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肥胖”是真胖、是遺傳、還是餵養出了問題?

置頂 俊辰兒童健康,伴你探索瞭解更多健康育兒知識~

健康寶貝/快樂家庭

手護健康/愛伴童行

生活中,做父母的常常感到迷惑不解:

明明孩子每天都不敢多吃,仍然偏胖?

(額...明明又躺槍了)

很多人說,可能父母遺傳吧?

若父母兩人都不胖,就說也許是負負得正

其實,父母的遺傳只是占了一小部分原因

正確的餵養方式才是關鍵所在~

上圖給你完美的詮釋了

什麼叫兩極分化(笑哭...)

SO

餵養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忌吃得過飽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怕孩子營養不夠,即使孩子已經吃飽了,卻總是一個勁地填鴨式“硬灌”。

其實,吃得太多更易導致消化不良,會引起腹痛、便秘等症狀。

那麼,我們常說的“忍三分饑”是幾個意思呢?

因為兒童氣血尚不完備,先天腸胃偏脆弱,其大腸如蔥,小腸如筋,腸道和胃處於一種狹窄的狀態,在脾胃運化功能不是特別成熟的情況下,吃得過飽容易吐,

又傷脾胃,導致消化不良。東漢思想家王符在《潛夫論》裡說:“小兒多病傷於飽。”因此,雖然小孩需要水穀精微,卻不能多吃,一般只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

現在的小孩大部分是食肉一族,有的兩三歲時就特別能吃肉了,常有家長說:“我孩子胃口特別好,特別能吃,雞腿一頓能吃好幾個呢!”關鍵吧,這個語氣還挺自豪。表示非常能夠理解家長,但是並不代表贊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

我們要記住,雞肉少吃為妙。因為雞為熱性,也為發物,多吃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胖。

忌追著餵飯

民間養兒諺說:“吃熱莫吃冷,吃軟莫吃硬,吃少莫吃多。”現在家長生怕孩子吃得少,成天跟在孩子身後追著喂、使勁兒塞,結果越是追著喂,孩子就越不好好吃飯,惡性循環。更有甚者,看到孩子食欲不佳,就給孩子吃大量的所謂營養片劑,以為這樣孩子就不缺營養了。其實,

這樣有可能帶來更糟糕的後果。

追著餵飯不僅浪費時間,養不出孩子的飲食規律,還可能把孩子的脾胃弄壞。糾正這個壞習慣並不難,只要家長有決心。比如,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調皮搗蛋,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吃飯,又或者只顧貪玩而鬧著不吃時,家長可以索性隨他去,不過同時也要對孩子說明:“吃飯的時間你不好好吃飯,待會餓了是沒有東西吃的,要吃只有等到下次開飯的時間。

”做家長的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期間看到孩子餓了又忙不迭地餵飯,尤其是老人,會更加心疼孩子,結果反而是害了孩子。

還有疑問的家長可以點擊這裡哦~

看看別人家是怎麼過這個坎兒的~

忌吃零食

現在的家長嬌慣孩子,經常零食一大堆,隨時隨地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欲。國家提倡食用綠色食品,零食是否健康暫且不說,其最明顯的後果便是孩子不會好好吃飯。不好好吃飯,身體必定不會健壯,因為人體所需的氣血正是脾胃將五穀精微運化而成。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

忌冷熱不均

(肥甘厚味)

食物冷熱不均傷脾胃,尤其是嬰幼兒,如果吃了冷熱不均的食物,在大便中立刻就會有反應。表現為大便顏色發青,就是傷到大腸了,如果久治不愈的話,小孩還會嘔吐,脾胃太弱,會遭受太盛的肝氣的制約。嘔吐再不治癒的話,小孩就會抽搐,這是傷了筋了。像上文講的追著餵飯,極易造成食物冷熱不均,從而損傷孩子的脾胃。所以在孩子的餵養上,家長要十分重視。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時隨地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欲。國家提倡食用綠色食品,零食是否健康暫且不說,其最明顯的後果便是孩子不會好好吃飯。不好好吃飯,身體必定不會健壯,因為人體所需的氣血正是脾胃將五穀精微運化而成。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

忌冷熱不均

(肥甘厚味)

食物冷熱不均傷脾胃,尤其是嬰幼兒,如果吃了冷熱不均的食物,在大便中立刻就會有反應。表現為大便顏色發青,就是傷到大腸了,如果久治不愈的話,小孩還會嘔吐,脾胃太弱,會遭受太盛的肝氣的制約。嘔吐再不治癒的話,小孩就會抽搐,這是傷了筋了。像上文講的追著餵飯,極易造成食物冷熱不均,從而損傷孩子的脾胃。所以在孩子的餵養上,家長要十分重視。

(圖片來源於網路)