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茌平大棗: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

茌平圓鈴大棗在茌平縣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曾被封建帝王列為貢品。圓鈴大棗經加工、薰制而成的烏棗,宋代即銷往東南亞等地。明、清時期,農田中棗樹已成林成片,有“六月鮮花連水香,千家小棗射雲紅”的詩句。據《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記載,茌平經運河運往寧波、天津的烏棗每年約10萬擔。1957年中國青年代表團訪問蘇聯時,

特地從茌平選出70棵優質棗樹苗,作為禮品贈給蘇聯人民。1970年9月,國家把20株圓鈴棗樹苗贈送給阿爾巴尼亞。1985年茌平縣被國家林業部、山東省政府確定為“大棗生產基地縣”,2000年被山東省經濟林協會命名為“圓鈴棗之鄉”。2002年11月,在中國(廈門)國際木材產品暨名優林特產品交易會上,圓鈴大棗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為“中國名優果品獎”。2004年12月,茌平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圓鈴棗之鄉”。
2005年12月,茌平縣在“中國國際棗業產業化發展論壇”上被評為“2005年名優紅棗生產縣”。

茌平圓鈴大棗品質優良,形似圓鈴,果皮深紫紅色,個大皮薄、肉厚核小,果形飽滿、肉實,甘甜香脆,營養豐富。平均單果重15克左右、最大可達25克。鮮棗和幹棗含糖量大於40%,

維生素C每百克果肉含量10毫克以上,可食率97%。耐貯運,抗裂果,制幹率高達62%。經加工可製成酒棗、酥棗、蜜棗、棗泥、棗醬、棗汁、棗脯等。圓鈴大棗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含有豐富的糖、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及鉀、磷、鈣、鐵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棗樹的葉、花、果、皮、根均可入藥,是中醫治療多種病症的常用藥材之一。棗作為藥用也很早,《神農本草經》即已收載,
歷代藥籍均有記載,對其養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滋補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有“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