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常州人自己的故事|這位93歲的老太太 才是貨真價實的仙女

我相信你已經看過太多關於80歲以上老人整天活蹦亂跳、自在舒暢的新聞。比如:

“ 看看這位80歲的少年,你的生活簡直是個老頭子! ”

“ 女人的美無關年齡,86歲照樣成為時尚達人。 ”

“ 92歲的她隱居山間,

活成了優雅的仙女! ”

看著都那麼厲害,著實令人羡慕;不過,在我們溧陽的餘橋村,有一位93歲的老人,你不僅羡慕嫉妒,你可能更會由衷地欽佩和敬重——她不僅活得健康快樂,而且她還在兢兢業業為農村的文化事業作著實實在在的貢獻。

儲老太太進入公眾視線,

是她已近80歲時。

老伴去世得早,沒有留下子嗣,儲老太晚年生活空落落的。然而,一直跟命運頑強抗爭的她不允許自己生活有空白,更不會讓自己寂寞。

搓麻將?不行,輸又輸不起,贏了又不好意思。

種菜、種地?也不行。年事已高,不能跌著摔著了。

於是,這個有著當年南京匯文女子中學畢業背景的80歲老太太,隻身跑到溧陽市老年大學,報名開始學習新知。

老太太,

每次都是從余橋坐農公車進城,準時到達老年大學,從不遲到。她好學善思,與同學們關係融洽,一時成為老年大學的明星學員。以致於逛個城裡的超市,都會有人認出來。

當年七月,老年大學以一束鮮花祝賀她80周歲生日;並承諾:不收她學費,她將是老年大學 “ 永不畢業的學生 ” 。老太太激動得熱淚滾滾。

年底,為了表達對老年大學的知遇之恩,老太太運用一年來習得的本領進行回饋:剪了200幅剪紙作品,紮了28盆絲襪花,送給那些友好的同學、支持她的各個部門,甚至傳達室的師傅。

後來在她的住處,她打開她的衣櫃: “ 你看,這衣服上的亮片都是我自己縫上去的,我眼睛好的,我穿線都是自己來! ”

這個有幹勁的老太太真是學而不厭。

她不但學剪紙、學養花,還學唱歌、學跳舞、學木蘭拳,居然還學了一門很時尚前沿的學科——心理保健。

現在,工作忙了,老太太縮減了一些課程,但每週還有兩次的課。她依然是乘農公車出進,風雨無阻。

老太太進出城裡次數多了,慢慢知道一個叫 “ 廣場舞 ” 的新生事物,有想法的她便努力在餘橋街頭也組建了一個廣場舞隊伍。

再後來,曾經做過代課教師的老太太發現,農村的文化生活太貧乏了。

於是,有責任感的她跑出跑進,找你找他,終於在餘橋村建起了一個農家書屋。

親屬和村上人看她一人管多個缺,擔心她太累;老太太完全不以為意,反而是越幹越有勁。以下是她日常的作息時間表——

早上8點鐘,便來到圖書室;整個上午,在圖書室看管圖書,利用間隙時間剪紙;

下午2個小時,和村裡的婦女活動室跳秧歌舞、打木蘭拳;

晚上5點,先在屋內打開電視,放戲曲或影視碟片,之後在屋外跳廣場舞;

晚7點半收門,回家收拾一下,準時上床看央視8點半的《 海峽兩岸 》。

如果第二天有事,看完《 海峽兩岸 》那麼晚了,她都會睡不著。因為,渾身有老幹勁的她,對未來充滿了鬥志。

作者與儲老太太

腦筋靈泛的老人,要做一件事,總歸會想著法子去完成。

當初,她要在餘橋組廣場舞隊伍時,根本沒人回應。老太太就動起了她的腦筋:先去那些似乎有些文藝細胞的人家裡去動員。第一個同意了,就有第二個同意,慢慢地,都來了……現在,餘橋的廣場舞每天準時在橋頭跳起,百多個跳舞的女人,臉上都泛著健康的光澤。

腦筋靈泛的老人,不斷會有新的念頭閃現。

2012年,當老太太要給余橋村的老百姓送點精神食糧、開個 “ 農家書屋 ” 的想法冒出來,這念頭便不可遏制地發芽、生長;經過五年時間的培育,這個農家書屋最終成為餘橋村一個響噹噹的文化地標。

當初,尋找建書屋的地址就讓她費盡心思。幾經周折,找到橋頭這兩間空屋。

看中地址,必須把它買下來。老人自身是五保戶,沒有積蓄;但她想到了借力。她找到了自己以前的學生——科華數控公司老總。陳老闆也是熱心公益之人,一次性就拿出11.5萬元購房款;之後又追加了5萬元左右進行房屋修繕、物資添置等。

為了維持好這個 “ 農家書屋 ” ,老人可沒少動腦筋。

起始階段,她熱情邀請書屋周邊的人先來看,請跳廣場舞的女人們看,還讓學校的孩子放學來看。效果不錯。

當一個農村書屋的年借書量達600冊次時,老太太並不滿足。某天,她摸到市圖書館館長辦公室,向館長自我介紹後,立即明確了自己此行的訴求:希望圖書館下次送書去的時候,考慮到老年人的喜好,多送點歷史演義方面的 “ 老書 ” ;她同時認為,鎮裡的圖書室先址偏僻又建在三樓,很不方便老人。

這可把宋館長給驚到了,因為,這可是屬於老太太自己的大資料分析啊!

