巡撫大院以外。在大院東西兩側設更道,形成了東、西更道街。由此可見,西更道街以西至芙蓉街的民居巷閭,最早可推至康熙年間,是康熙五年以降,四百年間城市興廢發展的留存。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天府城的版圖上曾有縣西巷地域的開元寺,那是北宋時的建築,還有曾鞏居住的府邸,都淹沒於德王府的地基下。大明湖新區地域有鐘樓寺,古寺建於明洪武三年,與德王府是同一時期的建築。鐘樓的基址尚存,這一些都是歷史的地標。而每一處地標都有說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