為保護書籍、防止流失,老太太幾乎天天在對登記的借書進行查閱,提前催還。

覺得光看書不一定能吸引得住讀者,她又在圖書室放了電視機,專門播放戲曲或老電影;腦筋又一轉,她又把隔壁的辦公室變成活動室,讓大家在裡面唱歌、跳舞、打拳。真正的有聲有色啊!這腦瓜子,靈的。

圖書室和活動室同時開放,什麼人都會來坐坐。遇上老年癡呆的、腿腳不便的,老太太就關照他們不要亂走;同時關照其他人不要多話,以免刺激到他們。這老太太真是眼觀六路、腦想八方。

她去城裡上課或辦事,也一定會讓圖書室照常開門。她在餘橋生活70年了,斷斷續續地做老師,教了三代人,和鄰居們都和睦相處,他們也都願意幫著照看這個圖書室。

到城後,湊巧的話她就乘大公交,多數情況下她是打計程車: “ 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等。 ” 她說她滿腦子裡只有工作, “ 我只嫌時間不夠用。 ”

市圖書館每次送新書過去,老太太都果斷地攔住了要幫忙的的年輕人: “ 你不要動。這書我要一本本過手,自己整理上架——這樣我才知道來了什麼書,它們放在什麼地方。 ” 然後,她把書按開本大小進行整理,再整齊放上書架。

無論是高舉還是下蹲,她的動作都流暢自如,毫不遲滯。之後,她會在小黑板上寫個通知,告訴大家有新書到了。

為了鞏固這個農家書屋,老太太把台賬資料做得清清楚楚。每年的計畫和總結都是她自己親自寫,反正別人也捉刀不來。

每次計畫,她都很細。比如去年與余橋小學聯合舉辦的 “ 慶六一 ” 活動,她的方案裡,考慮到了服裝的樣式,帽子的頂數;考慮到時間會比較長,還聯繫了速食;最後還有一個總價。真是細到每一個角落。

更讓人驚奇的是,我們年底採訪她時,她已經把來年的工作計畫擬好,並且用粗大的黑字寫在對開的白紙上,貼到了活動室的牆面!

活動室四周,圍滿了她自己的經過簡單裝裱的剪紙作品;兩面牆上,貼滿了她參加木蘭拳和廣場舞比賽、慰問少年兒童和駐地部隊等各種活動的照片;櫃子上,是各種獎狀、獎牌——這些都是她事事追求完美並取得優異成績的明證。

我們稱讚她走路帶風,她說走路就得把腿抬高, “ 拖啊拖的只會顯老。 ” 我們表揚她穿戴的衣服帽子好看,她說她也是場面上的人, “ 總歸要收拾得體麵點。 ” 我們敬佩她做事精細,她說做一件事就要做得有模有樣。她還說——

“ 我的這個書屋是文化事業。它不能倒退,只能發展。這個需要領導支援、群眾配合、自己努力。現在,前面兩個都沒問題;第三個,也沒問題,我爭取活到100歲!我會努力把這事做到最好! ”

這個22歲嫁到溧陽,曾經先後當過教師、幫傭、農民和廚師,到目前還那麼直腰直背、耳聰目明的老太太,對 “ 圖書管理員 ” 這個身份充滿自信和擔當,對溧陽這片土地充滿熱愛和深情。

她才真的無愧於 “ 90後仙女 ” 的稱號!

放戲曲或影視碟片,之後在屋外跳廣場舞;

晚7點半收門,回家收拾一下,準時上床看央視8點半的《 海峽兩岸 》。

如果第二天有事,看完《 海峽兩岸 》那麼晚了,她都會睡不著。因為,渾身有老幹勁的她,對未來充滿了鬥志。

作者與儲老太太

腦筋靈泛的老人,要做一件事,總歸會想著法子去完成。

當初,她要在餘橋組廣場舞隊伍時,根本沒人回應。老太太就動起了她的腦筋:先去那些似乎有些文藝細胞的人家裡去動員。第一個同意了,就有第二個同意,慢慢地,都來了……現在,餘橋的廣場舞每天準時在橋頭跳起,百多個跳舞的女人,臉上都泛著健康的光澤。

腦筋靈泛的老人,不斷會有新的念頭閃現。

2012年,當老太太要給余橋村的老百姓送點精神食糧、開個 “ 農家書屋 ” 的想法冒出來,這念頭便不可遏制地發芽、生長;經過五年時間的培育,這個農家書屋最終成為餘橋村一個響噹噹的文化地標。

當初,尋找建書屋的地址就讓她費盡心思。幾經周折,找到橋頭這兩間空屋。

看中地址,必須把它買下來。老人自身是五保戶,沒有積蓄;但她想到了借力。她找到了自己以前的學生——科華數控公司老總。陳老闆也是熱心公益之人,一次性就拿出11.5萬元購房款;之後又追加了5萬元左右進行房屋修繕、物資添置等。

為了維持好這個 “ 農家書屋 ” ,老人可沒少動腦筋。

起始階段,她熱情邀請書屋周邊的人先來看,請跳廣場舞的女人們看,還讓學校的孩子放學來看。效果不錯。

當一個農村書屋的年借書量達600冊次時,老太太並不滿足。某天,她摸到市圖書館館長辦公室,向館長自我介紹後,立即明確了自己此行的訴求:希望圖書館下次送書去的時候,考慮到老年人的喜好,多送點歷史演義方面的 “ 老書 ” ;她同時認為,鎮裡的圖書室先址偏僻又建在三樓,很不方便老人。

這可把宋館長給驚到了,因為,這可是屬於老太太自己的大資料分析啊!

為保護書籍、防止流失,老太太幾乎天天在對登記的借書進行查閱,提前催還。

覺得光看書不一定能吸引得住讀者,她又在圖書室放了電視機,專門播放戲曲或老電影;腦筋又一轉,她又把隔壁的辦公室變成活動室,讓大家在裡面唱歌、跳舞、打拳。真正的有聲有色啊!這腦瓜子,靈的。

圖書室和活動室同時開放,什麼人都會來坐坐。遇上老年癡呆的、腿腳不便的,老太太就關照他們不要亂走;同時關照其他人不要多話,以免刺激到他們。這老太太真是眼觀六路、腦想八方。

她去城裡上課或辦事,也一定會讓圖書室照常開門。她在餘橋生活70年了,斷斷續續地做老師,教了三代人,和鄰居們都和睦相處,他們也都願意幫著照看這個圖書室。

到城後,湊巧的話她就乘大公交,多數情況下她是打計程車: “ 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等。 ” 她說她滿腦子裡只有工作, “ 我只嫌時間不夠用。 ”

市圖書館每次送新書過去,老太太都果斷地攔住了要幫忙的的年輕人: “ 你不要動。這書我要一本本過手,自己整理上架——這樣我才知道來了什麼書,它們放在什麼地方。 ” 然後,她把書按開本大小進行整理,再整齊放上書架。

無論是高舉還是下蹲,她的動作都流暢自如,毫不遲滯。之後,她會在小黑板上寫個通知,告訴大家有新書到了。

為了鞏固這個農家書屋,老太太把台賬資料做得清清楚楚。每年的計畫和總結都是她自己親自寫,反正別人也捉刀不來。

每次計畫,她都很細。比如去年與余橋小學聯合舉辦的 “ 慶六一 ” 活動,她的方案裡,考慮到了服裝的樣式,帽子的頂數;考慮到時間會比較長,還聯繫了速食;最後還有一個總價。真是細到每一個角落。

更讓人驚奇的是,我們年底採訪她時,她已經把來年的工作計畫擬好,並且用粗大的黑字寫在對開的白紙上,貼到了活動室的牆面!

活動室四周,圍滿了她自己的經過簡單裝裱的剪紙作品;兩面牆上,貼滿了她參加木蘭拳和廣場舞比賽、慰問少年兒童和駐地部隊等各種活動的照片;櫃子上,是各種獎狀、獎牌——這些都是她事事追求完美並取得優異成績的明證。

我們稱讚她走路帶風,她說走路就得把腿抬高, “ 拖啊拖的只會顯老。 ” 我們表揚她穿戴的衣服帽子好看,她說她也是場面上的人, “ 總歸要收拾得體麵點。 ” 我們敬佩她做事精細,她說做一件事就要做得有模有樣。她還說——

“ 我的這個書屋是文化事業。它不能倒退,只能發展。這個需要領導支援、群眾配合、自己努力。現在,前面兩個都沒問題;第三個,也沒問題,我爭取活到100歲!我會努力把這事做到最好! ”

這個22歲嫁到溧陽,曾經先後當過教師、幫傭、農民和廚師,到目前還那麼直腰直背、耳聰目明的老太太,對 “ 圖書管理員 ” 這個身份充滿自信和擔當,對溧陽這片土地充滿熱愛和深情。

她才真的無愧於 “ 90後仙女 ” 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